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阻力提升战力让派出所民警有更多精力聚焦主责主业

2019-09-10 07:22水重山
派出所工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警力警务公安

水重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2019年要解决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为认真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的部署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公安工作会议精神,近期,公安部针对当前公安派出所负担相对突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为公安派出所减负10项措施》(以下简称《10项措施》)。此次《10项措施》的出台,对于增强派出所工作实力、激发派出所活力、提升派出所战斗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有效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

近年来,非警务类警情长期在110接处警中高位运行。据统计,在110报警电话中,属求助性质的非警务报警占六七成。2018年,东部某省110报警服务平台接到的无效报警占总接警量的60%,西部某公安分局处理的纠纷和求助类警情占总警情的69.5%。这些非警务类警情,大都派到派出所来处理。公安派出所秉持“有警必出”的原则,投入大量宝贵的警力、财力、物力。但是由于资源所限,只能疲于应付,正常的警务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和冲击。一旦处置不到位,还容易引起社会和群众的误解、不满,甚至让派出所和民警身陷舆论的漩涡。非警务类警情高发现象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简单派单到派出所也不利于问题及时有效解决。《10项措施》明确“有效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是理性务实的选择,重点是全面对接“政府热线12345”,深化110接处警社会应急联动服务机制,在城镇地区全面落实为派出所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渠道和工作机制。警情分流涉及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工作机制必须建立完善,宣传工作也不能缺位。各级公安机关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接警人员培训,健全与“政府热线12345”和有关部门、单位的工作衔接,并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持续宣讲“有效分流非警务类报警求助事项”,引导群众合理使用110。

二、减轻派出所办案压力

公安派出所职权定位可追溯到1954年12月3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公安派出所组织条例》,2009年,该条例被废止。此后,公安派出所的组织架构一直没有更大的拓展,而承担的职责任务却在不断增加。许多警种、部门将自身职责任务分流、转交到派出所,派出所民警的肩头负担越来越重。社区防控、窗口服务、应急处突、侦查破案、线索搜集、群众工作,派出所可谓无事不做,无所不能。权力和责任的极度不匹配,使派出所运行陷入“小马拉大车”的窘境。虽经多次体制机制的变革,但是,派出所的职责任务并未从根本上得到厘清,集中体现在所队关系不顺,派出所办案压力过大等方面。《10项措施》提出“减轻派出所办案压力”,明确要求:“实行专业警种为主办理刑事案件机制,派出所只负责办理因果关系明显、案情简单、无需侦查技术手段和无需跨县、市进行侦查的刑事案件,各部门、警种不得将应由自身承担的办理案件任务转嫁给派出所。”刑事案件办理职责的明晰,有助于真正让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将派出所有限的警力从本应该是专业警种承办的案侦工作中解脱出来,转而投向社区警务建设,扎扎实实开展群众工作。

三、规范向派出所下达信息采集任务

信息采集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过去,因政出多门,各方要求信息采集的选项不规范、不统一、不兼容,经常造成派出所民警重复劳动,甚至无效劳动,无端浪费宝贵的警力資源。《10项措施》要求“省级公安机关编制基础信息采集录入清单”,就是立足于从源头上切实减轻派出所民警信息采集的负担。当前,网络和新媒体技术已全面渗透到公安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新的效能正引领警务的变革。各地公安机关顺应技术革命大潮,深度开发新媒体应用,纷纷推出政务公号,打造微警务APP,深刻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采集实现从“面对面”走向“键对键”成为了可能。基层公安机关应积极开发移动客户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实现警民沟通更直接、更便捷、更顺畅,同时,引导信息采集从人工走向智能、从指尖走向云端。

四、精减派出所参加的专项行动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的决策部署要靠派出所来贯彻执行,新颁的政策法规要靠派出所来宣讲落实,社会的矛盾冲突要靠派出所来化解处置。社会面的风吹草动,派出所最先感知;群众的民生疾苦,派出所最先了解;基层社会治安治理的创新发展,派出所最先践行。出于对某一方面公安工作的集中发力、立见成效,适时开展专项行动是公安机关行之有效的超常规手段。派出所作为主力军、参与者,在过去的历次专项行动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过多、过频的专项行动使派出所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势必大量挤占派出所宝贵的警力资源,影响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开展。因此,亟需通过顶层设计对专项行动作出统筹部署、科学安排。《10项措施》明确“公安部和地方各级公安机关部署派出所参加专项行动的数量,原则上每年不得超过12个”,就是要通过硬性规定减缓专项行动对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冲击。

五、进一步规范考核检查

近年来,一些明显不合时宜的考核指标牢牢束缚着派出所和民警的手脚,让派出所和民警感到压力山大。简单、机械地以在编警力为参数生成的不合理、不科学的考核指标,完全罔顾辖区的治安环境特点,无端将派出所拖入了“以数字论英雄”的怪圈。有些派出所甚至为了完成指标,被迫跨辖区“施工作业”,最终“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招致辖区群众不满意。《10项措施》规定“严禁向派出所下达罚没款数额、刑事拘留数、行政拘留数、发案数、退查率、破案率等考核指标,将非警务类指标及经查实不属实举报投诉从考核体系中剔除”,要求“实行县级公安机关考核派出所、派出所考核民警制度,对派出所年度考核工作统一纳入等级评定”,目的就是通过考核机制的变革,推翻长期盘踞在派出所头上的“大山”,让派出所和民警可以轻装上阵,聚精会神去经营自己的主责主业。

