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意识形态视域探究信息化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

2019-09-10 17:18何思平
高教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

何思平

摘  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指导思想。思想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教育,培养大学生运用马克思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传统路径产生了全面的冲击,文章旨在探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困境与机遇。

关键词:意识形态;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5-0181-03

Abstract: Marxism theory ha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of our country and i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our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deological education that  aiming at educating college students on Marxism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education . Ideological education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observe and solve problems with Marxism standpoint, viewpoint and method, and strengthening communist ideals and beliefs.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a comprehensive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path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This paper try to explore the dilemma and opportunitie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Keywords: ideology; information ag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

大学生思想教育是指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教育,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主要是学校教育、传统主流媒体和报纸的传播以及国家自上而下的宣传工作等,在信息化社会,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路径受到全面冲击,传统的教育方式日渐式微。互联网意识形态多元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一定冲击,由此,需要深入研究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普遍应用是如何冲击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进而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教育路径,继续打好意识形态领域的攻坚战,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传统角色位移:大学生思想教育主客体关系发生变化

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关系中,教育者是意识形态的传播者,受教育是意识形态的接受者。教育者以其特殊的知识结构、职业身份、教育职责等因素使得双方的主客体性尤为明显。信息化时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冲击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移动互联网使得大学生思想教育主客体的门槛消失了。在现实中一个适龄青年要成为大学生需要经过层层考核、筛选,最终才能迈进大学校门成为大学生,大学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要经历严格的考核和筛选机制才能成为教育者,这些考核、筛选机制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教育主客体必须跨越的门槛,而在互联网中这些机制都不存在,互联网提供了一个人人平等的平台——只需要具备电子设备及网络就能实现人人接入互联网,互联网还营造了一个“人人能表达”、“人人能评说”的舆论环境,所以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在互联网平台面前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互联网中每个人都是选择信息的主体,每个人又都是接收信息的客體。

第二,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主导这一过程,在内容的选取、分析、传授的进度以及考核的方式上大多由教育者把握,受教育者在这一过程中跟随着教育者的节奏走,所以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教育这种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已然不复存在,受教育者在互联网中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学习的内容、进度,成为了自己学习进程的主导者,教育者在互联网中也许依然能成为思想教育的教育者、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但已经无法控制、甚至无法影响信息接收者的学习过程,而且教育者在互联网中同时也是一个信息接收者、受教育者。

二、传统路径弱化:大学生思想教育生态环境发生变化

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在互联网普及应用的信息化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一变化必然会影响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传统路径功能的弱化。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径主要是大学教育、报刊宣传以及国家相关部门自上而下的精神传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大学教育,大学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所以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最主要方式是课堂的教与学。在信息化时代,这些传统的思想教育路径同样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内容两个方面。

第一,在技术层面,移动互联网的接入极大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及传统报刊、媒体宣传。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普及之前人们主要通过电脑接入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存在相应的规则及出于对教育者的尊重等原因,大学生极少会在思想教育课堂上堂而皇之地使用电脑。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进入4G时代后,移动互联网的接入不仅便利而且快速,加上公共场所WIFI的全覆盖,一台体积较小的手机几乎就能满足一切需求,相比于互联网上的各种网页、自媒体、APP等宣传方式而言,传统的教材讲述、课堂讨论、课件制作等教学方式已经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学生看手机的情况越来越多、现象趋于普遍,严重影响传统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效果,甚至专业课也不例外。古人用“不出户、知天下”来形容饱读诗书。新中国成立以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读书、看报是人们学习和了解国家大事的主要方式,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只要“一机在手”就能实现“不出户、知天下”。自从有了快速的移动互联网,报纸的印刷、装订与传送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这个时间很短,但在光纤传输速度的互联网面前仍表现出了不堪一击的滞后性,导致传统的报纸销量一落千丈。电视媒体的传播需要相对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在可移动互联网面前同样表现出了极大的不便利性,甚至许多年轻人组成的家庭已经不购买电视而用网络取代。

第二,在内容层面,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冲击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教育。国家主席习近平曾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基础。[1]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这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往往从小学教育就开始了,从小学到大学,大学生们长时间接触了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本来这应该是一个不断强化、不断深化的过程,但在教育过程中因为内容重复性、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理论内容过于深奥以及教学手段的滞后性等原因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并未能真正地领会主流意识形态,也就难以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地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甚至部分学生还因为长期不彻底地接触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而出现了厌倦情绪和抵触心理,这些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2]。在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信息呈现开放性与多元化的特征。良莠不齐、琳琅满目的各种信息披着“民主”、“自由”、“权利”乃至“人民”的外衣自圆其说、各为其主,在互联网制造了一个令人炫目的信息世界。甚至许多自媒体公众号、APP为了实现吸引流量和创造价值不惜组建大规模的技术团队包括网络技术开发人员、心理学家、销售专家等,目的是对自己推出的信息进行层层包装,使其更具吸引力。相比之下,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在披着“炫目糖衣”的各路信息面前难免显得单调了些。曾有学者撰文警告:国际意识形态斗争形式多样化,西方敌对势力不断变换着反社会主义的手段和方式,具有更大的隐蔽性、迷惑性和欺骗性,西方国家抛出了许多针对现有社会主义国家并严重威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错误理论,如新自由主义论、中国威胁论和消费主义论等[3]。这些被过度包装的信息严重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三、柳暗与花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机遇窥探

