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起来 读进去 读出来

2019-09-10 02:42胡玉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8期
关键词:职高语文实践策略教学方法

胡玉琼

摘 要:整本书阅读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与高中生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鼓励教师把整本书阅读作为重要的任务群融入到阅读教学当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推动学生深度阅读?怎样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活动激趣、方法点拨、梳理总结等这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有趣味地读、成体系地读、可持续地读,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职高语文 整本书阅读 教学方法 实践策略

我们国家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之一便是整本书阅读。历次的课程标准往往会提及整本书阅读。一些著名的前辈,如夏丏尊、叶圣陶,对此也做过许多的研究与探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语文核心素养。围绕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设置了15个学习任务群。任务群2便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且贯穿必修与选修。所以,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视既是对我国语文教育优良传统的沿袭,也是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回归。

一、现状分析

阅读整本书的原因是什么?这是由学生的阅读现状决定的。当前的中学生其阅读环境和阅读状态主要存在以下特征。

(一)无兴趣——阅读意愿低下

正处青春期的中学生受到娱乐化和功利化阅读环境的影响,对于整本书阅读特别是经典作品的整本书阅读兴趣不浓厚。

兴趣缺乏甚至于厌烦阅读更是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和记诵名句、名篇的习惯。” 然而,阅读意愿的低下,使中职学生不仅阅读量少,而且阅读面狭窄,阅读质量差。为数不多的阅读也仅仅局限于游戏刊物、笑话幽默、八卦杂志等轻松休闲类读物上面。

(二)无方法——阅读手段零散

网络时代的中学生,日常的阅读往往借助于高科技数码产品,微信、微博等快餐式的阅读形式容易导致阅读的碎片化。

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语文教材主要以单篇单章为主,不仅阅读目的单一,而且阅读时间短,所以很难构建起文章之间内在的关联性,具有明显散点式阅读的倾向。况且单篇单章的一些阅读方法不一定能运用到整本书的阅读中去。比如,整本书阅读常要作归纳式分析,但是单篇单章常作演绎分析。

这种碎片化、散点式的阅读在搅乱、打断学生的阅读,所得到的也仅仅是一些散乱无章的阅读方法,无法形成体系,妨碍阅读的深入。

(三)无痕迹——阅读效果不佳

阅读的终极目标是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提升语文素养。许多中学生对于读完一整本书缺乏耐心,哪怕是内容相对浅易、篇幅不算长的如《老人与海》,更不用说像《呐喊》、《论语》、《红楼梦》这样艰深的著作。只是因为老师布置了阅读任务,于是抱着完成任务的目的去阅读,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者大有人在。读完之后脑子里了无痕迹。不仅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远没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无法进行阅读的拓展和延伸,把思维引向纵深处,限制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概念界定

整本书阅读,学生要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围绕整部经典作品,运用个性化阅读与文本、作者、同伴和教师展开对话。

(一)语文性质

整本书阅读,它作为一种正式的语文学习活动,内嵌于语文课程,符合语文课程的特征,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

语文,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目的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整本书阅读要运用丰富多样的言语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正确、综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一)经典作品

古今中外的作品,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极为有限的学习时间,师生一起阅读、学习的应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经典作品。

(三)教学价值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整本书阅读,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和学生生共同阅读的整本书不仅是普通的教学文本,更是承载着育人的功能。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要基于作品的特征和学生的现实需要着重挖掘够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价值。

三、实践策略

选择是课程的基础。如何在经典名著中选取书目?符合语文课程要求,切合学生阅读能力,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结合学生心理特征。把这几种情况结合起来,书目的选择才可能是科学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内外读物的建议”中,小说阅读推荐了沈从文《边城》。 篇幅不怎么长,语言质朴清新,讲述的是跟青春年少有关的故事,适合作为职高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材料。同时,《边城(节选)》是高教版职业高中语文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的经典课文。选择的书目与教材相辅相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单篇课文结束之后再进行《边城》整本书阅读,可以实现篇与本的关联。

(一)读起来——巧设活动,激发阅读兴趣

整本书阅读的首要任务是要让学生读起来。语文教师要创设相应的阅读情境,让学生克服惰性,产生阅读的欲望。

在《边城》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观影写感受、阅读抢答会、默片试配音这三个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个活动环节循序渐进、对应不同的阅读要求。

