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侨机工档案文献遗产新媒体开发研究

2019-09-10 07:22华林张继蓉李婧楠
档案与建设 2019年6期
关键词:机工抗战文献

华林 张继蓉 李婧楠

[摘要]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是世界记忆遗产,借助新媒体对之进行开发有利于打破传统方式的时空限制,更好地抢救与传播这一珍贵抗战记忆。文章认为依托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具有丰富开发对象群体和拓展信息传播范围的优势,但目前新媒体开发存在观念滞后、人才缺乏和资源整合的问题。应当构建保障机制,推进新媒体信息开发;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化信息服务;构建互动机制,優化新媒体开发工作。

[关键词]南侨机工档案文献遗产新媒体

[分类号]G273.5

Research on the New Media Development of Archival Document Heritage of Nanyang Volunteer Drivers and Mechanics

Hua Lin, Zhang Jirong, Li Jingnan

(School of History and Archival Science of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91)

Abstract: The archives and documents of Nanqiao Machinery Workers are the world memory heritag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s conducive to breaking the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ways and better rescuing and disseminating this precious memory of the Anti-Japanese War. The paper holds that relying on new media to develop archives of Nanqiao mechanics has the advantages of enriching the target groups and expanding the scope of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such as lagging ideas, lack of talents an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We should build a safeguard mechanis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information, relying on resource advantages to develop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services, building an interactive mechanism and optimizing new ones. Media development.

Keywords: Nanyang Volunteer Drivers and Mechanics; Archival Document heritage; The New Media

2018年5月,云南省档案局申报的“南侨机工档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南侨机工档案形成于1938年至1947年,记录了二战期间,生活在南洋地区的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回国参加国际物资运输,支持抗战的珍贵历史。随着岁月流逝,这段宝贵的抗战记忆逐渐为人们所遗忘。新媒体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捷、范围广泛和用户参与度高等显著特点,依托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可打破原有开发方式的限制,将档案信息开发向动态传播、立体交互和点对点链接的形式转变,从而拓展档案信息传播范围,宣传南侨机工抗战事迹,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1新媒体开发问题提出

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传统开发方式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编研出版。如2009年8月,云南省档案馆和厦门华侨博物院合作,共同整理出版了《南侨机工档案史料选编——云南省档案馆馆藏部分》,公布了部分南侨机工档案史料。二是举办展览。如2009年8月,云南省档案局承办,中国国家档案局和新加坡国家档案馆联办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战史料图片展”在昆明、北京、新加坡等地展出。此次展览共展示了200余幅历史照片和100余件珍贵档案文件。三是影视宣传。如中央电视台摄制的6集高清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取得了显著宣传效果。此外,部分网站也展示了一些南侨机工照片、视频。“传统意义上的抗战档案爱国主义教育,往往是抗战档案的管理者以展览、书籍、宣传片等形式进行传播,因时空限制,很难突破‘点对面’的网状传播”[1]。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也存在这一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传播范围狭窄。囿于传统开发方式,南桥机工档案文献传播范围有一定局限性。如目前保存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数量最为丰富的云南省档案馆,珍藏有相关850个案卷,共2000多份档案文件和300多张历史照片。而到档案馆查询利用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只有部分历史研究者、档案工作人员、影视制作者或南侨机工后人等。又如,为宣传南侨机工抗战事迹,国家先后建成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等。受地域限制,到这些纪念馆参观学习的主要是当地青少年、军人、干部,以及少量游客等,南侨机工档案文献中描述的抗战事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其宣传教育功能也没能很好地实现。