六、精简文件、会议

文件、会议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重要载体,也是依法履职的重要手段,如果运用得当,文件、会议定能够积极推动工作开展,如果运用不当,文件、会议就会沦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手中的“魔方”。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看似响应积极,实则在认认真真走过场。还有许多名目繁多的调研、考察、座谈,更是成了某些“戏精”的作秀场。公安派出所作为最基层单位,开会、迎检、办文成为一些派出所民警的工作常态,根本无心、无力去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10项措施》明确:“公安部和地方各级公安机关需要派出所落实的文件数量和需要派出所参加的会议,在2018年基础上减少30%以上。”公安部作为最高公安指挥机关,率先垂范、刀刃向内,主动向形式主义宣战,切实为基层减负。各级公安机关应通过上下一心,发扬锲而不舍的改革精神,努力解决派出所存在的文山会海问题。

七、精简报表、台账

基础数据是公安机关宝贵的警务资源,而来自派出所的数据最直接、最鲜活,备受部门、警种的青睐。在传统警务模式中,派出所当仁不让地成为了基础数据最主要的提供者、维护者,由此使一些部门、警种患上了高度依赖症,经常借各种机会要求派出所填报各类名目繁多的报表、台账。目前,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在基础数据管理方面开发出了较为完备的应用系统,很多数据可以在系统、平台上自动抽取,数据采集、推送、维护等事务性工作大都可以在信息化平台完成,但一些警种、部门仍然要求派出所重复填报纸质报表、设立各种台账,让派出所承担大量无谓的重复劳动。《10项措施》规定:“凡能从信息管理系统、平台自动抽取的数据,一律不得要求派出所重复填报纸质报表、建立工作台账。未经公安部或者地方各级公安机关统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的统计报表,派出所一律不予填报。”各级公安机关应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真正把派出所宝贵的警力从重复劳动、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

八、保障民警依法履职

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接触群众最广泛、警民沟通最直接、执法环境最复杂的一个基层部门。派出所民警长年身处社会矛盾凸显、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大环境执法,时常遭遇因误解和偏见带来的冲突与伤害,造成执法权威遭挑衅、警民关系被扭曲、社会治理受冲击的不良影响。当务之急,各级公安机关必须理直气壮、正大光明地维护民警的执法权威,坚定不移地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2019年2月1日起实施的《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就是公安机关和民警依法维权的“尚方宝剑”。根据《公安机关维护民警执法权威工作规定》,《10项措施》要求:“派出所民警按照法定条件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民警个人不承担法律责任,由其所属公安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造成的损害给予补偿。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对派出所民警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等措施,不得作出处分或者免职、降职、辞退等处理。不应当受舆论炒作、信访投诉等人为因素影响,不当或者变相追究派出所民警责任,加重对民警的处分、处理。”只有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真正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才能让派出所民警有为党和人民担当负责的硬肩膀。

九、加强派出所警力配置

全国遍及社区农村的5.4万个公安派出所在整个公安工作中承载着基层基础建设的最基本、最前沿的重任,既要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发动群众的窗口作用,又要履行好预防犯罪、打击犯罪、保一方平安的综合性战斗实体职能。长期以来,因理念、环境、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公安派出所的职责定位、机构设置、力量资源配置等始终处于一种变化不定的状态,致使权力和责任、力量和任务畸形倒挂,尤其是警力的短缺,严重影响到战斗实体的效能发挥和质量提升。《10项措施》要求“推动警力向派出所下沉,优先考虑将新增警力分配到派出所工作,确保派出所警力占县级公安机关总警力40%以上”,就是从顶层设计上为警力下沉再次划出底线。各级公安机关不仅要确保派出所警力占比40%以上的目标变现,还要推动与之相匹配的拴心留人政策硬核面世,让派出所民警在荣誉、福利、晋升等方面有更多、更有保障的获得感、幸福感。

十、落实加班强制休息等关爱民警措施

“干不完的活、值不断的班、受不尽的气”是当下公安派出所民警工作生活的真实写照。全国60余万派出所民警战斗在社会治理的最前沿,忠诚履职,付出了极大的牺牲,赢得了党委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信任。近年来,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牺牲在工作岗位的派出所民警数量,每年都在百位以上。各级公安机关要用真心、真情去关爱、呵护派出所民警,要通过政策的倾斜,让派出所民警真实看到重心下移的导向,要通过警务的变革,使民警从过劳的重压下获得松绑,要通过机制的创新,不断激发民警干事创业的活力。《10项措施》要求:“健全完善派出所民警定期體检、值班轮休、加班强制休息制度,确保民警年休假率不低于90%,战时状态一般应当保证每天不少于6小时的休息。”体检、轮休等看似小事小节,却事关民警的身心健康,不容小视。各级公安机关应从这些点点滴滴、细枝末节入手,让民警感受到来自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增强民警的归属感、队伍的凝聚力。

猜你喜欢
警力警务公安
阳泉“草帽警务”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背景下涉外警务人才英语口语提升研究
市公安采风咏
2018,静乐公安,矢志向前!
问题与主义:近十年公安警务改革理性反思
公安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面临分邦,印增派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