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区块链 坚决不当“嫩韭菜”

2019-09-10 07:22锌刻度邓莹
电脑报 2019年42期
关键词:算力比特黑客

锌刻度 邓莹

网上,铺天盖地都是区块链的信息,那什么是区块链呢?它具有哪些特性呢?为什么说麻将是最古老的区块链项目?下面,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区块链这个概念出自2008年的一篇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是一种公共记账方案:通过建立一组互联网上的公共账本,由网络中所有的用户共同在账本上记账与核账,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不可窜改性。

之所以名字为区块链,是因为区块链存储数据的结构是由网络上一个个存储区块组成一根链条,每个区块中包含了一定时间内网络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数据,而随着时间推移这条链会不断增长。

为了保证链条上的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区块链技术特意增加了如下特征:

由于区块链是靠各个节点共同实现系统的维护和保证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基于分布式存储数据,而没有某个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因此某一个节点的数据被窜改不会影响整个网络的健康运作。

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建立连接不需要信任彼此的身份,也就是数据交换的双方就可以匿名交换,因此不用担心欺诈的问题。

史玉柱表示:“以前两陌生人间做交易,彼此缺乏信用,不得不找双方都信任的第三方(银行、支付宝等)做中介,去完成交易。区快链能有效解决两陌生人间的信用问题,提高交易效率,改变交易流程。”

由于任意节点之间的活动受到全网的监督,且数据库采用分布式存储,黑客难以伪造数据控制全网。

区块链是一个分散的数据库,分散数据库记录了区块链每笔交易的输入输出,从而可以轻松追踪资产数量变化和交易活动。

看不懂上述技术解读?没关系,我们换一个通俗易懂的说法。

有一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向天空大声地呼唤说声我爱你,向那流浪的白云说声我想你,让那天空听得见,让那白云看得见,谁也擦不掉我们许下的诺言。”

将“天空”“白云”“蓝天”“大海”理解为4台电脑,“我爱你”“我想你”就是传输的数据,“听得见”“看得见”代表着数据成功被记录了,“谁也擦不掉我们许下的诺言”意味着记录的数据无法被抹掉,想不承认的话,“天空”“白云”“蓝天”“大海”都可以证明。

如此,区塊链的去中心化、不可窜改、可追溯、公开透明等特点一目了然。

其实,最早的区块链项目应该是麻将,采用愿赌服输、不能作弊出老千的机制:麻将四个人一组组局,相当于创建了一个区块链,打牌时,每个人都可以坐庄,相当于去中心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账本记录每局的输赢数据,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浑水摸鱼,如果有人想作弊就必须同时说服其他三个玩家,实际生活中碰到这种情况大多都是掀桌子。

直白地说,区块链就相当于一个网络虚拟中介,作用就是在无数陌生人之间建立可交易的信任链接。

这个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技术,区块链有不少优点,也有一些缺点,其中最显著缺点有两个。

由于采用的分布式存储导致全网中每一笔交易都需要其他节点进行认证并记录,这自然就会影响交易的效率,在一些数据交换发生频繁的场景下这个缺点就会被放大。

譬如2018年1月,北美比特币大会在美国迈阿密举行,起初支持比特币购买门票,由于涌入的人太多导致交易过于频繁、交易速度缓慢,不得不宣布停止接受比特币购买门票。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在区块链中加入一个管理中心,就可以大幅提升效率,这也是中国央行的研究方向。

什么是51%攻击?假设QQ群有1000人,群聊天记录不可修改,任何一人试图窜改聊天记录,另外999个人就会发现并站出来还原被那个人修改的聊天记录。

这么设计效率低下,实际应用时少部分电脑上有完整记录,多数电脑只有不完整记录,也就是1000人的QQ群,只要有501个人一致行动窜改聊天记录,那么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剩下的499个人的QQ聊天记录就会被迫修改。

因此,理论上只要掌握全网超过51%的算力,就可颠覆区块链不可窜改、可追溯等特性。2018年起,网上发生多起51%攻击,最轰动的一次是去年黑客使用该手法窃取了价值1860万美元的比特币黄金。

周鸿祎曾表示:“当有人掌握了51%的算力,或者未来量子计算破解了哈希算法,对区块链技术都是一个挑战。如今出现了很多交易所、钱包,也发生过安全事件,丢失了虚拟资产,恰恰说明区块链技术需要安全保护。”

