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鉴赏教学

2019-09-10 07:55杨林
高考·上 2019年6期

杨林

摘 要:诗歌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课堂中的教学难点,教什么怎么教,一直困惑着一线教师的我们。尤其在不断推进“学讲计划”,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学讲课堂中,对于诗歌教学,大家纷纷尝试让学生讲解,以试图张扬学生的个性、追求独特的教学风格,然学生活动是多了,但也发现一些“花拳绣便腿”。其实诗歌是一门语言极简而意蕴很丰富的文体,它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在课内。

关键词:诗歌教学现状;分层目标;情景朗诵;诗意教学环境

时下诗歌教学更强调了诗歌的学习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诗歌过程中主体性和探究性,强调了积累、感悟和熏陶。用这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审视我们的诗歌教学现状,虽经不懈努力,仍没有摆脱教学上种种怪圈。

怪圈一:违背青少年学习心理的功利主义教学

在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课堂上存在着这一现象:生硬的诗歌翻译和解剖式的诗歌阅读训练,把一篇篇优美而完整的诗歌“涮”得体无完肤,“挑”得支离破碎;过分的模式化教学、模式化诗歌习题训练、模式化过程等。似有不入“模”便是落后,便是异类。就连诗歌教学中德育渗透也有死拉硬扯的,或过分强调强化政治背景时代的烙印。所有这些,无不为诗歌教学戴上“粉红”的枷锁,其实质是违背青少年学习心理的功利主义。当诗歌教学只关注“分”,只讲究“实效”时,我想这已经带领学生在诗歌学习的道路上走向了一条“死胡同”,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无论读什么样的诗歌,他们只谈“效率”,背了几首诗做了几个诗歌鉴赏题就想考出好的成绩,有甚的还会反问“我也读了背了还建模了,怎么没有用?”。真正的诗歌教学,是让学生摈除杂念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诗,读出诗中的意象,读出诗歌中的情感,更读出诗歌中的自己。

怪圈二:摒弃诗歌特征的实用主义教学

由于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中学语文课堂诗歌教学也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杜威的教育理论固然有它存在的道理,但方块字是画其形附其义缀其音的“人治”语言,这与西文的“法治”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由这些方块字组成的语文是要靠顿悟,是以情胜,可我们的教师是不是把方块字的这一特征给淡忘了,要求学生学习诗歌也讲究死记硬背,这种硬性的灌输虽经过了再批判,业已取得很大的改观,可仍让我们的语文教师百用不爽。试想,“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不读上几十遍,不在诵读中去发挥合理的甚至是天才的想象,不观察春草的生长,不联想大漠上的孤烟与落日,又怎能领悟到这其中的意境呢?

法兰克福学派早早就提出一种哲学观念也是一种人生理想——“复魅”说。意思是说人们回到人之本性上来,这与中国自古就有的“反朴归真”人生追求如出一辙,这也是中国人文的最高境界。其实诗歌教学也应该回归到人文上来,让我们的诗歌课堂还原本真,充满诗意。

诗歌教学课堂真正做到诗意化,遵循诗歌本真规律的前提是教育教学理念上彻底解放,深入理解“生活的内涵和外延是语文的全部”。不管人们把诗歌教学如何定性,都不能改变其内涵博大的语言学科的地位,它是内蕴最丰富最具人性质的。那么,中学语文诗歌鉴赏教学是个什么样子呢?

首先,诗歌鉴赏教学,要有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的意识。

学习目标能把学习活动引向学习者所要求的方向,是学知的一种引导,只有学生参与的目标才能产生期望的学习效果,诗歌鉴赏更是如此,就《醉花阴》而言,先由学习小组确定他们想通过这首词的学习达到什么目标,并思考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该采取怎样的学习方式,在他们的认真研讨中每个小组的学习目标便呈现了出来,汇总整合小组学习目标便形成了这首词的学习目标,于是学生学习这首词时便能有的放矢,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诗歌鉴赏教学,要有引导学生在恰当情境下朗诵的意识。

真正的诗歌鉴赏课堂教学的“读”是个内涵丰富的阅读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朗读者能走入诗词的意境,逐步走进诗人或词人的内心,最终能达到与诗人或词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常言道音乐有穿透心灵的效果,因而诗歌教学的朗读需要恰如其分的音乐背景,如《醉花阴》的朗诵,可配《秋窗風雨夕》的笛声,这一首纯音乐,曲调的原词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五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风雨夕闷制风雨”,原词是初秋雨夜中黛玉因宝钗来看望她,关心备至,而深感往日因自己的多心猜忌而造成了和宝钗及宝玉情感的疏远而懊悔不已,继而哀伤与宝玉姻缘的前途迷茫,兼窗外雨打竹摇异常凄凉,便悲从心生,作了这首极为凄苦哀怨的《秋窗风雨夕》,而这样的情感不正是此刻的李清照内心的写照,虽说她终成眷属,但两地的分隔,相思难耐,又总不凄楚难耐?当这样的曲调响起,学生会在瞬间便有一种情境,此时的朗诵才有声有韵有情。

最后,诗歌鉴赏教学,要有营造诗歌学习环境的意识。

诗歌鉴赏教学,仅靠课内所教内容,远远不能把握诗歌的内涵。要想更好的解读一首诗词,要学会先营造学习这首诗词的学习环境。还就《醉花阴》来说,为了更好理解诗词的情感,创设一种学习李清照诗词氛围意识十分的必要,所以学之前自主阅读关于李清照生平的材料,从了解她这个人到了解她作品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通过南渡前代表作品《点绛唇》、《一剪梅》和《如梦令》以及南渡后代表作品《声声慢》、《武陵春》和《渔家傲》,从内容、情感和诗词风格三个方面对李清照的诗词有个初步的认识,尤其对其“愁”有个感性的认知。在这样的氛围下,再学习《醉花阴》,许多地方无须明讲,直接朗诵,也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总之,诗歌鉴赏教学课堂,在明确的学生分层目标引导下,创设诗词学习的环境,并始终坚持用朗读来品读诗词的情感和韵味。让课堂回归,让学生真正感悟诗词的美。

参考文献

[1]石玉新.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质量[J].新课程(下),2018(6).

[2]黄加强.浅谈中学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教学[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000(0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