(2)传播时间较短。展览方面,2004年1月,云南省档案馆举办“纪念南侨机工回国抗战65周年展览”;2015年9月,福建厦门市委宣传部等主办“南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展”等。从宣传效果看,这些展览在传播南侨机工抗战伟绩,宣传爱国主义精神方面都取得显著成果。但目前的展览都有时间限制,长的有1至2月,短的只有1至2周,这就制约了展览的时空范围,影响了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展览宣传效果的持续发挥。又如,在影视宣传方面,2009年7月,昆明电视台等拍摄《我心中的生命线》纪录片,2012年,中央电视台和昆明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纪录片等,分别在电视台、影院中播出,但由于影视播放的时段限制,也对南侨机工抗战事迹的持续性宣传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岁月流逝,南侨机工逐渐为人们所遗忘。如何创新开发方式,利用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文献,传播这一珍贵的抗战记忆,也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新媒体档案开发优势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网络技术,依托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通过电脑、手机等终端,向公众推送信息服务的传播形态[2]。利用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具有以下优势:

2.1丰富开发对象群体

其一,以多样化信息服务拓展对象群体。以往南侨机工档案文献主要通过档案汇编、展览、网站等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因而对象群体受到一定限制。而新媒体推送档案信息,则具有信息量大、超文本、个性化、开放化、亲民化等特点[3]。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可丰富档案信息传播形式与内容,拓展受众群体,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资源的多样化需求。其二,以分析信息需求拓展对象群体。传统南侨机工档案文献信息开发方式具有显著的单向性,受众群体被动接收信息且缺乏反馈。新媒体传播档案信息,不论是“评论”“回复”等Web2.0功能的开发,还是基于SNS平台的社交模块的广泛应用,都体现出其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互动特点[4]。因此,利用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就可利用其互动性特点,发掘受众特质,分析公众信息服务需求,为不同受众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2.2拓展信息传播范围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在信息传播速度、互动转发和受众群体等方面都有极大优势。据统计,我国手机网民到2016年12月达6.96亿[5],至2018年6月,增加到7.88亿[6]。2017年,微信日均用户超过9亿,微博月均使用人数近4亿[7]。中国两个主要微博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有超过3亿以上的注册用户。微信公众号总数达到1000万以上[8]。为此,利用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信息资源,即可依托微博、微信等庞大用户群体,拓展档案信息服务范围,传播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

3新媒体开发滞后问题

3.1观念滞后问题

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开发主体,主要有中央电视台、云南省档案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和陈嘉庚纪念馆等单位。就现有开发方式而言,主要有传统编研、展览或专业网站档案信息服务等形式。而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具有信息传播主体和对象的广泛性、信息传播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信息传播内容的丰富样、信息推送的即时性和信息服务的交互性等特点[9]。但由于观念滞后,多数单位尚未构建新媒体开发机制,因此,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际,转变传统被动服务观念,树立以受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意识,创新档案信息服务理念,了解公众信息需求特点,利用新媒体技术发掘利用南侨机工档案信息资源,拓展其传播利用范围,已经成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开发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3.2人才缺乏问题

从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新媒体开发技术应用上看,主要需求两类人才:其一是信息技术人才。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的新媒体开发,需要解决许多信息技术问题[10],如在南侨机工档案文化App的应用中,就需要研发官方App软件,进行长期运营与维护。这就要求开发机构拥有掌握数字信息技术、新媒体传播技术的人才。其二是信息编辑人才。依托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信息,需要利用文字处理,图像、视频编制软件等处理档案信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如利用南侨机工影视片剪辑短视频,编辑电子图书、期刊和报纸等,都需要专业编辑人才开展这一工作。目前,我国档案学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未能跟上新媒体的步伐,与率先和新媒体接轨的新闻、电商等相比,档案信息传播相对落后[11]。在南侨机工档案信息开发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严重制约了相关机构对新媒体开发技术的应用。

