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为民
导语
约翰·默尔曾说过:“人类的爱、希望和恐惧与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就像阳光,出于同源,落于同地。”我们有幸一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没有谁可以理所当然地说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没有谁有权利去主宰其他生物的生死。爱护我们在地球这个家园中的伙伴,让我们的家园更加和谐、美好,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植物,都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安心地繁衍生息。这是属于所有生物的家园。
鹭
鹭向我们呈现出痛苦、不安和贫困的一生的形象。它的全部活动方式只有埋伏,在同一个地方度过几小时、几天,纹丝不动,甚至叫人怀疑它是不是一个活物。我们用望远镜观察它时(因为它很少让人接近),它看上去像睡着了,在一块石头上休息,身体几乎笔直,一只脚站立,颈项屈曲,沿着胸和腹弯着,头和喙垂在高耸过胸的双肩之间;可是,当它行动受限只有等待战利品送上门时,它必须忍受长时间的饥饿,有时甚至饿死;因为,当水上结冰时,它没有本事到更暖和的气候环境下去生活;有些自然博物学家将它归入冬离春返的候鸟之列,这是不适当的。因为我们在这里一年四季都看到鹭,甚至在最严酷最长久的寒冬:这时它们不得不离开沼泽和冰封的河面,它们待在小溪畔和沼泽旁;它们在这时候是最好动的,在那里来回跋涉以改变处境。由于天气越来越冷,它们越聚越多,它们好像能忍受饥寒;它们只是耐心和节制;可是这些淡漠的优点通常伴随着对生活的厌倦。有人逮住一只鹭,看管它两个星期而看不到它找食吃,它甚至丢弃人们试图让它吃的食物;它天然的忧郁大概因为被逮住而增加了,而求生的本能却削弱了,这种本能是大自然赐予动物的重要技能。但悲怆的鹭好像为自己的失去自由而伤心;它无怨无悔地离开世界。
凄惨、孤独,除了孵卵的时间以外,它好像不了解什么是快乐,也不了解避开痛苦的方法。在最恶劣的天气下,它独自待着,暴露在风雨中,栖息在一根木桩上、一块石头上、一道小溪边、一块未遭水淹的草场中的高处;而别的鸟儿却会寻找庇荫,土秧鸡会在草丛深处隐蔽,蒲鸡会在芦苇中隐蔽,只有我们可怜的鹭依然受到冷空气的损害和严酷霜雪的侵袭。
鹭的长腿在奔跑时只是无用的高跷:它们在白天大部分时间站着栖息,这种休息对它们来说等于打瞌睡;它们习惯于夜间跳跃,我们能够听到它们在各种时候、各个季节对天长啸;它们的嗓音是一种单一的、干涩的、尖锐的叫卖,我们可以将它与雁鸣相比,只是它更短促,更有点哀怨;当这鸟儿感到痛苦时,这叫声不时重复,以一种更刺耳、更难听的声调延续下去。
(作者布封,选自《自然史》,有删改)
点读
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布封在描写动物时始终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在他笔下的鹭,涵盖了小人物辛酸而艰难的谋生经历,表现了在严酷的世界中,这些籍籍无名者悲惨的一生。可即便如此,当它们失去自由后,依然表现出难得的尊严,这是作者所描绘的生命中最宝贵的内核。
逃跑的火焰
那天早晨我备好了马,去场部送一些文件。我给青马最后紧了肚带,跨上马,把皮帽子放下来,拉过军大衣下摆盖住膝部,就放马朝雪原走去。在这晴朗的天气里纵马雪原,有一种特殊的滋味。人在马背上,视野一下子变得开阔了。
我策马驰上一处高地,马在雪地上喘息着似乎不太乐意。过了一会儿,它自己渐渐减慢了速度。这时,忽然从远处传来杂乱的犬吠声,我在马鞍上转过身,惊奇地看到了一幕原野冬猎的景象。
在白皑皑的深雪里,一群狂怒的牧犬正在追逐三只亡命的狐狸,牧犬的后面,是一伙骑马的猎人。雪太深了,狐狸跃动得非常艰难,它们每次跃起,身后都扬起一阵雪雾,然后落下去,身体又陷进雪里,有时只露出尖尖的红脑袋……它们身后的牧犬虽然也一样在深雪里,但那些狗高大凶猛得多,在雪里冲撞过来,杀气腾腾,势如疾风。
三只狐狸拼命地夺路而逃,还不时地回头顾看。它们在这片茫茫的雪原上显得太弱小、太危险了,雪原那么空旷,狐狸却醒目得如同一簇簇跳跃的火焰,火红耀目,无遮无碍。十几条猛犬看来是可以追上的,所以骑马围猎的人并不开枪射击。
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的望着我。
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快跑吧!快点,再快点!”我望着这只狐狸,突然满心都生出怜爱和担忧,仿佛它已经不是一只野兽,而是一团雪地里的火焰,是雪原的精灵,太阳城的儿女。
这时,暴怒狂吠的牧犬追过去了,它们拥挤着,表情极其愤怒,情绪处在高度亢奋之中,它们争先恐后,有时不惜将同伙撞倒,好像对狐狸有不共戴天的仇恨。
它们会撕碎那只可怜的红狐狸的!它们追过去的时候,远处,那团逃跑的火焰还在一窜一窜地跳动着。
我呆呆地坐在马鞍上,满心里只装着两个字:快点,快点!……
许多年以后,我在拉卜楞寺外的小街上买了一张完整的、火红的狐狸皮。我不很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花几百元钱买这张狐皮,但是我买了。
这张狐皮和我在则克台遇到的那团逃跑的火焰,颜色非常相近。我不知道那只狐貍最后的命运,但我相信它是死了。
一团火焰不管跑到哪里,都会有人把它熄灭。它最后的结局,只是变成一张完整的皮,被悬挂起来,成为装饰。
(作者周涛,选自《逃跑的火焰》,有删改)
点读
本文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首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既介绍了背景,又渲染了单调、沉静的气氛,与下文猎狐的紧张激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苍茫空阔、无边无际的雪野,还暗示了狐狸无处可逃的命运。情节波澜起伏,结尾留有悬念,引人深思:熄灭火焰,就为了一张能装饰的狐狸皮。人类是如此贪婪,不断残杀动物,毁灭生命。当地球上的动物全部消失之后,下一个,也是就是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