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9-09-10 07:22林金山
广告大观 2019年5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作文生活

林金山

摘要: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生活中留意收集素材,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从培养写作兴趣出发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写作;兴趣;生活;方法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新课标》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2019年秋学期,从1-6年级全面施行统编语文教材,全新的教材体系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统编教材中,对作文的教学编排非常有特色。习作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广,努力做到“为儿童全生活着想”,想象类、写事类、写人类、写景类、介绍说明类、实用文体类都有,而且每一类的具体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来源于学生生活,服务于学生生活。

作文是一种语言表达,是对你所学的语文知识的一种运用,看看你所学的词语,美丽的语句在作文当中能不能合理的表述出来。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关于作文,我想大概先得想想学生为什么要学作文。回答似乎并不难,当然是: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写作文。”作文教学中,我们老师应该如何把从课堂的纸上学习回归到从生活中实践体验呢?

一、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对写作都有兴趣的,但老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平时老师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打印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作文园地”里,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如果老师不及时改变这种现状,那么写作教学将事半功倍。学生厌恶写作,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如何写。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老师可以从他们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写《一次活动》,写作之前,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如:举行跳绳和拔河比赛等等。写作时,先在班上进行口头训练,鼓励学生人人参与,把活动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讲出来,让他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消除对写作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书面训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作文,写作兴趣随之而来。

写作兴趣的源头也在于生活。作文教学要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净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展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多彩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景物映入学生的脑海,丰富学生的感受与形象。于永正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倡导生活言语交际,与联谊班级通信、上课忘了带教材、食堂里乱扔的馒头等都是他作文训练的素材。

二、收集素材,让学生有东西去写

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最头疼的是看到老师布置的作文要求不知道写什么,没有东西可以写,就是写了,也是干巴巴的几行字,无血无肉,像挤牙膏一样。这是学生缺少写作素材,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平时多积累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关注现实生活,热爱生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喜闻乐见的生活实践活动,尽可能地扩大他们的生活视野。“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圣陶语)习作离不开生活,只有生活充实了,语言的表达才会有源头。教师应要求学生走近生活时,经常积累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生活内容,这样作文时学生才有可能把一些适合表达真情实感的生活素材写进作文,才有可能把有价值的材料写进作文,才会有话可写,才会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素材的积累不仅在生活当中,在我们课文教学当中,以及经典的作文案例当中都有我们学生可以收集的素材。学生要想提高自身写作能力就必须注重对经典段落的学习和参考,并将经典素材灵活应用到自身的写作中去,进而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参考经典素材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加大经典阅读课堂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经典段落,提取经典段落的素材,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参考经典的能力,促进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

三、教给学生写作方法,从不同方向入手写作

做任何事都讲究方法,方法得当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级教师丁有宽从小学语文课文中解剖出指导学生写好作文的规律性知识称之为“三十法”。即叙事四法(按事情经过先后,按时间先后,按地点变换先后,按以事为主结合时序地序交错);状物三法(场面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写人八法(行动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语言、肖像、心理综合描写,写一事表人,写几事表人,写几个品质表人);开头五法(交代、明意、点题、抒情、抒感);篇章结构六法(先总述后分述,或者相反;先概括后具体,或者相反;先面后点,或者相反;先记叙后抒情,或者相反;夹叙夹议;对比)。方法是有了,还需要学生掌握方法以后能够灵活运用才是关键。所以说教给学生方法以后,还要通过大量的写作练习来巩固其掌握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笔并不是写作第一重要的要素,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主要是脑力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通顺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读写结合,然后每个单元结束之后都让学生进行一次写作训练,按照写作的要求来进行。例如四年级某单元后的习作,话题是 “我的心儿怦怦跳”。可以先出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回顾自己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并用关键词概括当时的心情。接着,可以让学生选择-次最让自己心跳不已的经历,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用教材提供的心情图例简单描述每个阶段的不同感受。如“参加百米赛跑”,开赛前也许会有点儿紧张,比赛时会拼尽全力,获奖后也许很激动。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不同阶段是怎樣的心跳?哪一个时刻心跳得最厉害,身体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再引导学生绘制“心跳图”,把每个阶段的感受表达出来,同时也梳理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确定了记叙的顺序。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感受细致地表现出来,突破“写清楚自己感受”的学习难点。教学时,可以帮助学生理清在当时情境下身心的各种变化,便于学生将瞬间发生的事情展开来写。

利用习作例文对学生进行指导。可以借助旁批和课后题,选择例文中有价值的部分,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新课标》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文,要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小学)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作文生活
论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活感悟
立体化地培育学生的写作能力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写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