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关系

2019-09-10 07:22孙娟隋海伦于立国
学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二者对象理论

孙娟 隋海伦 于立国

摘要: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区别、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但也不能将二者完全等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清二者的关系,以此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区别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心理疏导,是运用心理学知识、理论、技术与手段,借助语言、文字等媒介,来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解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实践活动。

(一)二者涉及的内容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主要是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即通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情操。包括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贯彻,执行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个人成长进步等等。心理疏导涉及的主要是疏导对象的心理问题,他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包括个性心理咨询、人际关系的調整、心理障碍的娇治等,它一方面要研究各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相互关系及表现出的特性,另一方面研究心理现象赖以发展和表现的机制,矫治心理问题,指导人们如何了解、预测、控制和调节心理,根据智力、性格、气质、兴趣、态度等心理现象。

(二)二者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理论。它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时,主要是运用正确的理论帮助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心理疏导本身没有阶级性质,任何科学的心理学研究理论、研究成果和心理治疗方法对于它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认知理论等等。

二、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联系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虽然有区别,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都属于精神领域的工作,都是通过对思想或心理的重塑促进对象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它们之间存在诸多联系。

(一)对象具有一致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的对象都是人,人有思想、道德、观念等思想政治问题,同时也都有情绪、情感、性格和意志等心理现象问题。思想问题与心理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人脑这一器官,都是人脑的特有机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思想观念是社会思想规范、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心理现象亦有社会需要动机、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在个体身上的表现,都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客观外界的能动反映。

(二)功能具有渗透性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心理优化的功能,使教育对象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些观念又反过来促进教育对象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教育对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变化都受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和制约。这种密切的关系说明二者在功能上不是彼此对立和相互排斥的,具有渗透性。教育对象的情绪等心理状态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过重的心理负担如不及时调适引导也会导致严重的思想问题。

三、积极探索二者结合的途径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具有内在的、深层次的一致性,它们的结合应是内在的、有机的,而不是学科间“板块”式的结合。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心理疏导的发展方向

心理教育与思想疏导各有侧重,心理疏导要解决的主要是提高心理素质、发挥心理潜能以及维护心理健康的问题,思想教育主要解决的重点是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和道德生活中的是非善恶,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问题。可是,思想教育所要求达到的高尚思想道德境界,也是衡量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因为一个思想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人不可能具有健康的心理。因此,从两种教育的目的和相互关系上可以看出,思想教育不仅有利于教育对象形成正常健康的心理,而且还能够净化心灵,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思想一旦形成,可以有力地调控或支配心理活动的方向和内容。比如,一个人如果具备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就不会迷失方向,就能够正确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挫折,保持健康的心态,即使出现心理问题,也能通过自我调控或主动借助外界的帮助来恢复心理平衡,使人格完整健康发展;相反,如果一个人思想意识不正确,则容易心理失衡,即使通过努力,某一心理问题暂时获得了解决,但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心理问题还会照样产生,即所谓的治标不治本。而要做到标本兼治,就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

(二)运用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将心理疏导引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的具体要求。如果说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外部向内灌输,那么心理疏导则是着重于在内部疏导打通,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疏导可以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和完善,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操作方式上更加完备,有利于增强工作的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在传输新的思想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头脑中已经发挥作用的先在的知识观点,帮助他们摆脱新旧思想激烈冲突的困扰,引导他们接受新思想。只有避免“空对空”,运用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对象的心理状态和特点进行研究,采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相结合的方法,给人以心理帮助,才能做到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从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预见性。

参考文献:

[1]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石晶,新西部,2016年12期;

[2]大学生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解秀华,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05。

作者简介:孙娟,女,山东金乡人,石家庄飞行学院理论训练系,讲师,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二者对象理论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摇曳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个性签名
Units 13—14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