3.3资源整合问题

在档案信息开发的“新媒体时代”,档案信息传播的形式与内容更为丰富。如通过运用网络媒介的文字处理,图像、视频编辑和动画制作等软件,可进行多媒体写作、编辑,呈现出声音、图画、文字一体化界面,极大地增强了档案信息传播的视觉效果[12]。从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分布状况看,纸质档案主要保存在云南省档案馆、台湾“国史馆”等机构;照片、实物档案多保存在纪念馆,如云南畹町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收藏有2000余幅历史照片和4000余件实物档案等。此外,还有大量口述档案资料为相关文化机构、学者或南侨机工后人保存。利用新媒体开发南侨机工档案文献,为社会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形象生动和形式多样的超文本、个性化信息服务,就需要整合相关机构和个人所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南侨机工档案文献,开展数字化资源建设,解决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新媒体开发的数字资源支持问题。

4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新媒体开发的对策建议

4.1构建保障机制,推进新媒体信息开发

其一,落实方针政策,树立新媒体开发理念。首先,要贯彻落实《2018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提出的“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增强档案宣传效果,扩大档案工作影响[13]等政策,树立新媒体开发理念,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发南侨机工档案信息资源。其二,组建专业团队,实施开发工作。一是整合或引进新媒体技术人才,组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新媒体开发团队,与新媒体运营商、计算机专家等进行多方合作,开发高质量软件。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推送南侨机工档案信息服务,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其三,整合信息资源,支持新媒体开发。鉴于南侨机工档案文献主要为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电视台或个人收藏,建议构建资源整合机制,成立南侨机工档案信息整合共享联盟,利用LAM理念与技术,在兼顾收藏单位信息权益与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开展数字资源整合建设工作,构建资源数据库,为南侨机工档案文献新媒体开发提供数字资源支持。

4.2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化信息服务

(1)编制电子读物。利用新媒体推送南侨机工电子读物有较大优势[14]:一是制作便捷。如目前常用的电子期刊制作软件有iebook、Pocomaker、Zmaker、COOZINE等,各种制作模板之间可以通过拖动、复制、缩放等操作任意组合[15],极大地便利了南侨机工档案电子期刊的多样化制作与信息推送服务。二是具有连续性。利用相关软件编辑推送南侨机工电子期刊、報纸等,具有连续性特点。如2009年,新闻网党史频道连续推出52期《1949年档案》;2010年,中央档案馆与新闻网再次合作,推出《1950年档案》,从档案中选取1950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相册形式每周推出1期,展示了1950年中国人民建设新中国的激情岁月[16]。三是形象生动。借助于电子书的强大编辑功能,南侨机工档案文献电子图书、期刊和报纸的编研可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纸质、音像、实物、口述档案文献或相关报刊资料等,按照每期出版专题的需要,将同一主题的历史文件、照片、录像、录音或实物档案等进行编辑加工,提供多文本、形象生动的专题档案信息服务,以增强其抗战事迹的宣传效果。

(2)制作音像视频。制作音像视频传播南侨机工抗战事迹,具有专题性强、形象生动、视觉震撼、宣传效果显著等特点。其制作方式有:其一,剪辑制作。为宣传南侨机工抗战事迹,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等拍摄过《赤子功勋》《南侨机工》《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等影视片。为此,建议档案馆或电视台等开发主体,将这些影视片按专题进行剪辑,以短视频的方式,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以形象生动的画面,再现南侨机工抗战历史场景。其二,拍摄制作,即按照不同主题或形式,拍摄南侨机工短视频,从不同视角宣传其抗战事迹。一是展览短视频。将已举办过的展览制作成短视频,利用新媒体进行推送,可极大地拓展其抗战事迹的传播范围。二是纪念活动视频。如云南南侨机工历史研究会拍摄了“缅怀南侨机工英烈文艺晚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茶话会”[17]等视频,并在研究会网站上进行展示。三是采访活动视频。可结合口述档案采集,制作采访南侨机工或后人等短视频,宣传南侨机工抗战精神。如2016年7月7日,由德宏州委、州政府等主办的南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开馆仪式在畹町举行。在活动现场,录制了由90岁高龄的南侨机工代表蒋印生先生讲述的当年在滇缅公路上参加抗战物资运输经历的视频[18]。这段视频播出后,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3)打造文化App。国内档案机构开发的官方App主要有“武汉档案”“浙江档案”“广州市国家档案馆”等[19]。博物馆也利用新媒体,开发App推送信息服务。如2011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推出官方微博账号,其后,又推出微信公众号等,构建故宫社交媒体平台,并开发出每日故宫、清朝皇帝服饰等6个专题App,提供文博信息服务[20]。为广泛传播南侨机工抗战历史,建议档案馆、博物馆和纪念馆等开发主体,通过自主研发或外包给专业公司的方式,打造南侨机工档案APP,以多媒体、超文本形式,定期推送南侨机工抗战专题内容,让不同年龄、职业、学历等群体用户体验南侨机工抗战场景,增强其抗战事迹的宣传效果。

