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廉文化推进乡村德治建设的思考

2019-09-10 07:55钟英
大众科学·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治思考

钟英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把“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作为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的重要着力点。本文认为,在乡村德治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在家尽孝、为国尽忠”的中华优良传统,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充分发挥孝廉文化的规范、导向、激励、凝聚、伦理、固本功能。

关键词:孝廉文化;德治;思考

一、孝廉文化的内涵

孝廉文化是指国家公职人员长期以来基于孝敬父母长辈而形成的一种廉政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总称。“为人立身以孝为本,任官从政以廉为方”,它以廉政为思想内核、以孝善为表现形式,理念上表现为“勤政爱民、克己奉公、廉洁自守、修身修心”;行为上表现为“以孝养廉德,用廉尽孝道”;物质上表现为人们孝廉意识和智慧的、能影响反腐倡廉效果的教育场所、设备设施、技术手段和其他实物等。[1]

二、孝廉文化与乡村德治建设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认为,文化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故文化必然具有维护或批判现实社会的功能;社会由人及其人的活动构成,显然,文化也必然具有调控人的活动的功能。孝廉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是中国传统社会重要的家庭伦理规范,廉是为官之本与廉政制度的重要内容。

(一)以孝促廉

孝廉文化,作为廉政文化建设与孝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它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廉,以追崇廉洁、反对贪腐为实践目的和归宿,揭示人们对于廉洁政治和廉洁社会的总体认识,既是一种文化理念和政治追求,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部分。既体现在廉政理念的树立上,也体现在廉洁从政的行为规范上。其核心价值观就是务实、为民、清廉。一方面,诸如律已律人、正己正人、以己及人、尊长爱幼、孝顺父母、清正廉明、守正守序等理念,规范引导为官从政者端正人生观和权力观。另一方面,孝以养德,廉以修身,孝可以明德固廉。孝和廉,一体两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真正的孝,是以廉为保证的;真正的廉,也是建立在孝的基础之上的。“以孝促廉”,不仅是当今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补充,也是实现廉洁自律、健全廉政机制的有效手段。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独特的标识,在中国传统美德的形成、发展和完善中起着根源作用。孔子说:“大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把孝看成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孝”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力量,对廉政评价标准起着主要的心理依托作用,必然成为廉政的动力。“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一个人自重自爱,爱岗敬业,工作勤勉,这对于父母来说,就是行孝。“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这句话是说,行孝还具有层次性和阶段性,最初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建设国家,最终建功立业。家庭,作为乡村社会道德治理的最基本单元,一个人的性格、习惯、责任感与羞耻心都是在家庭环境中逐步形成并发展的,只有注重家庭、家教与家风,才能为一个人的品德养成打好坚实的基础。为更好地加强乡村德治建设,我们需要讲述好乡村故事、传播好基层声音,比如开展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评出文明人、推出文明户、选出文明村,以营造健康向上、崇德向善的农村社会风尚。另外,我们需要深入挖掘乡村社会的榜样与典型,将“好婆婆”、“好媳妇”、“文明家庭”、“最美乡村干部”、“最美乡村教师”、“最美乡村医生”等道德模范的事迹写成篇幅精简、鲜活明快、感染力强的优秀推文加以宣传,以达到褒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的效果。

(二)崇孝倡廉

孝廉文化引导大众崇孝倡廉,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引领社会前进方向,确保全社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孝作为一种基本的人伦关系,内生于血缘亲情,外延到社会各群体各阶层,引导社会成员讲信修睦、和衷共济、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孝经·圣治章》说:“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孟子·万章上》亦言:“孝子之至,莫大于尊亲”,善事父母,就是儒家孝道的核心理念。一方面,倡导孝廉文化,充分发挥家庭养老抚幼功能,有利于减少社会负担,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预防惩治腐败,打击特权阶层和邪恶势力,能够提高政府的权威和信誉度,平衡协调社会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以孝促廉,以廉尽孝”,此乃孝廉文化的精髓。孝廉教育,作为一种精神激励,其孝廉考核,不仅有利于净化官员队伍,提高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官员意味着权力,也意味着责任,将“孝道”纳入考核官员的范围,不仅有助于選拔好官,而且也有助于推动传统美德深入人心。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中华文化繁荣为条件。”[2]推崇孝廉,弘扬孝廉之道,扬善惩恶,是人民群众根本意愿的反映,顺应历史潮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励、鼓舞官民斗志和工作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中华民族活力,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三)崇德向善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文伦理型文化,而孝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理论基石。孝与廉,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两个基本范畴。孝,就是子女善事父母亲祖的伦理义务与伦理行为的称谓。而廉则是官员克己奉公、廉洁不贪的道德义务与品德。移孝作廉,廉则表现为一种孝爱的情怀,一种笃实的信仰,一种奉献的精神,体现出公正无私的节操气度。孝以养德,廉以修身,孝可以明德固廉。以善事父母为起点,进而让家庭人伦间的亲密关系延伸到社会和国家,再对亲人的爱扩展为社会性的 “仁者爱人”和 “廉者爱国”。说到底,孝廉伦理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长爱幼、孝顺父母、清正廉明、廉洁奉公、廉洁从政等。孝敬与廉洁,作为一种崇高的价值理想,通过广泛而持久深入的孝廉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社会正气,完成道德教化的任务,为传统中国社会发挥伦理精神导向、伦理价值整合和德性修养的作用。

首先,重视家规家训的制订与实施,以耕读传家、孝老爱亲、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等为主要内容,促使家庭成员形成共同的道德规范与准则,并培育家庭成员之间的“道德共同体”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其次,严公德守私德,让乡村居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比如,新宁镇开展“民风五评”之选,做好“比户容院貌看清洁、比尊老爱幼看孝道、比致富兴业看勤劳、比言谈举止看文明、比律己守法看民风”的民风五评文章。在评选“孝道传承之家”“勤劳致富之家”“遵纪守法之家”“清洁卫生之家”“文明和谐之家”过程中,切实纠正农村赌博、迷信、攀比之风。第三、家风,作为评价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效果的“晴雨表”,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乡村德治建设过程中,要对村民进行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培育村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坚守诚信,用产品质量来回馈国家,使其能友善地对待亲人和邻居,形成相亲相爱、和睦友好的良好氛围。唯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民的日常生活,内化为他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他们的行为自觉,才能真正从精神贫困迈向精神富裕,真正触及“德治”的灵魂。

参考文献

[1]韩锐.孝廉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2-12-30.

[2]袁学清.孝廉文化的历史传统及其现代价值[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03).

猜你喜欢
德治思考
用“问道”之理 求“德治”之功
荷叶礼赞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一部深度探讨德治问题的佳作
哪些游戏更有利于孩子智力发展等
从不等式证明的激活策略看数学美
论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