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观与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研究

2019-09-10 07:22赵进法郑艳秋程灶火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养方式大学生

赵进法 郑艳秋 程灶火

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研究当今大学生的恋爱观和父母教养方式,分析在性别和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大学生恋爱观问卷,随机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个案访谈同时进行.结果:1.在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上,男女差异和城乡差异都比较显著(p<0.05).2.在恋爱观的比较上,城市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恋爱观存在城乡差异,男女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也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07-0112-03

恋爱观,是指个体对于爱情的根本看法与态度,它指导了人们的恋爱行为和方式.斯滕博格的爱情三元理论指出,爱情里有三个重要的元素存在,这三个元素分别是:激情、承诺、亲密感,相应的在三元素的组合下就会有不同的爱情类型.亲密与激情组合为浪漫的爱,亲密与承诺组合为同伴的爱,激情与承诺为愚蠢的爱,只有激情是迷恋,只有承诺是空洞的爱,只有亲密是喜欢[1].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所采取与实施的一系列的教育方式的总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在精神分析领域中,主要关注到父母与子女的情感联系,而在社会学习理论中,心理学家们更重视父母给子女的榜样示范作用.在之后的心理学研究中,有心理学家把学习理论和精神分析理论进行结合,着重探讨父母的奖励与惩罚对孩子的影响[2].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鲍姆林特提出,父母的教养方式可以分三种,它们是权威型、宽容型、专制型.权威型的父母所养育的子女,他们更加独立与成熟,在社会生活中,他们能够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宽容型的教养方式下,儿童的利他行为较多,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下,子女的探索性行为较少,他们更加遵守社会规范[3].进入大学之后,越来越多的学生步入恋爱阶段,这个阶段需要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与关爱.一个人的恋爱观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父母的教育对于个体恋爱观的形成起到推动的作用.

本次研究选取大学生为被试,调查他们的恋爱观和父母教养方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此次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问卷473份,问卷回收率为94.6%,剔除不符要求的问卷,有效问卷为442份,问卷有效率为93.4%.为了保证问卷数据的有效性,此次研究的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且选择在大学生群体中随机发放问卷.

1.2 研究工具

1.2.1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由瑞典精神医学专家C.Perris等人于1980年编制完成,中国本土化的修订由岳冬梅等人研究修订.该量表包含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有严厉、理解、拒绝、否认、偏爱、过度保护6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有情感温暖、过分干涉、拒绝、惩罚、偏爱5个因子[4].

1.2.2 恋爱观问卷 此次研究的恋爱观问卷以爱情观量表(LAS)为准,主要调查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择偶标准、恋爱生活态度、性观念、性道德,问卷使用五点计分法[5].问卷经过初测修改,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完善.

1.2.3 人口学资料问卷 人口学资料问卷主要包含了被试的个人基本信息,有年级信息、性别、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水平.

2 结果

2.1 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

由表1可见,在父母教养方式的对比上,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生在父母情感理解、温暖和偏爱这两个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而在其他因子上,男生的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2.2 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

在表2中,城市生源大学生与非城市生源大学生在部分因子上也存在显著差异(P<0.01),城市生源大学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得分明显高于非城市大学生,而在父母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上,非城市大学生得分高于城市学生.

2.3 大学生恋爱观的城乡差异

在恋爱生活态度和择偶标准因子上,城乡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p<0.05).关于择偶标准,城市大学生更多地考虑到现实因素.同时,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对于恋爱更加积极,他们对于恋爱更加乐观.

