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幼儿的社会性交往问题及对策

2019-09-10 07:22蔡祝华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适应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蔡祝华

摘要:幼儿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实际操作能力。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就是通过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习如何与人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在交往的基础上协调各种关系,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但这些留守儿童缺失了家庭的和谐、父母的关爱,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缺乏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不良行为和习惯,因此,重视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社会适应;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10-01

《指南》指出:“人际交往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只有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才能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然而农村的幼儿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表现出社会性退缩、惧怕、不合群、用武力解决问题,缺乏安全感等表现。下面我就结合具体情况分析一下幼儿出现的交往问题。

问题一、父母的溺爱

许多农村家长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祖父母,祖父母对孩子包办一切,孩子得到的全是应允,自然就滋长自我中心的想法,幼儿在家就是玩玩具、看电视打发时间,缺少交流、沟通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孩子在交往的时候出现不合群的现象。

问题二、我不要和小朋友一起玩

孩子人园以后哭闹现象比较严重,老师问他早上为什么哭?幼:就是不喜欢,还是家里好。对于同伴或老师的邀请总是无动于衷,对其他事情也都漠不关心,在家里与奶奶有说有笑的,只是一到人多的地方就不爱说话,不喜欢参与集体活动,经了解在家时就很少出去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

问题三、利用哭来解决问题

与同伴相处的过程中,看到喜欢的玩具会通过抢、夺的方式来得到,产生摩擦甚至打架,期望老师和同伴的关心,摔倒在地会一直等待老师扶他起来。会趁别人不注意拿玩具玩,然后装在书包里,如果被发现就会解释,我就是拿过来玩一玩,我会还给他的。等这件事情过去以后还会再拿。

一位美国儿童学专家曾指出:“一个人与同事、家人及熟悉的人们如何相处,往往取决于他童年是如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对于今后如何很好的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如何在社会中生活对孩子的一生都具有很深远的影响。所以,让孩子们在交往中简单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习真诚和友爱,合作和帮助等至关重要。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呢?

1.从小培养孩子的交往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后就有较强的交往愿望,他们强烈希望与同龄人交流、沟通,在孩子社会交际处于萌芽的时候,应该为其创造一个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体验,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家庭环境,鼓励孩子勇敢地与同伴交往、游戏。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会出现各种不良行为,如:抢玩具,打人,没礼貌等。这种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使友好、积极的交往转化为冲突、消极的交往,让孩子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既锻炼孩子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孩子学习了与同伴协调关系的本领。

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结合孩子的性格和年龄特点进行选择,在活动中注意孩子的闪光点,创造一些机会和条件,适时加以表扬和鼓励。亲子阅读,能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增强情感交流的机会,或通过自身正确的影响,以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为孩子树立友好交往的榜样,让孩子观看有关动物或儿童之间友好相处的图片或视频故事,让其感受交往的方式以及快乐的情绪。

2.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的这一极细致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家园共育显得尤其重要,家长可以实行轮流管理,如:住在一个村里的、有着同龄孩子的家长联合起来,放学后,让孩子们集中一起玩,游戏等,让孩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感受到兄弟姐妹的友谊。

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把自家孩子交换到对方家长那里,生活几夭或者几周,到了“新家庭”,一些不良习惯就会收敛一点,能克服对父母的依赖,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自主意识以及适应环境生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如果年龄太小而惧怕离开父母,千万不要强求,城乡互换是很不错的选择,让孩子体验到不一样的生活。

社会交往能力是现代社会必备的技能,幼儿想象力非常丰富,喜欢扮演游戏,对于人际交往中显得胆怯、怕生的孩子,幼儿园可以组织活动,让孩子在扮演中实地演练,让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如:超市游戏,买卖商品,坐公交车,问路等。

幼儿园可以开展家园联系栏,半日活动、亲子活动等,促进孩子与父母,教师与家长的一个双向互动,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了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父母获得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育儿知识,形成教师、家长、幼儿互动游戏的教学模式。

3.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交往技巧

良好的品行是幼儿交往的基础,只有善良、有同情心、分享善于照顾别人和帮助别人的幼儿,才会成为众多幼儿的玩伴;而那些自私、打人,玩具不分享,不懂关爱他人的幼儿,同伴会比较少。所以,老师可以通过社会活动,以正面树榜样的方式进行教育,通过鼓励并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开始,慢慢让幼儿主动交朋友,分享玩具,慢慢的情况就会有所改变。

《纲要》指出:“教师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教幼儿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今后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例如:我班每位幼儿都有机会做小老师,为小朋友解决问题,帮助老师和同伴一起整理图书、玩具等,这样幼儿不仅提高了自我服务的能力,同时学会了为他人服务的本领。增加了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并与同伴结下了友好关系。

幼儿园可组织踏春活动,让幼儿感受环境的教育力量。如:让幼儿同农民伯伯进行交往;与年龄大的长辈进行交谈,寻找大自然的秘密等,有条件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商店、菜市场等,鍛炼幼儿实际交往的能力。

《纲要》指出:“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未来的社会是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的一生极为重要。相信只要我们付出真心、爱心共同为孩子着想,对孩子多观察、多留心、多体谅,努力弥补孩子缺失的一切,相信孩子就会少一分怯懦;多一分自信;少一分自私;多一分分享;少一分霸道;多一分合作,少一分害怕;多一分勇敢;少一分孤独;多一分快乐。慢慢的都会成为能适应社会、能与人愉快合作的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

猜你喜欢
社会适应交往能力人际关系
民办高校大学生交往能力的探讨
关于“男孩危机”现象的调查研究
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需求与服务研究
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的失衡及其人性的扭曲
微信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探析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
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