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浪漫关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9-10 07:22曾玲娟韦丹茜
关键词:心理健康青少年

曾玲娟 韦丹茜

[摘 要] 为了解青少年浪漫关系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使用浪漫关系问卷、一般健康问卷(GHQ-20)对303名处在青春期的职校生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浪漫关系程度和心理健康水平均为中等偏上;青少年浪漫关系在性别、是否独生、不同成长环境等人口学背景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年级间差异不显著;浪漫关系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焦虑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青少年的浪漫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关系存在差别:男生的成长环境和忧郁与浪漫关系显著相关,且显著预测其浪漫关系;女生的自我肯定与浪漫关系显著相关,且显著预测其浪漫关系。建议:针对青少年个体在浪漫关系中不同的需求特点因材施教,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青少年浪漫关系的良性发展,并依此帮助青少年有效应对同一性危机。

[关键词]浪漫关系;心理健康;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445 [文献标志码]A

苏格拉底曾说:“人性不可能找到一个比爱欲更好的助手”。爱欲是个体达到心理健康的内在动力,浪漫关系是爱欲中的一种重要关系。在当前社会环境与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下,青少年本人因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原因对浪漫关系产生了必然需求。浪漫关系(romantic relationship)是指自愿交往的双方以表达喜爱,已发生或期望发生性行为为特征的心理关系。国外有研究发现16-19岁的青少年中有近一半已处于浪漫关系之中。[1]近年来,浪漫关系成为青少年心理研究的前沿课题,对青少年而言,其早期浪漫关系与后期浪漫关系有质的不同。早期浪漫关系属于一种同伴之爱,与友谊关系密切;而青少年后期的浪漫关系是一种包含亲密、承诺和性爱的强烈情感。[2]Hazan和Shaver认为,浪漫关系也是一种依恋关系,这种情侣之间亲密的恋爱关系与婴儿期的依恋关系有一定的相似性,是一种成人的依恋关系。[3]多项研究表明,浪漫关系作为青少年时期社会关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影响个体发展和健康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4],是个体获得幸福的基础[5]。

在青少年中,职校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恰好处于青春期中后期,正经历着通过不同情境的尝试形成自我的同一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外界支持和引导;另一方面,他们中大多数人因为学业成绩原因没有上普通高中,而在不理想的成绩背后,通常还伴随有特殊留守经历、家庭经济困难、品行问题等处境不利问题,种种原因使得他们获得社会、家庭的关注有限,心理上的需求更是难以满足。有研究发现,职校生的心理健康总指数低于普通高中生和重点高中生[6],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个体身体的快速发育和性意识的觉醒会激发他们对早期浪漫关系的向往和追求,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都会影响浪漫关系的发展,究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具体如何影响浪漫关系?本研究以青少年群体中的职校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其浪漫关系的现状特征,并探究心理健康与浪漫关系之间的关系,以此充实青少年关于浪漫主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导青少年获得积极的浪漫经验,为其获得幸福打下良好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在广西南宁3所职业学校中随机抽取3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样本情况:男生139人,女生164人;獨生子女52人,非独生251人;一年级110人,二年级98人,三年级95人;成长环境来自城市46人,县镇56人,农村201人;文史类103人,理工类198人(缺失2人数据)。

(二)研究工具

1.浪漫关系问卷[7]

问卷参考了Armsden 和Greenberg(1987)为了评量青少年依恋品质而根据Bowlby的依恋理论编制的“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IPPA),以及相关量表中的几个条目编制而成。该问卷共28条项目四个维度:沟通、信任、亲密、激情。每个项目从“从未如此”到“总是如此”计1~5分。该量表的克伦巴赫α系数为0.921,分半信度0.910,重测信度为0.915。量表适用于10-20岁的青少年群体。

2.一般健康问卷GHQ-20(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8]

原为Goldberg编制,后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李虹等人修订。共20个项目,含自我肯定、忧郁、焦虑3个分量表,采用0,1计分方式。自我肯定分数越高,忧郁和焦虑得分越低,表示心理越健康。心理健康的总分是将忧郁和焦虑的分数反向后再与自我肯定分数相加。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在0.60~0.83,其分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在0.32~0.67,符合心理学的测量要求。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

