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人物的正写、侧写和虚写

2019-09-10 07:22刘海涛
百花园 2019年6期
关键词:紫金文选材料

刘海涛

杨小凡的《药都人物》写了六十八位个性鲜明、命运奇特的人物。他取材于重峦叠嶂、清溪纵横的安徽药都亳州,这块神奇的沃土诞生过老子、庄子、华佗、曹操、张良、花木兰等传奇的文人和武将。而在杨小凡笔下的数十个民国时期的药都奇人身上,也都折射着时代的英华和人性的光辉。现在我们研读的内容是:作家在创作中究竟采用了哪些行之有效的小小说写人方法?归纳这些不同的写人方法,对掌握“小小说的人物塑造理论”很有帮助。

从小小说写人的角度来做文本细读,我们发现杨小凡常常是从正写或者侧写、虚写的角度来展开人物描述的。

小小说人物的正写,是指作家在刻画人物个性、叙述人物命运时,运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精选一些典型的、能刻画人物个性的“动作性材料”,或者扣住人物个性做详细叙述,或者做简要的概括叙述,让小小说人物在一个特定的故事场面中充分地、自在地“表演”。

《姜老过》是药都人物中官阶最高、传奇经历最多的武官。作家先是概述“姜老过”外号的由来,那是地主把一件棉袍给他抵工钱,他穿在身上棉袍长得“过腚”了。这个写人材料虽说是概述,但因挟带了具体的细节而显得动作感、形象感较强。写人的第二个材料,是描写姜老过要去当兵的场面:他手捧母亲做的新鞋,赤着两片大脚,一步步稳稳地来到清军的大营,然后把鞋放在地上,一屁股坐了下去……这个场面描写,因有连贯动作、有物品细节、有人物语言,显得非常直观、形象。到了第三个材料,是僧军和捻军的搏杀场面。姜老过作为僧军的扛旗兵,见捻军来势凶猛,他扛着大旗掉头回跑。此刻,他忽然发现老娘做的新鞋不见了,于是又扛着大旗往回找,僧兵就紧跟着旗手往前冲。真是歪打正着,这个“误会混战”的最终结局是,姜老过被将军认定为勇猛无比,竟给他屡屡升官。这个战斗场面,描写“猎猎的大旗,勇猛地追敌”,为的是一双娘做的新鞋。这样独特的“动作性物品细节”,使得小小说人物的场面描写既真实紧凑又形象动人。结尾部分是概述姜老过死后的葬礼盛况。这篇作品写人的四个材料,一头一尾是概述,中间两个是具体的“当兵”和“战斗”的场面描写。概述时有“鞋子”的物品细节,葬礼上又有逊位皇帝溥仪出现的独特情景。而详述时,更有“举大旗”“勇猛追敌”的连贯动作,均夺人眼球,给人印象深刻。《药都人物》里类似这样的选材与正写的角度,这种突出人物个性、人物命运的写法,在六十八篇作品中占了一半以上。

《药都人物》的另一半作品,则是小小说人物的“侧写”和“虚写”了。所谓侧写的角度,是指小小说人物的主角虽然出场了,但小小说写人的主要笔墨却给了与主角相配的次角,通过描写次角及配角的独特言行,或者捎带出主角的人品和故事,或者映衬出主角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量,让读者从次角、配角的反应和互动中来领悟主角的形象。

《梁闻山》的主角是书法奇才梁闻山。在四个写人的材料中,第一个材料是概述梁闻山孩童时的贫困生活,详述小闻山与塾师的交往。这个材料虽然是正写的角度,但叙事的笔墨半数以上是落在塾师对小闻山书法的发现和精心培养上。随后的三个材料都是从侧写的角度来选材和叙事了——第二个材料是十年后,塾师临死前对梁闻山临帖的最后点拨;第三个材料写中举后的梁闻山在客栈用自己的字充房钱,但主要的叙事笔墨还是落在客栈掌柜认为梁闻山的“悦来客栈”四个字“值千金”的评价上;第四个材料则是讲述乾隆皇帝赏识梁闻山的字,并批驳别人贬梁闻山的话……如此看来,作品的立意是突出梁闻山的书法奇才,但提炼和运用的情节材料却是塾师、客栈掌柜、乾隆皇帝等次角对梁闻山书法的各种评价。不直接写已出场的梁闻山的独特个性和书法艺术,而是叙述与梁闻山有关联的三个次角对他的书法艺术从不同角度的评价,这就是典型的小小说人物的侧写方法。

