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补习班》才是最好的补习班

2019-09-10 07:22
科教新报 2019年51期
关键词:清华北大补习班银河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成功?或许一千个父母有着一千个答案。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父亲马皓文认为:家长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以身作则、互相信任,帮孩子培养关乎梦想、探索与坚守等品质,是教书育人的关键。

 在这一理念下成长的儿子,成功成长为梦想中的航天員。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什么?也许我们可以在这部电影中窥见一二。

 “我爸爸总说,只要你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直到今天,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航天员,我还是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达到了父亲的期望值……”这段出自《银河补习班》里的对白,令多少父母动容。

电影戳中了无数中国家长的痛处。不同教育观念的冲撞下,蕴含着一个教育界永久的命题:什么才是成功的教育?

《银河补习班》里的人物,大致代表了两种不同派别的教育观念。

影片中博喻学校的闫主任,代表着信奉“成绩至上”传统理念的那一批人,是电影中极为脸谱化的人物,把状元视为学校荣光的唯一象征。天性向往自由的马飞在他的学校里处处碰壁,几乎厌学。

 而马飞的母亲馨予,则是这批人中的另一类典型。她自打马飞小时候就将“清华北大”列为孩子的人生第一目标,辛苦工作赚钱把孩子送进学业成绩更好的学校,看着孩子不尽如人意的排名就教导孩子“再不去上补习班,成绩上不去,就会被社会淘汰。”

只看成绩的“严师”、逼孩子补习的“虎妈”,他们秉承着相似的教育观念:把考上好学校视为教育的终点,也把到达终点视为教育的成功,甚至把孩子逼到崩溃。

而马飞的父亲马皓文,则代表了另一派教育观念。当他问马飞长大了想做什么的时候,马飞给出的回答是“清华北大”。于是这位父亲厉声教导儿子:“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不同于孩子的母亲,他更看重的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和其发展的全面性。在帮助孩子适应社会竞争规律的基础上,为他们开拓更多方面的潜力和素质,让他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正如他在影片中说:“我想让他学的不仅仅是知识,他必须知道人活着是为什么。”

这个教育方法独具一格的父亲,帮助马飞在应试的海洋里竖起了一盏明灯,找到梦想的方向。这种将孩子的成长“立体化”,能力“全面化”,更站在孩子人格发展角度的教育理念,也许更加接近“成功的教育”。

在父亲眼中,“成才”仍不是教育成果最核心的部分。最核心的,还是成为一个有原则、有信念、有同理心的人。“成人”,可能才最接近教育的终极目的。

爱尔兰诗人叶芝曾说: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也许这把火,最重要的,还是点亮孩子的内心。这颗心,要光明而坦荡。

摘自搜狐教育

猜你喜欢
清华北大补习班银河
问银河
银河升起
“放弃清华北大”见证考生认知理性
深职院:高职中的“清华北大”
充实的双休日
打好基础有必要
补习班,你上吗?
考上清华北大的大神和你分享人生经验
问银河
问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