二、研究结果

(一)青少年浪漫关系和心理健康现状描述

青少年浪漫关系和心理健康及各维度的平均得分及标准差如表1所示。

浪漫关系量表为1-5级记分,心理健康为0,1记分。从表1看,浪漫关系及其各维度的得分均超过了3分,为中等偏上,表明青少年在这一时期的浪漫关系体验状况良好;心理健康水平得分也中等偏上,其中自我肯定得分超过0.5,焦虑水平偏低,忧郁水平低,心理健康总体情况良好。

(二)不同人口学背景的青少年浪漫关系比较

表2显示,在性别这一变量上,除了 激情维度上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外,其他维度和浪漫关系总均分均无显著性别差异。在是否独生子女这一变量上,独生子女的亲密、激情维度及浪漫关系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不同年级的浪漫关系及四个维度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从成长环境分析,除激情外,沟通、信任、亲密等三个维度及浪漫关系得分都存在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可知,这些差异均是由于城市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P<0.01)所致,县镇学生的浪漫关系及各维度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都不存在显著差异。

(三)不同水平浪漫关系的心理健康程度比较

将浪漫关系总分排名前27%的确定为高分组,排名后27%的确定为低分组,对这两组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程度进行差异比较,所得结果见表3。浪漫关系高分组学生的焦虑得分要显著低于低分组的得分,高分组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得分,在自我肯定和忧郁维度的差异不显著。

(四)男女生浪漫关系的回归分析结果

1.性别与心理健康在浪漫关系上的交互作用检验

有研究者指出,由于两性大脑与生俱来的差异,男女在两性关系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尤其是在受到荷尔蒙强烈刺激的青春期阶段[9],青少年恰恰处于青春后期,故先检验性别是否会对心理健康与浪漫关系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将自我肯定、忧郁、焦虑三个维度分别以得分排名的27%,73%为界线,划分为低、中、高三个水平,并检验与性别变量对浪漫关系的交互作用,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青少年的自我肯定、忧郁程度与其浪漫关系的发展曲线存在比较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在自我肯定偏高和偏低时都会更倾向去发展浪漫关系,而女生的浪漫关系则与自我肯定程度成正比;女生的忧郁程度对其浪漫关系发展的影响相对男生而言较小,男生随着忧郁程度升高越不倾向于去发展浪漫關系;而在焦虑维度上,男女生的焦虑程度与浪漫关系之间的曲线斜率差别不大,发展趋势大致相同。

2.心理健康与浪漫关系的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结果

根据性别与心理健康交互作用的分析结果,本研究将分性别对青少年的浪漫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见表4。男生与女生的浪漫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相关呈现出不同特点。 男生的浪漫关系和各维度与心理健康及其忧郁维度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其他维度均为正相关但不显著。对女生来说,浪漫关系与自我肯定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忧郁呈负相关但不显著,与焦虑和心理健康为正相关但不显著。

进一步区分男女性别,分别引入人口特征(年级、专业)、家庭特征(是否贫困生、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有留守经历、成长环境)做自变量纳入模型1,模型2 中再加入自我肯定、忧郁、焦虑,以浪漫 关系作为因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其中人口特征变量和家庭特征变量为分类变量,需转化为虚拟变量(分别以一年级、理工类、非贫困生、非独生子女、无留守经历、农村为参照,设为0)。其中男生线性回归显著(F=2.599,P<0.01),调整后预测力达到11%。在城市成长的男生浪漫关系水平显著比在农村成长的男生高,达到了1.4倍,其忧郁情况对浪漫关系水平也有显著影响。

由于表5中女生的层次回归方程不显著(F =1.568,P>0.05),但在表4中,看到女生的浪漫关系和心理健康中的自我肯定这一维度有显著相关,为进一步探讨心理健康维度对浪漫关系是否有预测,以心理健康中的各维度作为自变量,浪漫关系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自我肯定进入回归方程,差异显著(F =5.446,P<0.05),表明自我肯定对浪漫关系有显著预测效应,预测力为3.3%。(见表6)