如果说通过写与小小说主角有关联的次角,并映衬出小小说主角的个性和影响力,属于“小小说人物的侧写”的话,那么,小小说作品要着力塑造的主角干脆不出场了,作者对小小说的主角不再安排正面的描写,让读者通过与主角的生活有关联的物品细节或其他人物的故事来想象主角的生活和个性,这就叫“小小说人物的虚写”。《紫金先生》是个可做分析的文本:

《紫金先生》的主人公是“药都清音”的红角紫金,但她在整篇作品中没有出场。作品先用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叙述“药都清音”的由来,饱含文化韵味地讲述“清音曲艺”是怎样从清宫传出,然后与“南阳大调”融合,自成“清雅、灿婉、优美一格”;接下来的篇幅则是叙述“清音社”是怎样接受主人的邀请来做表演的。故事讲述至此,主角紫金虽仍未出场,但作家却用了很多民间文化的材料,有滋有味地讲述药都梨园的生活情趣。终于到了紫金在清凤楼的演出场面了,但此刻紫金仍未出现,作家的笔墨只是酣畅淋漓地描写紫金演唱的场面以及台下的叫好,台下抛甩着一枚枚金戒,形成“几十道金光交错飞于台上”的盛况。最后的高潮,紫金还未出场,只有故事讲述人交代:每逢十天才出演一场,而每次出演“台上均拾得一盘珠宝钻戒”。在结局里简单地交代了一句,后来“从早到晚不见紫金”,“原来,前一天夜里,紫金与一商人携金银珠宝而去”。并补充了两句药都人的评说,一是其他人所唱,味如嚼蜡,大家都不再去听其他人的“清音”了;二是有人传说第一场往台上掷金戒的乃紫金的同伙,实为引诱药都人的线人。于是,紫金倒了药都人的胃口,“清音成了绝唱”。作家没有给紫金一笔正面的描述,她的真实面目、她真正的生活经历和个性人品,究竟是什么样子?这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可以说,这就是“小小说人物虚写”所有意追求和营造的一种叙事效果。这种“小小说人物的虚写方法”和产生的特定的留白效果,正是小小说的文体特征和创作规律带来的审美情趣。

我们虽然在杨小凡的作品中分析了小小说人物的正写、侧写和虚写等,但在实际创作中我们发现作家写人的方法、写人的角度、写人的细节等方面的选择和使用,都是根据题材的特点、创意的确立而做出的颇具智慧的安排,而不是呆板的套用。比如说《沈娘》的人物描写角度就是“正写+虚写”,而《聂朝闻》则是“侧写+虚写”,《李一刀》则是“正写+侧写”……细心阅读,我们均感觉出了两种以上的写人角度和写人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从对《文夫人》的赏读来具体说明。

从《文夫人》的标题来看,此篇的主角好像是文选的母亲文夫人,但却不是。主角应是文选,采用的写人方法是客观叙述的留白“虚写”。文选三岁时父亲就暴死,靠着母亲文夫人的制砚技术和家对面“昌和笔墨店”老板周济人的关照,文选长大成人,并经过乡试、会试、殿试后中了进士,但文选却偏信了关于母亲和周济人的流言蜚语,就一直住在柳湖书院不回家。直到中进士后,他才一反常态回到药都家中宴请母亲和周济人。文选回药都第三十天清早,周济人突然死去。周济人死后四十三天,文夫人也突然死去。作品集中笔墨渲染文选中举后的盛事和给母亲与周济人办丧事的豪华场面。至此写文选是第三人称客观叙述的正写,寫文夫人和周济人是侧写和虚写。到了作品的高潮与结局,故事叙述人简略地补叙:药都人告了文选,说他毒死了周济人和生母,他被押进京城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以后每当到了清明,药都人都自动给文夫人的墓添土。结尾的这一简述,对文选来说是反写——正面写的是文选中举后懂事了,实则是反写,写出了文选的狠毒和以怨报恩的面目。而这一笔对文夫人来说则是侧写,是从药都人每年给墓添土的细节上,侧面写出文夫人的善良人品和冤屈命运。

猜你喜欢
紫金文选材料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画与理
紫金茶业获系列信贷政策大力支持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赠送折纸材料
回民村的千年古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