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策略

2019-09-10 16:56娄小康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探索研究激发兴趣效率

【摘要】:“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考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使学生变被动思考为积极主动的思考,使学生思维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效率。作业是小学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应打破传统,努力发挥出作业订正能调动学生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生兴趣等积极的价值。我对有效订正数学作业进行了如下一些思考。

【关键词】:探索研究 激发兴趣 效率

一、在作业订正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谦虚的探究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们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直到现在,我们也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只是带有某种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怎么办?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在课堂之外延伸出的作业订正中,也一定要多想,多看,怎么能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的放矢。比如让小朋友把小动物身上的算式与相应房子上的得数连一连,其中会碰到其中有一两道是没有得数可以连的,细心的小朋友发现有问题回叫嚷道:老师有一道不能连。如果这时教师说:“不能连就别连了”那也就过去了。相反,如果这时教师能把自己当作与学生共同的探究者,问一问那怎么办呢?小兔不是没有家了吗?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这样,小朋友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小兔身上的算式;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改一下房子上的得数,有的小朋友还会想出给小兔重新建一座房子写上正确的得数等等许多我事先想不到的办法,这样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而且也能自己解决问题。因此,能不能与学生一起探究,依然是一个新课程的理念问题,依然是一个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角色定位问题。

二、在作业订正中教师应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指导学生掌握订正作业的方法其实就是提高数学学习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通常情况下,学生在分析出错原因,并对错误进行重新的练习和演算后,其在对数学的学习上就回显得更认真和仔细。因此,为了刚好的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就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将订正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在订正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老师也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调整对应的方法跟策略。作业的订正中应倡导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具有极大的优越性。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景。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而又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那么如何更好的创设问题情境呢?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通过巧妙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这样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要注意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在作业的订正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样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的形式进行练习,能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使教师真正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中真正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可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能不能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还是有许多问题值得讨论的。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小学一年级的体育课上,教师在自己的运动衣上贴了许多“小红星”,这是为了赏识孩子们而准备的。在课堂上,哪个孩子有了好的表现,老师就会把“小红星”贴在该生的额头上。孩子们表现得主动积极,课堂上不断出现精彩的场面。而这位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的时候,贴在自己身上的“小红星”掉了一个,有个孩子很懂事地捡了起来交给了老师。老师接了过来,又贴在了自己身上,一言未发。这个时候,教师如果能奖赏这个孩子一个“小红星”,或者说声“谢谢”,不是很好么。令人费解的是:教师身上的“小红星”又掉了一个,又有一个孩子认真地捡了起来,去交给老师。“不要了”,老师一边说着,一边摆着手。孩子看着老师,愣了一下,有些犹豫地将手上的“小红星”抛掉了。乍看起來,课程的理念与实践之间似乎只有一步之遥,但跨出这一步却并非那么简单。在我的课堂中跟作业的完成度上,表现好或者有进步的的孩子能拿到一张笑脸,孩子们会因为拿到一张笑脸而兴高采烈,也会因为不小心遗失一张笑脸而哭鼻子,说明他们重视我们老师的赏识,在乎自己获取的小小成绩。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就更不应该忽略“小事”了。我想教师要成为每一个学生的赏识者,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作者简介:娄小康 , 1984年12月出生,男,汉族,籍贯:贵州遵义,职务:数学一级教师。学历:本科,单位:任教于贵州省遵义市朝阳小学,研究方向:小学数学作业订正研究。

猜你喜欢
探索研究激发兴趣效率
“慢”过程 “高”效率
选用合适的方法,提升解答选择题的效率
聚焦立体几何命题 提高高考备考效率
供电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索与研究
论如何面对未来图书馆员的角色
高职院校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探索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