三、讨论与分析

(一)不同人口学背景的青少年浪漫关系结果分析

本研究中男女青少年在浪漫关系的激情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激情显著高于女生。其原因可能与男女的生物性特点有关,男性荷尔蒙在青春期暴涨,青春期过后,男性体内的睾丸激素是女性的20倍,男性很容易产生性冲动,常常把一些表示友谊的暗示误解为性的内容,[9]浪漫关系中的激情就是指个体强烈渴望与另外一个人成为一个统一体的性的内驱力,因此在浪漫关系中,男生激情明显高于女学生并不奇怪。独生子女浪漫关系的亲密和激情程度都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同辈的兄弟姐妹,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促使他们向家庭成员之外的同伴群体寻求无法从父母方获得的情感或支持等,浪漫关系对象也成为了获得情感体验、投入激情的主要对象之一。城市学生和农村学生除激情以外的浪漫关系及其他各维度上均表现为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这或许是两个群体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技巧的差异所致。

(二)不同水平浪漫关系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差异分析

青少年正处于个体的青春后期阶段,浪漫关系随着其身心发育的过程产生,成为青春期相较于童年期不同的特点之一。在我国家长和教师的传统意识中,往往片面地认为青少年浪漫关系的发展不仅对其学业成绩有消极影响,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造成危害,因此在青春期阶段的学生恋爱成为了教师和家长严防死守的重地。本研究发现,高分组的浪漫关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得分显著高于低分组浪漫关系,而焦虑程度则恰好相反。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期的浪漫关系质量与其心理社会性发展有关,建立并拥有高质量的浪漫关系与双方交往中积极的自我概念有关,并形成高自我价值感。[10]纵观青少年晚期的浪漫关系,男孩和女孩都强调人际关系的质量,他们追求浪漫关系中的支持、亲密、交流、承诺和激情。浪漫关系发展是一个高情感卷入的过程,青少年在浪漫关系中通过与他人相互分享个人的信息、想法和感受,希望两人有亲近的体验、情感的联结。但青少年的情感本来就容易跌宕起伏,处于浪漫关系中的青少年尤为如此。[11]在浪漫关系中各种关系的处理不仅仅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激动,青少年本身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低质量的浪漫关系中沟通、信任等方面问题的存在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这些都可能导致焦虑、痛苦等情绪体验的加深。

(三)青少年浪漫关系与其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与回归预测分析

无论男女学生,浪漫关系与心理健康之间的相关并不显著,但具体到心理健康的各维度上,不同性别学生的浪漫关系与心理健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存在区别。男生的浪漫关系与忧郁呈显著负相关,女生的浪漫关系则与自我肯定呈显著正相关。在随后的回归预测中,也发现成长环境和忧郁显著预测了男生的浪漫关系的发展,自我肯定则显著预测了女生的浪漫关系发展。浪漫关系是大多数青少年社交领域的核心,有助于青少年亲密感和同一性的发展。[12]我国的青少年普遍在这一阶段开始了半进入社会的生活,主要的交往对象由父母亲转变为了同伴群体,进一步为浪漫关系的产生提供了基础,他们更愿意与自己的亲密朋友或是浪漫对象分享自己内心的想法、自己的情感情绪以及秘密,但是在人际关系中过于忧郁,反而会对其发展浪漫关系形成阻碍。对女生而言,她们本就注重关系的建立,而且善于自我肯定者往往也具有较高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她们更愿意进入或发展浪漫关系,与浪漫关系对象的沟通、信任感、亲密感的培养从而获得情感的依赖。

四、对策与建议

(一)针对个体在浪漫关系中不同的需求特点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成长背景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应该分开来关注其浪漫关系的情况,不应该一概而论。男女双方对浪漫关系的需求有所差异,男生更追求浪漫关系中激情的实现,这种差异就会在双方的相处过程造成影响。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体会到浪漫关系中更高的亲密和激情,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在沟通、信任、亲密上都有较高的质量,说明不同的学生对浪漫关系有不同的需求部分。针对不同学生在浪漫关系中所追求情感体验,根据其特点适时适度的劝导,能够帮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到青春期所带来的情感的悸动,帮助他们去理解此时应该如何正确地把握与人交往的度,学会在人际交往中保护并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