4.3构建互动机制,优化新媒体开发工作

利用新媒体推送南侨机工档案信息服务,其优势是可通过互动平台与受众进行沟通和互动,听取公众意见,优化新媒体开发工作。其一,了解公众需求,丰富信息传播内容。南侨机工档案文献记载了南侨机工应召回国、浴血奋战、巨大牺牲与复员遣返等真实历史,其档案信息服务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教材,为研究南侨机工抗战历史提供史料,为拍摄抗战专题片提供素材等。因此,在利用新媒体提供档案信息服务时,可依托互动平台,听取不同受众群体的档案利用诉求,有针对性地推送南侨机工档案信息。其二,利用互动平台,改进档案开发工作。为改进新媒体开发工作,建议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或电视台等开发主体,不仅可利用新媒体互动平台丰富南侨机工档案信息传播内容,还可依托这一平台,在档案信息内容编辑、传播形式改进,以及传播工作规范等方面广泛听取公众意见,优化新媒体开发工作,弘扬南侨机工爱国主义精神,为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提供文化助力。

注释与参考文献

[1]程薇薇,王伟,王宇,王静.自媒体时代抗战档案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途径探析[J].中国档案,2018(6):36-37.

[2]熊澄宇.整合传媒:新媒体进行时[J].国际新闻界,2006(7):7-11.

[3][7][9]陈乾奕.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探析[J].新媒体研究,2018(8):15-17+49.

[4][11]卢兴.基于新媒体的档案信息传播创新研究[J].兰台世界,2015(35):50-51.

[5]贺军.移动社交背景下的档案信息服务推进策略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8(2):72-78.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況统计报告》(全文)[EB/OL].[2019-05-27].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8]郭林,陈洁,顾程.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度测量方法的研究[J].软件产业与工程, 2016(2):51-56.

[10]向欢.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方式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2016(9):95+ 110.

[12]樊如霞,徐舒柯.网络媒介对档案信息传播的影响与服务策略[J].档案学通讯, 2011(5):68-71.

[13]国家档案局.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2018年全国档案宣传工作要点》的通知[EB/OL].[2018- 05- 27]. https://www.baidu.com/link?url=JyxOKBCH70oJrQlY4l9oghKz1lx759PoyVoKVY2aO5fXEwERU-y810GUSrncwAkJucbxfZqD-sKXrUUbwvtVEMltteHmO_q7L-eql6VaGCZOroJy5GpU0R6lGNwp6cRR&wd=&eqid=ced1c14d0015f51200 0065cec9ca1.

[14][15][19]朱兰兰,李冬.新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方式的创新[J].档案管理,2016(6):46-48.

[16]共和国的脚步——1950年档案[EB/OL].[2019-05-28]. http://dangshi.people. com.cn/GB/145920/184162/index.html.

[17]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EB/OL].[2019-05-28].http:// www.nanqiaojigong.com/CN/Vedio/Index.htm.

[18]铭记这段历史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开馆[EB/OL].[2019-05-28]. http://www.ynfzb.cn/zhoushi2016/DeHong2016/252202.shtml.

[20]白珩瑶.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信息传播路径的转变[J].新媒体研究,2018(11): 12-13.

猜你喜欢
机工抗战文献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