口腔修复膜材料应用于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

2019-09-10 21:55彭耀学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7期

彭耀学

[摘要]目的:探究两种口腔修复膜材料应用于牙种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80例牙种植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90例。治疗时,对照组采用对照组给予钛修复膜引导缺损骨再生,验组以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缺损骨再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成骨厚度及植骨高度情况、进行牙种植修复术后成功率、副反应发生的概率。结果:治疗期间,实验组成骨厚度、植骨厚度(268±0.58)mm、(2.48±0.44)mm均高于对照组修复后的临床结果(2.17±0.33)mm、(2.01±0.11)mm,P<0.05:实验组修复成功率95.6%也远高于对照组修复成功率84.4%,P<0.05;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发生副反应的几率1.1%也小于使用钛膜的副反应发生几率6.7%,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各项指征均优于钛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口腔修复膜;牙种植;引导骨再生

[中图分类号]R78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7-0213-02

如今,牙种植术已经广泛运用于临床上常见的牙列缺损或牙齿缺失的患者。临床实践表明,大部分患者缺牙区都存在骨量不足的情况导致种植体松动或者是脱落,单纯的牙种植并不能理想的效果。为了提高患者牙种植的成功率,引导患者牙骨再生保证种植区牙槽骨骨量充足是很有必要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口腔修复膜材料引导患者牙骨再生的效果不一样。因此,选用哪一种口腔修复膜材料对于提高牙种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就我院180例选用不同种类的口腔修复膜进行牙种植的患者进行探究,结果如下:

P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收治的180例牙种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80颗牙齿。包括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78例。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种植体临牙有根尖病变患者以及患有牙周疾病患者,根据治疗过程中采用不同的修复膜材料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90例。其中,对照组男女分别有51例,39例,年龄22岁到53岁之间,平均年龄(37.2t2.6)岁;90颗牙缺失情况为前牙(35颗),磨牙(29颗),前磨牙(26颗);实验组男女各有51例,39例,年龄20岁到52岁之间,平均年龄(36.7t2.5)岁;缺失的90颗牙的情况分别为前牙(33颗),磨牙(28颗),前磨牙(29颗入180例患者的牙缺失部位、病情病程以及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患者入院后,首先对患者进行CT检查和X线检查,确定患者牙槽骨的具体情况。而后对患者进行牙种植手术。两组患者种植体植入均采取常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完成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予以合适的口腔修复膜,即检查其牙骨缺损伤口的大小和形状后,将口腔修复膜修剪成符合牙骨缺损情况的形状并置于植骨部位。对照组给予钛修复膜引导缺损骨再生。实验组以海奧口腔修复膜引导缺损骨再生。放置成功后,在其边缘处进行覆盖,覆盖长度约为2~3mm,术后常规缝合创口。此时记录患者①植骨前牙槽骨厚度。②植骨前唇侧牙槽骨厚度。③植骨后唇侧牙槽骨厚度。两组患者均给与适当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通常在术后两周后拆线,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牙龈的二次手术,此时记录下牙槽骨厚度。

1.3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①修复成功:术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稳定;②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伤口开裂和牙齿局部肿胀;③术后对两组患者的成骨厚度、植骨高度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成骨厚度=二期手术种植体牙槽骨厚度一植骨前牙槽骨厚度;植骨高度:植骨后牙槽骨高度一植骨前牙槽骨高度。

1.4统计学方法:对180例牙缺失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及x检验对比分析两组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临床疗效,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种植牙治疗后效果比较数据分析:采用钛修复膜对照组患者成功76例,失败14例,成功率为84.4%;以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缺损骨再生的实验组患者成功86例,失败4例,成功率为95.6%,远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失败原因分析见表2。

2.2两组患者成骨厚度及植骨高度情况:对照组90例患者使用不可吸收的肽膜的成骨高度、植骨高度分别为(2.17±0.33)mm、(2.01±0.11)mm,明显低于使用可吸收的海奥修复膜的实验组患者的(268t0.58)mm、(2.48t0.44)mm,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兩组患者副反应分析:对照组发生6例副反应,其中4例出现创口开裂,2例出现牙齿局部肿胀,副反应发生率为6.7%;实验组仅发生1例副反应,表现为牙齿局部肿胀,副反应发生率为1.1%,远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指引骨再生技术(GBR)概论指引骨再生技术是基于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迁移速度较快而成骨细胞迁移速度较慢的特点,将膜材料置于骨缺损处,创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组织环境,阻止迁移速度较快的牙龈结缔组织细胞和上皮细胞进入骨缺损区,有利于骨组织的生长。同时保护血凝块,减缓覆盖组织的压力。这一技术由Melche于1976年在牙周病治疗中首次提出了引导组织再生的设计方式,他在临床上使用该技术治疗牙周病,发现牙槽骨骨量和牙周附着都有增加。后经过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屏障膜在这项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又称为膜引导技术或者膜引导骨再生技术。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选用不同的口腔修复膜治疗效果也不一样。本研究发现,相比起不可吸收的钛膜,可吸收的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成骨厚度、植骨厚度(2.68±0.58)mm、(2.48±0.44)mm均高于钛膜修复后的临床结果(2.17±0.33)mm、(2.01±0.11)mm,P<0.05;海奥口腔修复膜修复成功率95.6%也远高于钛膜修复成功率84.4%,P<0.05;使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发生副反应的几率也小于使用钛膜的副反应发生几率。海奥口腔修复膜具有良好的塑性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有效避免患者排斥反应。

通过上述研究表明,海奥口腔修复膜各项指征均优于钛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