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勿相忘”的绮色佳聚会

2019-09-10 07:22李学通
科学文化评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胡适

李学通

摘 要   几页刻印着“长勿相忘”篆字和36人签名的卡片,记录了一场鲜为人知的聚会——1913年5月17日在美国绮色佳城举办的中国留学生学会第8届年会及聚餐会。胡适、赵元任、任鸿隽、杨杏佛等,在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贡献和影响的著名学者、科学家都留下印迹。百余年前的小小折页,作为中国学生留美历史的见证,不仅帮助我们还原那场“长勿相忘”的绮色佳聚会,也为追寻中国科学社成立的足迹提供了线索。

关键词    留美学生  绮色佳  中国科学社  胡适

中图分类号   N092

文献标识码   E

蒙一位收藏家朋友的美意,笔者见到了一件与近代中国科学史颇有些关联的小文物。那是三张对折叠罗的卡片,算上封面、封底总共12面。每面折页长14厘米、宽9厘米,做封面封底的那张稍厚些。封面右上角是胡适手写签名S. Hu,然后由右上向左下排列着四个红色印刷篆体字:“长勿相忘”(图1)。未打开之前,笔者猜想这肯定是件青年男女定情的信物。当笔者充满好奇、小心翼翼地将折页一一打开,仔细阅读上面的文字,辨认着那些手书签名的时候,笔者真的有點被吓到了:这小小的纸片上,竟然聚集着胡适、赵元任、任鸿隽、杨杏佛、秉志、周仁、胡明复、邹秉文、过探先等等近代中国科学史上一个个如雷灌耳的名字,记录着100多年前一场鲜为人知的聚会!

折页卡片的第3、5、6、7、8面上是英文印刷体,第9至11面是手书签名,现试译如下:

原来这是一份当年康乃尔大学中国留学生学会举办年会的程序节目单。

建于1865年的康乃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位于美国纽约州绮色佳市(Ithaca),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也是招收中国留学生最早也最多的美国名校之一。近代以来,赴康乃尔大学留学的中国学生不少,除了上述名单中出现的人以外,其他如茅以升、戴芳澜、唐钺、金善宝、赵祖康、郭永怀等等。仅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中,就有胡适、茅以升、秉志、赵元任、周仁、戴芳澜等多位康乃尔大学毕业的留学生。

出席1913年5月17日中国学生会年会并在折页上签名的36位留学生中,有一些人的故事仍然在历史的隧道中回响,至今我们耳熟能详,也有些曾经的辉煌被遗忘在历史深处。这件小小的折页,勾起我们打捞历史记忆的兴趣。根据折页上的记录及相关史料,我们或许可以试着还原那场“长勿相忘”的绮色佳聚会:

⑴1913年5月17日,星期六,美国康乃尔大学的中国学生会,在学校附近的绮色佳酒店及绮色佳湖边,举行了第八届年会和聚餐会。中国政府驻美国游学监督黄鼎也出现在年会上。出席并在折页上签名者,共有包括胡适在内的康乃尔大学中国留学生36人(图2,3)。有些出席者并未在折页上签名,如韦昭章、黄鼎等,大概因为这并不是一个正式的签名簿,只是胡适为留纪念的个人收藏。

⑵年会的内容很充实。首先是聚餐的食物非常丰富,菜单上有:蟹肉三明治、豌豆泥、奥克斯面包、填充橄榄、焗银鱼奶酪、土豆丝、蓑衣黄瓜、奶油蘑菇馅饼、甜酒冰冻果子露、烤牛肉、锅肉汤、土豆泥、甜玉米、水果沙拉、组合冰淇淋、蛋糕、美国奶酪、烤咸饼干和黑咖啡(图4)。其次,聚餐会是在湖边露天举行的,活动也很多彩,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在同学们大快朵颐的同时,在金邦正的主持下,大家边吃边谈。有老校友留学经验的交流,林鉴诚谈谈“过来人的一点建议”;李同学“什么是生活”的人生感悟;还有音乐和杂技表演,先是裘维莹同学一段音乐(大约是器乐表演),然后由章元善表演杂技,计大雄来一曲滑稽调,再由程义藻上台表演杂技。赵元任的“有些不一样”可能是一首独唱歌曲。最后是合唱“晚歌”(图5)。

⑶年会和聚餐的最后部分也是重要的部分,是学生会委员会书记计大雄及两位委员的45分钟工作报告。先是书记兼会议主席计大雄14分钟的报告,然后两位委员司徒尧和邹秉文的报告,可能是分别报告委员会工作、活动、财务之类的情况。全部活动大约用时2小时40分钟。

