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渗透“生命自觉”的思考

2019-09-10 07:22李恩
教育·教学科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影响力德育精神

李恩

“生命自觉”,指的是在思想上,学生能够主动向善求善,自主成长。在实践中,学生能够珍惜生命。在“知、情、意、行”这四个维度的包裹下自我成长,从而达到成人成才和幸福人生的目的。“生命自觉”是德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引导与塑造,它需要借助具体学科来落地实践。本文以高中政治为学科载体,从方法论的角度来阐述教师如何于课堂教学中去渗透以“生命自觉”为内涵的德育。

“生命自觉”必要性

“生命自觉”这一概念,在某种意义上讲属于哲学概念,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与精神底蕴,它不是单纯地通过文字理解或者口号主张等就能够实现的,而是需要学生真正地理解并且认同之后,朝着向善求美这个方向去成长,因此,教师首先要借助教材知识中的逻辑原理去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要具备“生命自觉”这一精神。以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为例,本册教材主要讲述的是文化在生活中的表现以及追求先进文化,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敢于尝试文化创新等。教材中提到,我们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纷繁多样的文化生活中学会正确的选择。这是因为学生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真空的、毫无杂质的环境中,我们的文化生活,既有优秀的,也有落后的;既有追求高尚的,也有萎靡不堪的。假如学生没有追求“生命自觉”的精神,不去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去求善求美,就容易被污浊的文化所侵蚀。一旦个体被污浊的文化所侵蚀而不自知,那么由个体构成的整体就会岌岌可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就要让学生明确生命自觉德育的必要性。

“生命自觉”表现力

“生命自觉”,从字面意义上理解就是学生能够用自我的内驱力量不断成长,这是一种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如何才能够培养生命自觉性与主动性,教师必须要让学生理解“生命自觉”具体有什么样的表现,怎样可以称之为“生命自觉”,为此,教师可以借助高中政治教材中的相关案例来实现。以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为例,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在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格局下,我国是如何积极地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且主动地与其他国家睦邻友好,相互合作。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倡议和精神。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的整体变化,看一看在这四十年里,中国是如何以昂扬奋进的姿态,积极、大胆地参与到竞争当中。假如将中国看成是一个人,那么这四十年无疑就是一个人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成长为兼具重任且志在四方的男儿,正是因为中国一直秉承改革精神,但同时又谦虚友好的姿态去参与竞争,才能够在世界之林中赢得一席之地。同样的,每一个人都应当带着拼搏进取的精神,带着美好的德行操守去参与竞争,才能在未来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成长,这其实就是“生命自觉”的过程表现。

“生命自覺”影响力

以“生命自觉”为精神代表的德育实际上贯穿于学生整个成长过程,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为了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趋于“生命自觉”,教师可以通过学科跨界教学法去引导学生思索其影响力。以必修二《政治生活》为例,本册教材主要介绍的是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公民的政治生活,教师可以将其与历史学相结合,一方面,可以通过纵向对比,将中国不同时代的不同政治制度进行对比。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横向对比,将中国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的政治生活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来比较“生命自觉”之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公民的影响力,看一看、想一想如果缺乏了“生命自觉”这种意识与觉醒,国家怎么会取得繁荣发展,民族怎么会实现不断壮大,公民怎么有机会生活得越来越好,这其实就是通过影响力来加深学生对德育成长的认识。

“生命自觉”行动力

德育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品格德行等锤炼得更优秀,使其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实际行动。因此,教师还应当带领学生在自我反思中去思索“生命自觉”该如何付诸于行动。以必修四《生活与哲学》中的“联系观”为例,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存在着联系,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在学生的成长中,又何尝不是这个道理。假如学生能始终秉承着积极进去的精神与心态去迎接挑战,那么就会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中不断成长。从结果来看,“精神与心态”实际上就会影响到学生的“行为”,这就是联系观点的表现。带着这种思路,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如何去将“生命自觉”真正地贯穿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的成长成才。

综上所述,学校德育重在雕琢与塑造学生的品行美德,关注与引导学生的自主成长。作为精神意识层面的教育内容,它需要以各类课程为依托。而将“生命自觉”作为德育的核心与内涵,它能够启发学生由内而外地,从“生命”最本质的形式入手去锤炼学生的精神与品德。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渗透“生命自觉”德育,既充分发挥了学科的独特价值与特点,又灵活结合了学生的成长环境。在这样的教学思路下,教师可以从“生命自觉”的必要性、表现力、影响力、行动力这四个方面入手,探索与形成促进学生品格提升、自主发展、自我成长的有效路径。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影响力德育精神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My Hobby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拿出精神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