移动互联网造就的信息化时代给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了全面性的冲击,一时间大学生思想教育改革呼声迭起,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反思、探索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径。学术界尝试从不同角度分析当下大学生思想教育遇到的困境,例如教育层面的分析包括了教育手段、教学方式、教育机制等因素;从学生层面的分析包括了学生道德水平、思想状况、自律能力、环境影响等因素;还有学者分析了互联网管理的困难性与相关法律法规的滞后性等因素,以上种种探讨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程度,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加强校园网络环境建设、增强学生自律能力、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但现实是往往对某一问题某一现象的探索还停留在讨论阶段,还未形成较有效果的实践手段,外部环境互联网却已悄然发生改变,似乎我们的改革永远在追赶的路上,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局。

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移动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也为我们更深入了解互联网及信息化社会提供了广阔的渠道,在不断的使用和尝试中,我们逐渐认识信息化社会这个必然王国,这些认识必然会带来应对互联网冲击的自由,这些应对之策为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6年《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4]。我国自接入互联网二十多年来,出台了一系列規范网络行为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后我国成立了国家网络安全工作小组,出台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重磅法律法规,互联网监管迈出重大步伐,在国家大法框架之下,各地各部门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地方管理规则、政策等文件,这些法律法规文件构成了一张互联网监管网,不仅如此,网络监管也逐渐解决了以往监控难、回应慢的难题,网络警察应需出现。2018年4月一则“扬州民警对某网友长达一个月的追踪-请立即删除”的新闻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令网友捧腹之余,大家还为民警点赞。互联网上传播的一些重大新闻及案件,相关部门处理后也在网上及时发布处理信息,让网民及时了解该事件的处理原则及结果。对一些别有用心的网友在互联网上散布谣言、侮辱民族英雄等不良违法违规行为,地方民警也及时作出了处理和网络回应,大快人心。这些事件都表明对互联网的监管已经落到实处,已经实实在在地做到了“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将互联网打造成了一个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的网络精神家园。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给大学生思想教育搭建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良性影响,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以,互联网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思想教育营造了温润、肥沃的土壤,拓宽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径。

第二,国家主流宣传媒体逐渐成功转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表明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样的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占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主流媒体宣传阵地不断向互联网延伸,各大主流电视、报刊媒体纷纷开通了专题网站、网络通道、博客、微信公众号以及推出相应的APP软件,广大网友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参与社会事务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建议,每年两会期间的“我有问题问总理”更是受到广大网友的称赞。据统计,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全网关注度最高的公众号,每天阅读该公众号推送的“新闻早班车”已经成为许多网友雷打不动的习惯。各主流媒体平台及时推送的民生政策变化、重大事件通报、社会感人事迹以及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关心的各类信息,这些信息的推送让广大网友能及时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给自己工作生活带来的变化,更能切身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主流媒体在互联网的宣传犹如一股清流快速冲刷了以往的乌烟瘴气,事实表明广大网友更加喜欢阅读权威主流媒体发布的信息,这些信息不断地凝聚着民众的共识,不断地调动和激发广大民众的积极性。我国大学生是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也是继课堂、图书馆之后大学生学习、交流的重要场域,国家主流媒体在互联网领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大学生,不断提升大学生对国家、社会、民族的正确认识,有助于大学生加深了解马克思主义。我国传统主流媒体的成功转型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理论内容提供了最佳的实践解读,互联网不再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悬空之地,大学生在互联网依然能实实在在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熏陶。不仅如此,互联网特有的开放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货比多家的平台,全球各国各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都陈列其中,事实胜于雄辩,大学生通过对比国内外发展、各地區形势能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外部世界、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大学生思想教育改革循序渐进。在信息化时代,传统大学生思想教育方式受到冲击,思想教育改革呼声迭起,各种探索机制不断推陈出新被用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尝试,虽然没有形成一整套卓有成效的体系,但这些尝试正在逐渐改善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困境。首先是现代教育手段的引入,互联网既然是学习、工作、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应当成为课堂教育的一部分,许多旨在提升教学效果、为课堂教学助力的软件不断被开发出来,不断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教学课堂也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其次是注重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现实场所,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网络文化是为学生打造良好成长环境的应有之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为大学生思想教育实现了课上课下的无缝对接,起到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作用。再次是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当前提出了“大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倡议,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标,各院校也在不断探索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手段、新方式,这些探索不断促进大学生思想教育迈向前进。此外,大学生思想教育改革还包括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配套机制改革等方面。上述的系列教育探索与教育改革正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不断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

总的来说,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新时代的出现必然伴随新的变革、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教育在不能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情况下必然会暂时陷入窘境,但是随着人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也一定能认识新生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应该虽然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教育造成了冲击,但也提供了更广、更优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平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外文出版社,2018:153.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8:335.

[3]王永贵.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西方意识形态透视[J].社会科学研究,2007,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8:337.

猜你喜欢
信息化时代意识形态
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探析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信息化时代的财务管理变革分析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在线教育的大数据研究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