这件1913年的年会程序单,还提供了许多线索,吸引我们进一步去追寻历史的足迹。例如,按其记载,这是康乃尔大学中国学生会的第8届年会。如果以每年举行一届上溯,那么早在1906年即清光绪32年,康乃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们就已经成立了自己的组织并举行了第一届年会。留美学生业余生活的丰富多彩及社团的活跃,由此可见一斑。再如,目前所知,赵元任最早完成的音乐作品是1915年的钢琴曲《和平进行曲》,而他在这次年会上表演了《有些不一样》,或许可以将这个时间再提前两年。

实际上,这件已经留存百年的小小折页,不仅真实地记录下了100多年前中国留美学生的一次周末活动,寄托着他们“长勿相忘”的美好愿望,它更让我们联想起一年后他们的又一次对历史有深远影响的聚会,也让我们看到,历史为他们提供了怎样的机缘和活动场景。一年后的1914年6月10日,大考刚完的康乃尔留学生赵元任、周仁、胡明复、秉志、章元善、过探先、金邦正、杨杏佛、任鸿隽等9人再次聚首,决定“以提倡科学,鼓吹实业,审定名词,传播知识为宗旨”,成立科学社(Science Society),并由胡明复、任鸿隽、杨杏佛三人起草了《科学社招股章程》 [1]。难得的是,这9位中国科学社发起人都参加了1913年的年会,而且都在这张小小折页上留下了他们当年的亲笔签名。

依照吴宓参与编辑、清华学校1917年编印的《游美同学录》[2]记载,这些留美同学以后大都回国发展,不少人成为中国近代科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影响和贡献的著名学者科学家。这件小小的纪念卡片,也成为中国学生留美历史的见证。

现将出席年会者的简历及留学经历略作介绍,或可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这个故事。

胡适(Shi Hu),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生于上海。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农科,后入哥伦比亚大学习哲学。1917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等。

程义藻(Ye-Tsau Chen),字荷生,1888年生于上海。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机器工程,1914年获机械工程师学位。回国后曾任汉阳铁厂工程师。

章元善(Yuan-Shan Djang),字彦驯,1892年生于苏州。1911年第三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1915年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初任职直隶工业试验所、北京大学生等,后任华洋义赈会总干事、经济部商业司长等。

林鉴诚(Kyan-Zung Lin),1890年生于天津。1909年自费留美,初入弗吉尼大学,1912年入康乃尔大学,1913年再入弗吉尼亚大学,1915年获土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曾任上海美孚公司建筑襄理。

金邦正(P. C. King),字仲蕃,1887年生于杭州。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林科,1914年获学士学位及林科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安徽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森林局局长、清华学校校长等。

裘维莹(W. Y. Chiu),字镜岑,江苏无锡人。1911年第三批庚款留美,在康乃尔大学学机械工程。回国后一直在铁路系统任职。

计大雄(Da Yong. Key),1891年生于江蘇南汇。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土木工程,1914年获土木工程师学位。1912—1913年任康乃尔大学中国学生会书记。回国后,在上海浦东中学、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等处任教。

赵元任(Yean R. Chao),字宣仲,江苏常州人,1892年生于天津。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1914年获学士学位,后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后在清华大学、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等处任教。

侯景飞(C. F. Hou),字骏千,1886年生于江苏无锡。1909年官费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机械工程,1913年获学士学位。回国后,曾任京绥铁路张家口制造厂厂长等。

胡宪生(Shien-Sung Hu),1890年出于江苏无锡。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森林科,1914年获学士学位,1916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

陈承栻(C. S. Chen),字钟英,福建闽县人。1911年第三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5年毕业。

罗英俊(Ying Q Lo),广东人。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机械工程。曾任唐山交大教授兼工学院长、教务长,后在胶济铁路、平绥铁路、正太铁路、粤汉铁路等重要铁路局任机车厂厂长、总工程师等职。

周仁(G Chow),字子竞,浙江杭州人,1892年生于南京。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学习机械工程。1914年获机械工程师学位,1915年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交通大学任教务长、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院长等。

陈福习,字麦孙,福建闽侯人。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1914年获机械工程师学位。

张焯堃(N. L. Heay),曾任岭南大学农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1940年任伪广州市市长。

杨孝述(Shu-Zek Yang),字允中,1889年生于江苏松江。1911年第三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机械工程,曾任康乃尔中国学生会会长,1915年获机械工程师学位。曾任上海美孚公司副工程师、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教授、河海工程大学校长,《科学杂志》《科学画报》总编辑等。

司徒尧(S. I. Sz-To),字尚一,广东开平人。1911年第三批庚款留美,1915年获学士学位,1917年获博士学位。

黄伯芹(Parkin Wong),1914年5月,与胡明复、赵元任、金邦正共同被接纳为美国科学团体Sigma Xi学会(美国科学家荣誉学会)名誉会员。

沈艾(N. Shen),字保艾,福建闽侯人,沈葆桢之孙。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1914年毕业。

任鸿隽,字叔永,浙江湖州人,1886年生于四川垫江。1912年以稽勋生官费留美,入康乃尔大学,获学士学位,又获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历任教育部教育司司长、北京大学教授、东南大学副校长、四川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总干事、中国科学社社长等。