3 讨论

父母的教养方式关系到一个人的人格发展,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教养方式会推动个体的人格逐渐成熟和完善,而且,教养方式的不同也会让个体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6].在此次研究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男女差异显著,父母会给女生更多的情感理解与温暖,在家庭生活中,父母们也会给女生更多的偏爱.这与中国的文化背景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父母会对男生更加严厉,而对于女生,父母会更加宽容一些.在步入社会之后,男生会面临更多的压力和社会责任,这就使得中国的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去严格要求男生[7-9].在城乡的比较上,非城市的大学生会得到更多惩罚,当他们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会拒绝和否认.城乡差异的存在,说明了城乡家庭教育的差异,农村的家庭里,父母本身的教育水平有限,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子女的学习成绩,对于子女的心理健康,很多的父母会忽视.而城市的父母,他们会关注到子女的身心健康,因此在生活中,他們会关注到子女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问题.

在恋爱观的比较中,城乡大学生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恋爱的态度,来自城市的大学生更积极和乐观,而非城市大学生会消极一些.由于社会媒体和文化氛围的不同,非城市地区的文化氛围比较保守,这也就导致了来自非城市地区的大学生对于爱情持消极观点[10-12].而且,在家庭教育中,很多非城市家庭的孩子会被禁止谈恋爱[13-16].爱情,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它也是每个人都渴望的,恋爱观影响了一个人的爱情模式,如何让大学生形成一个积极、乐观的恋爱观,关键的一点在于,要让大学生们对于爱情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17-20].我们传统的教育,对于爱情是避而不谈和抑制的,这样反而会导致不必要的问题出现.人,在一个特定的年龄段就必然会遇到关于爱情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地引导,可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引发不必要的麻烦.在大学教育中,可以适当地开展关于爱情的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程之中,大学也应该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活动室,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从此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对于大学生的教养方式的差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更多地让学生的家长参与其中.让家长们了解年轻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家长与子女的相互了解,共同解决问题.在恋爱观上,学校教师要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们解决困扰.

参考文献:

〔1〕余琼.独立学院大学生爱情态度调查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31):146-149.

〔2〕刘慧思.大学生恋爱中感情与性问题的调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33):47-48.

〔3〕王中杰,赵山明.性别在大学生恋爱关系满意度与共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7(7):66-69.

〔4〕蔡敏夫,席丙堯,邵文博.大学生恋爱观存在问题与教育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7-99.

〔5〕徐瑶.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以天津轻工职业学院为例[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7(2):102-106.

〔6〕黄超.家长教养方式的阶层差异及其对子女非认知能力的影响[J].社会,2018,38(06):223-247.

〔7〕文军,李珊珊.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阶层差异及其影响——基于上海市中产阶层和工人阶层家庭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0(04):106-118.

〔8〕田丰,静永超.家庭阶层地位、社会资本与青少年学业表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0(06):196-206.

〔9〕胡惠芳.社会资本、运动参与对青少年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6):175-182.

〔10〕刘保中.“鸿沟”与“鄙视链”:家庭教育投入的阶层差异——基于北上广特大城市的实证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12):86-89.

〔11〕谢念湘.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应对方式对恋爱心理压力的影响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7(05):138-143.

〔12〕李丽,赵文龙,边卫军.家庭背景对非认知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01):51-58.

〔13〕Chang C M, Liu L W, Huang H C, et al. The effect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parental rearing attitude toward exercise, an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J]. Anthropologist, 2017, 27(1-3):81-89.

〔14〕Meesters C, Muris P, Dibbets P, et al. On the Link between Perceived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s and Self-conscious Emotions in Adolescents[J]. Journal of Child & Family Studies, 2017, 26(6):1536-1545.

〔15〕Moon J R, Song J, Huh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 Resilience,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Adolescents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J]. Front Cardiovasc Med, 2017,(19):55-59.

〔16〕何丹,申曦,楊欢,等.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移情的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3):403-407.

〔17〕何丹.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欺负:自尊的中介作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6):21-24.

〔18〕徐利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43-47.

〔19〕张茜洋,冷露,陈红君,等.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流动儿童认知能力的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7,33(2):153-162.

〔20〕丁敏,徐婷婷,胡韧,等.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评价及相关性分析[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8,41(4):261-263.

猜你喜欢
教养方式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