1.观影写感受,了解脉络结构

影视作品画面逼真,形象直观,能給人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和文学名著相比,广大青少年群体更愿意去看一部由名著改编的电影。

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边城》,改编自沈从文的同名小说,比较真实的还原了原著中的人物、情节、台词等。

【教学案例】学生观影感受

老船夫的善良与大方,天保、傩送的理解与宽容……正是有了这些人,这小小的边城才显得美丽。没有了利益的冲突和私心的争斗,哪里都会成为心灵的天堂。《边城》带给我的不仅是心灵的宁静,也有思想的升华。——会计171史健

在沈从文的《边城》里,翠翠和爷爷相依为命,爷爷对翠翠的关怀是没有回报的,在爷爷身上我体会到了血脉之间的亲情。而傩送也因为哥哥去世的原因走出了家乡,离开了翠翠,翠翠因而此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通过小说,我感受到了伤心、淳朴、执着与乐观,令人久久回味。——会计172 陈佳琪

【教学启示】

观看电影,学生用一种轻松的状态进入到整本书阅读,消除了畏难的心理,并可以通过实景更好地了解小说的线索、叙事结构等。

三句话的观影感受,记录了学生对电影同时也是对小说的总体印象,而且不会增加学生心理负担。

2.阅读抢答会,理清故事情节

阅读抢答会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接触文本,梳理文本内容。

【教学过程】

①学生出题:在阅读整部书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围绕书的内容出至少五道题,并且准备好答案。题型要求,填空1、选择2、判断1、简答1。

②教师选题:从中选择40道题目,被选中者有奖励。

③课堂抢答:学生在课堂上抢答。

④课堂讨论:抢答之后,命题人公布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命题人和答题者可以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再让同学们进行评判该怎样回答更有道理。

【教学案例】抢答会题目(部分)

【教学启示】

围绕书的内容进行抢答,这种形式简单易操作。通过抢答学生了解了文本内容,理清了故事情节,效果比较好。

学生出题改变了教师出题的固有模式,可以让学生熟悉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默片试配音,理解人物形象

电影《边城》中有许多与书本接近的对话、场景。截取几段“默片”,学生试着给片中人物配音,然后根据原著重新审视自己的理解。

【教学过程】

①分小组:将全班40名同学分成五个学习小组。

②组内分工:截片者、配音者、评价者。

③课堂活动:各组展示“默片”配音并进行小组内口头评价。调整提升后再次尝试配音。

【教学启示】

配音,评价,小组间质疑,调整后再尝试。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熟悉相关章节,还要把小说文本转化成配音,通过生动的语言传达人物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变化。

评价、质疑环节,有对人物的一些的争论,拉近了与文本中人物的距离,使学生对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理解更为深入。

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充分结合时代特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视听习惯,才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阅读的兴趣。

这些活动对学生消除畏难心理,与文本建立联系、提高阅读兴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读进去——方法点拨,推进阅读深度

阅读《边城》,学生往往无法把握这部作品独特的写作特点,更缺少有效的阅读中长篇小说的方法。因此,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领悟作品独特的魅力,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豁然开朗。在推进学生阅读深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这三种阅读方法其难易程度、阅读要求如下。

1.自由阅读,把握思想价值

自由阅读是一种略读、泛读,把作者当作是自己认识的朋友一样,可以展开无拘无束的对话,可以自行掌握阅读节奏。通过自由阅读,学生把握作品思想情感,产生困惑,提出问题,从而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阅读体验。自由阅读主要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体验。

2.局部精读,掌握写作特点

《边城》共二十一章,师生选出其中富有特色的内容加以细读、精读。

师生进行了“边城之美”的阅读交流。边阅读、边摘抄,边讨论,感受湘西独特的民俗、风情,并及时做批注。加深学生对“边城之美”的认知,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风情即民情,风俗即社会。教师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深切感受人物的生存、生活环境,理解民俗风情对作品的意义和作用。

抓住富有特色的内容,结合常规阅读方法进行细读、精读,可以让学生掌握小说的写作特点,丰富阅读体验,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