杨铨,号杏佛,1893年生于江西清江。曾任孙中山秘书,1912年以稽勋生留美,入康乃尔大学,1918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曾任东南大学教授、工学院院长,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3年被特务枪杀于上海。

过探先(Tuar-shin Kuo),1888年生于江苏无锡。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初入威斯康辛大学,1912年转入康乃尔大学,习农业,曾任康乃尔大学中国学生会会计,1914年获学士学位,1915年获硕士学位。任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校长、东南大学农艺系主任等。

尤志迈(T. M. Yu),字怀皋,1887年生于江苏吴县。1909年自费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农业,1913年获学士学位。曾任苏州农事试验场场长、上海中美土产公司经理,为中国科学社成员,并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图书馆委员会委员。

邹秉文(P. W. Tson),江苏苏州人。1915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农学士学位,1916年回国。先后任河南公立农业专门学校校长,金陵大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学教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农科主任,中央大学农学院院长,上海商品检验局局长,上海商业银行副总经理,南京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常委会代主委,中国驻联合国粮农组织首任首席代表、粮农组织筹委会副主席,中美农业技术合作团中方团长。

邱培涵(B. H. Ton Cheu),字养吾,浙江吴兴人。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1914年获康乃尔大学农学学士,1915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硕士。

郭守纯(S. Z. Kwauk),1889出生于广东揭阳。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农学,1914年获学士学位,1915年获威斯康辛大学硕士学位,又入宾西法尼亚大学习畜牧学。曾任南通农事试验场场长、南通农科大学牧畜系主任、南通大学农科科长、中正大学畜牧兽医系主任、江南大学农学院院长等,1952年后担任苏北农学院副院长。

秉志(C. Ping),字农山,1886年生于河南开封。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1913年获学士学位,1918年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创办中国最早的生物系,又创办中国最早的生物研究机构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等,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胡明复,名达,1891年出生于江苏无锡。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1914年毕业,入哈佛大学研究院,习数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创办了大同大学数学系,后长期主持中国科学社工作并负责编撰社刊《科学》。1927年,在无锡意外溺水身亡。经蔡元培提议,1931年元旦开馆的中国科学社图书馆被命名为明复图书馆。

刘寰伟(Waan-Wai Lau),广东台山人,1891年生于美国旧金山。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政治经济学,1913年习土木工程,1914年获学士学位,1915年获土木工程师学位,入里文瓦城陆军学校野外工程科,习兵学及工程。先后在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同济大学等校任教。继承家传医术,将祖传秘方配以西药,研制成治癣症湿气、鹅掌疯等患疾的华陀膏,设有“刘氏药局”,蜚声海内外。1980年赴美国费城定居。

韦昭章(Dzong-Kwen Wei),字颂冠,1887年生于湖北汉口。1907年自费留美,1909年入康乃尔大学习农业,1913年获学士学位。回国后任沪宁及沪杭甬铁路书记等。

陆元昌(Yuen-Chang Loh),字沅卿,1890年生于江蘇武进。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美,入康乃尔大学,习土木工程,1914年获土木工程师学位。回国后,任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任教,曾上海美孚公司建筑副工程师等。

黄鼎(T. T. Wong),字佐廷,1874年生于上海。1892年自费留美,1896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大学。曾任上海圣约翰大学教师、山西大学翻译等,1911年任驻美国游学监督。

也还有数位或只有英文名而不知其中文名,如K. S. Lee,M. K. Tien,W. S. Tong,或虽有中文名而已不知其生平经历者,如梁朝玉、曾广智、陆太辕、黄德清,尚待有识者进一步补充。愿我们对这段历史也长勿相忘!

参考文献

[1] 曹伯言整理. 胡适日记全编第一册[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

[2] 清华学校编. 游美同学录[M].  北京: 清华学校,1917.

“Friendship Lasts Forever”, A Party in Ithaca

LI Xuetong

Abstract: A card engraved with the words “Friendship lasts forever” and the signatures of 36 people recorded an unknown party. On May 17, 1913, the 8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hinese Students' Association was held in Ithaca, USA. Shi Hu, Yuen R. Chao, Ren Hongjun, Yang Quan etc., famous scholars and scientists who hav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and influ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science left their own mark. The small fold from a hundred years ago, as a witness to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not only helped us to restore that “Friendship lasts forever” party in Ithaca, but also provided clues for the follow-up to the footsteps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Science Society.

Keywords: Chines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Ithaca, The Chinese Science Society, Shi Hu

猜你喜欢
胡适
黄侃妙试胡适
元培送茶叶
胡适人缘好源于爱帮忙
胡适清红先负王琳娜
胡适的早晨
胡适留下无形的财富
永远有利息在人间
胡适的星期日
两廓猪肉定无缘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