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

2019-09-10 05:44李震海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19年5期
关键词:例子论据事例

李震海

【考点阐释】

如果说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神”,那么论据就是一篇议论文的“肉”。有了“神”和“肉”,一篇议论文才显得充实、深刻。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在基础等级上要求文章“内容充实”,在发展等级上要求文章“丰富”,这些都是指向文章的“论据”。善于使用论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吸引阅卷者的阅读兴趣。

范文例举

纳多元文化,赢天下大同

黄柏雅 (武汉新洲区一中)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是毛主席对文艺工作体现多元文化的期许;“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费孝通先生对文化差异与统一的展望。接纳文明多样性,培育文化自信,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方可求同存异,成就天下大同的大美格局。

纳多元文化,需培育文化自信,以开放胸怀海纳百川。唐之兴盛,不仅因为依赖其文治武功,还仰仗其拒绝故步自封,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精髓。唐人赏箫管清越,亦爱胡笳低沉;唐代青瓷纹样丰富,也吸收西域镂金雕刻,金盘银盏糅合了中西别样的风情。自信于中华瑰丽文化的无可替代,方不会一味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也不会视外来文化如洪水猛兽而避之不及。女指挥家郑小瑛积极推进歌剧中译,用平易近人的本国语言让西方歌剧进入中国人头脑;屠呦呦自东汉经典《肘后急救方》中寻得青蒿素灵感,在古中医中找到永不褪色的先贤智慧。培植文化自信,在妄自菲薄与骄矜自用之外辟出“拿来主义”和“文化输出”的新路。

迎天下大同,待我辈交流互鉴,于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三体》与《北京折叠》摘得世界科幻顶尖奖项,离不开译者刘宇昆精妙传神的英文翻译,语言的转换之间是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的碰撞升华;在澳大学生在姓名标牌被恶意涂改后摄制短视频,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揭示中式姓名背后的历史元素和文化底蕴。TED演讲,有华人发出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让含蓄内敛、优雅温柔成为美式“领导力”之外的别样风景;时代广场,中国路、中国桥的震撼影像消除了中国贫穷落后的刻板印象;柏林电影节,从《小武》到《盲井》,来自中国的叙述语境与文化内核释放出独特的光芒……我们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吸纳外来优秀文化的同时积极展现与表达自我的美好。

成大美格局,应坚定立场,不失信心。当今世界种族主义与保护主义的论调抬头,有个别国家“退群不已”,“建墙”不休,不顾全球化、国际化的大势所趋;有人怀人种偏见文化歧视或“中国威胁论”,对远东大国丑化抹黑不休。然奉行“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我们,更应满怀希望,以博大胸怀包容并举,成就大美格局。

层柳相叠春益深。纳多元文化,方可赢天下大同,成大美格局。

[范文解析]

习作所用题材是如何看待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属于宏大叙事类作文。对于宏大叙事类作文,选择材料是很有讲究的。

该习作不仅语言优美,具有文采,而且内容充实,论据丰富,善于使用道理论据和事例论据,例证俯拾即是,引用信手拈来,论证有力。

一、善于引用。道理论据是指为了对某个问题或者观点进行论证而引用一些名人名言等进行证明的材料,通过讲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比如文章引用“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和“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等名句,充分说明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交流的意义。

二、善用事例。文章没有陷入空洞的说理,而是善于使用大量的事例论据来进行论证,使文章显得非常充实。在使用例证的时候,夹叙夹议,简练有力。比如唐朝文化互通、兼容并包的例子充分证明了我们应当有文化自信。比如《三体》与《北京折叠》,《小武》与《盲井》,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了我们要敢于“走出去”展现中华文化。

三、论据紧扣观点。文章在使用论据时将论据和观点紧紧交织在一起,论据很好地证明了自己的论点,能够回扣自己的论点。比如女指挥家郑小瑛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以开放胸怀海纳百川”,译者刘宇昆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交流中“于世界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

[类文生成]

一、善于积累素材。“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很多同学阅读量太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写作文,举例就是鲁迅、爱迪生、屈原、司马迁等陈旧的例子。学生要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宽知识面,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将平时的阅读进行摘抄或者粘贴在积累本上。

二、论据要新颖。在写作中,论据的使用要新颖。论据的“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最新发生的事例,这样的例子让人感觉很“接地气”;二是写别人没有写的例子,“文章切忌随人后”。比如,要写“创新”的作文,可以不写爱迪生,写乔布斯;写“爱国”的作文,可以不写屈原,写王继才夫妇,等等。

三、论据要多彩。在写作中,运用事例论据说理是最常用的方式,有些学生的作文通篇就是例子,缺少其他的论据使用,显得单调乏味。学生可以尝试多种论据的穿插使用,比如,引用名人名言、权威的数据、科学定律等。

四、观点和例证水乳交融。选取事例要能够证明观点,与观点有内在的联系,具有典型性。例子是为了引出论述、证明观点,所以陈述例子后的论证要将例子和观点进行联系,回扣观点。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8年,全國铁路新增运营里程4600公里,香港进入了全国高铁网,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

2018年,北斗导航向全球组网迈出坚实一步,华为完成首次5G通话测试,万物互联触手可及。

2018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大多已经退休,大批“00后”进入高校校园。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任期结束后,发起黑土麦田公益,号召更多大学生像他一样到乡村去。

2018年,很多新老朋友来到中国,参加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出访五大洲。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作为当代青年,你对“流动的中国”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读]

“流动”有变化、发展、移动、流传等含义,“流动的中国”指我国方方面面的传承、发展、变化等。依据材料,“流动的中国”可具体表现为:我国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祖国各地四通八达;科技发展实现万物互联,推动社会变革;人才交替传承,民族复兴代代相承,年轻一代接过“接力棒”;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创造更多发展机遇等。学生可以多角度展现“流动的中国”,也可以专注于一个角度进行写作。

(特约编辑 / 吴  锋)

猜你喜欢
例子论据事例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运用对比解构说理文事例论证的密码
“例”后有“析”方可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如此乐观
猴哥来了
专题作文写作中典型事例的选择和运用
开放状态下的书面表达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