3.专题研究,整体理解小说

专题研究是指就教学中学生的兴趣敏感点、容易疏忽点、不易理解点等,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自主搜集相关的书籍资料,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整合,从而获得对研究内容的深入理解与领会。专题研究可以串联整本书,促使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在《边城》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梳理出若干个专题,进行分类,如人物形象分析、情节分析、主题探究、艺术手法欣赏等。然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以下两个专题,让学生立体地、综合地理解人物形象,全面整体地理解小说。

①悲剧性:探索主人公翠翠爱情悲剧的原因。

②诗意性: 探究《边城》诗意美的具体表现。

学生自选专题,搜集了多份材料,如《沈从文自传》、汪曾祺《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等。学生研读这些材料,列出课堂发言的提纲,先在课堂上进行口头交流。其次是尝试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就其中一个专题写成研究性学习小论文,与同学分享。学生从沈从文的自身经历、写作背景、心理动因、創作特色、乡土情结等方面进一步走近作者与《边城》。

研讨的过程,是深入领会、丰富融合的过程,也是思维碰撞、反思批判的过程。在完成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全面展开,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全面整体理解。这种体验过程和典型经验是学生所得到的宝贵的阅读财富。

(三)读出来——梳理总结,拓展阅读广度

整本书阅读的收官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总结。

1.梳理内容,形成系统

运用图表、文字梳理相关内容,建立小说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认识。

比如利用关系图理清人物与地点的联系、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人物与人物的关联。利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文本内容;利用折线图表现情节的发展、故事的波澜、感情的变化。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试着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边城》的内容。有学生用“美”来概括,有人用“善”,有人用“诗”,有人用“爱”,有人用“朴”等等。

2.总结方法,建构经验

总结,是固化成果、内化认识的过程。

钩玄提要、圈点批注、语句摘抄、泛读、精读、读书随笔、人物评论等等,探索和积累整本书阅读的门径、规律,从而能够建构起整本书阅读的系统性经验。

3.分析问题,吸取教训

师生共同分析在整本书阅读上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而形成解决问题的典型经验,以此为今后的阅读提供有力的支持。

读完一本书不意味着阅读的结束,而应该是下一轮阅读的开始。学生可以带着这种真实体验和成功经验进行延伸、拓展阅读,进一步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把思维引向纵深处。

四、效果反思

(一)效果

笔者在高二年级第一学期会计专业实习方向所进行的《边城》整本书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激发了阅读兴趣

学生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名著的畏难心理,获得了阅读带来的成就感,从而逐渐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扩大了阅读的空间。

2.形成了阅读能力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获得了个性化阅读体验,积累了更多的阅读经验,形成了稳定的阅读能力。

3.提高了综合素养

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提高了语言表达与运用的能力,提升了思维品质。

4.提升了精神境界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受到文化的熏染,获得了人生经验、生活智慧,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感。

(二)反思

1.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读

教师会读整本书,读好整本书,这是开设整本书阅读这门课的前提。只有教师真正读进去了,读出来了,读懂、读透了,才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读好整本书。

整本书阅读,需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采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怎样评价学习效果?教师如果事先没有充分阅读,这些问题就难以解决。

2.整本书阅读,教学要多样

任务多且难度大,这是整本书阅读的特点。对于学生的阅读问题、阅读难点,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切實地采用多样的方法,设计多样的活动,使学生乐于参与,易于理解,阅读方法能够被学生借鉴和运用。

作为语文教师,引领学生读完整本书,进而引导他们形成重读的习惯、拓展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到能够陪伴自己的书籍,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得到不同的滋养。

整本书阅读,有兴趣地读起来,有计划地读下去,有目标的读进去,有感悟地读出来,读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叶圣陶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201

[2]黄厚江. 整本书阅读教师要先读[H] 《中学语文教学》2017(10)

[3]郑桂华.整本书阅读:应为和何为[J].语文学习,2016(7)

[4]程翔.从“整本书阅读”的学科定位谈起[H] 《中学语文教学》2017(01)

猜你喜欢
职高语文实践策略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新形势下对职高语文教学的探索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