(二)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青少年浪漫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注浪漫关系中不同性别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因素。浪漫关系质量高低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主要是通过焦虑的差异体现,也从另一个侧面显示了青少年情绪容易波动的特点,而男生的忧郁又显著预测了浪漫关系,这些都似乎显示男生在浪漫关系中情緒的变化更为突出,所以要加强对男生情绪调控技巧的训练。女生的自我肯定一方面使其在浪漫关系中获益,但同时也要避免另外一个极端就是防止女生在浪漫关系中迷失自我,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浪漫关系中的双方行为,增强在浪漫关系中对感情投入的掌控力,使浪漫关系往健康、良性的方面发展,既能发展双方的和谐关系又能保持自我的独立性。

(三)通过指导浪漫关系的良性发展帮助青少年有效应对同一性危机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发展理论,同一性形成的三个关键领域是爱情、职业和信仰。无论从生理发展的角度还是心理发展的角度,浪漫关系都是个体进入青春期后所必然面临的一个人生发展主题,青少年浪漫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利于他们应对同一性危机,为未来的伴侣关系和家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成人社会首先应该树立一个观念,即浪漫关系虽包含了性的成分但不仅仅等同于性关系,应以一种宽容的态度来看待青少年的浪漫关系,不应视其为洪水猛兽而围堵指责,而是应该从人生发展的视角去看待并接纳青少年的浪漫关系。从学校的角度,则应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开设相关课程或开展相关活动,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和性伦理教育,引导他们在浪漫关系中获益,学会沟通技巧、发展亲密关系、培养信任能力、增强对情绪的觉察与掌控。

浪漫关系是人类情爱中的一种美好情感体验,尽管青少年尚未成年,但由于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其个人生活经历中挫败体验相对较多,更有可能出现对浪漫关系的向往和憧憬,作为职业学校的老师和管理者,如果能多了解青少年浪漫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而非简单以“早恋”来处置,将更能够在教育中发挥积极的主导性,引导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Shulman,S.&Scharf,M..Adolescent romantic behaviors and perceptions:  age-and gender-related differences and links with family and pe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ce,2000(10):99-118.

[2] 刘文,毛晶晶.青少年浪漫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1(7):1011-1019.

[3] Cindy Hazan,Phillip Shaver.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 Psychology, 1987(3):511-524.

[4] 杜红梅,李佳瑶.国外青少年恋爱关系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9):56-60.

[5] 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课题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13.

[6] Seiffge-Krenke,I.Testing theories of romantic development from adolescence to young adulthood:evidence of a developmental seque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Development,2003(27):519-537.

[7] 刘芬.青少年浪漫关系问卷的编制及其相关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8] 李虹,梅锦荣.测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GHQ-20的结构及其信度与效度[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2(1):75-79.

[9] [英]安妮·莫伊尔,戴维·杰塞尔.脑内乾坤——男女有别之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10] [美]威廉·戴蒙,理查德·勒纳.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第二卷:社会、情绪与人格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11] Feldman,S.S.&Gowen,L.K..Conflict Negotiation Tactics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in High School Student[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998(6):691-717.

[12] [美]黛安娜·帕帕拉,萨莉·奥尔兹,露丝·费尔德曼.发展心理学——从生命早起到青春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責任编辑]王立国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level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of adolescent, the authors made a survey of 303 secondary technical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by using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questionnaire and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20). Results:The level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mental health of adolescents were above the average;The adolescent romantic relationship significantly differs in different demography background such as the gender , being the only child in the family or not and different growing environment. However, their grade doesn't caus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is aspect;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mental health and anxiety between the high level and the low level of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There was a difference in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about their correlation between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mental health. The growing environment and depression of a male student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and predictive to his romantic relationship. The female's self-affirmation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and their romantic relationship i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it. Suggestions: Teachers should individualize teach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the romantic relationship of adolescent; Schools should emphasize mental health to make sure their students' romantic relationship can be well developed, and then make them cope with the unification effectively.

Keywords: romantic relationship; mental Health; adolesce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