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96到007

2019-09-10 07:22
画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话语个体状态

“996”指的是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6天的工作模式。“996”最早从互联网公司爆出,经由社交媒体的一再放大,迅速演变为波及全社会的关于加班文化的广泛讨论。在这样一股规模宏大、冲突横生的公众话语洪流面前,个体的思考相较之下,显得何其的渺小。当《画刊》主编孟尧邀请我基于近段时间甚嚣尘上的关于“996”的大讨论,策划一期特稿,既满足作为一家艺术媒体对社会公众热议的话题作一个回应,同时又要注意避免陷入聒噪而无效的二元话语的戏剧性、道德化和对抗性时。我瞬间便想到了“007”。

“007”则是从0点开始,到0点结束,一周7天的生活状态。相比而言“996”只不过是人生的片段,而“007”则是完整人生的精确概括。于是,我就从音乐、文学、艺术、影视、哲学等五个领域,约请了曹久忆、秦三澍、陈陈陈、陈喆、杨小滨,请他们分别提供最近连续7天,每天0点到0点的日常片段,以文章的形式呈现他们生活现场所發生的、所遇见的,包括所思所想所为。之所以选择这五个领域,一来是因为这五个领域都和“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艺理论相匹配,二来也是想选择有能力跳开被刻板的“996”工作模式纠缠的人作为样本,从而尽可能地从五个角度,展现出更为丰富、立体、完整的“007”状态下的生活现场。虽然,“007”不一定能够在话语层面上完整折射出“996”概念下的社会镜像,却有可能在更本质的层次上揭示社会现实的内在意义。

通过本期特稿,我们想表达的,仅仅是现实本身并不先验地对个体构成某种框定。我们永远相信,每一个社会个体本身有着无限的丰富性、生发性和可能性。五个人、五种身份、五个人生、五种状态,我读着曹久忆的《我每天都在死亡》、秦三澍的《一些被动物咬过的名字》、陈陈陈的《正在做的、发生了的、发生着的……》、陈喆的《对醒着的时间更着迷》、杨小滨的《七日谈》这五篇记述各自“007”状态的文章,恍惚间不由得想起了库其奥·塞拉尔多·贡蒂尼(Koziol Gerardo Contini)《两难》中的最后几句:“再一次谈到处境/小镇忽然安静下来/无声无息的针尖/刺向你。”(丁成)

猜你喜欢
话语个体状态
画与理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智珠二则
雷人话语
雷人话语
How Cats See the World
“牛顿第一定律”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