总的来说,51%攻击针对的是小型区块链网络,大中型区块链网络由于算力庞大,黑客也无能为力——有黑客估算过,针对比特币发动51%攻击,保守估算成本为5.5亿元。

区块链技术诞生后,第一个大规模应用该技术的项目为虚拟货币,然而虚拟货币并不是区块链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一,没有信用担保。现实中的法定货币,由国家提供信用担保,且不能拒绝法定货币进行购物交易,而虚拟货币是没有信用担保的,其流通价值取决于共识的大小。

一旦这个共识崩溃了,其就是一堆代码而已,譬如比特币,在黑客圈共识较高,相对价值较大,而多数虚拟货币共识较低,价值较小。

即使如此,倘若比特币成交价格一天比一天低,其共识也会同步走低,缺乏稳定性。再说,虚拟货币崩盘的案例比比皆是,却无法获得救助,而法定货币一旦出现危机,国家就会出手稳定。

第二,不可追回。倘若保存虚拟货币的钱包账号和密码泄露了,或者硬盘遗失了、坏了,从而导致持有的虚拟货币丢失,那就没办法追回。

现实中,如果是银行卡丢了或者银行卡中的资金被盗了,则有办法追回。

银行保存了个人信息,没有银行卡也知道一个人是不是在这家银行存有资产、存了多少资产;如果银行系统被黑客入侵了,将客户的钱划走,银行是可以追查到并会赔偿损失的。

第三,能源消耗大。炮制虚拟货币,也就是俗称的挖矿,需要庞大的算力,而算力的背后却是电力,于是大量能源被白白浪费掉。

剑桥大学预测,2019年比特币全年耗电量为58.93 亿千瓦时,占全球供电量的 0.21%,相当于7 座英格兰肯特郡 Dungeness 核电站的发电总量,可以让英国所有茶壶烧 11 年的热水,足够满足剑桥大学 365 年的用电需求。

而瑞士全国一年的耗电量也只不过 58.46 亿千瓦时,如果把比特币网络当作一个国家,其耗电量在全球可排到第 43 位。

伴随高耗电而来的是高碳排放,《科学》期刊研究认为,比特币今年产生的二氧化碳大约为 22 兆吨,相当于美国堪萨斯市全年的碳排放。

如果计算范围扩大到全部虚拟货币,能源消耗更为惊人。

澎湃新闻于2017年7月报道,按照主流算力,全球矿场现在每小时耗电量大于60万度,每年耗电52亿度。

如今虚拟货币又发展了两年,耗电量只怕更高。

随着虚拟货币的火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技术炮制千奇百怪的“传销陷阱”,这些陷阱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不法分子为虚拟货币取一个高大上的名字,然后通过离谱的宣传口号吸引投资者关注。

譬如亚元币,宣传口号为“亚元是全球所有法定货币包括美元都要先转换成人民币才能购买的虚拟数字货币”“ 亚元是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14亿中国人民走向富裕的人民币”,牛皮都吹上天了,竟然胆大包天地想等同于人民币的价值。

再譬如石油币,号称未来取代美元跟石油价格挂钩,稍有常识都知道法定货币想取代石油美元都难,更不要说虚拟货币了。

其次,当有投资者上钩后,不法分子就会展开洗脑攻势。

常用的做法是建立一个语音聊天室或者开一个直播,然后用慷慨激扬、巧舌如簧的花言巧语对网民进行忽悠,让网民相信这种虚拟货币是有多么的稀缺、未来的升值空间是有多大、现在不买未来会如何后悔、如何通过虚拟货币一夜暴富成为人生赢家……甚至,有的骗局不仅仅局限于网上,还搞网下的现场宣讲洗脑活动。

譬如ADC区块链平台,不法分子宣称:传统虚拟货币是需要算力和时间支持,也就是算力越高、挖矿时间越长获得的虚拟货币也就越多,如果采用传播价值来产生虚拟货币,也就是矿主级别越高、矿场架构越大挖到的虚拟货币就越多,这个模式不消耗电力和计算机性能。

换而言之,投资者投入2万元买一个矿场架构,一个月后赚50万元,相当于一个月赚了25倍。

可以凭空产出的虚拟货币,不就是换个包装的忽悠嘛。

然后,在洗脑过程中难免会有人质疑,此时骗子往往会百般狡辩,如果遇到较真的就会禁言或者踢人,剩下受害者和骗子团队的人。

如果碰到有人在投资论坛曝光他们的行为,骗子就会使用一些小号进行污蔑攻击、人身攻击。有的时候,还会花钱进行网络删帖,总之就是不让负面消息影响自己的忽悠“大业”,所有的传销式虚拟货币都存在这个行为。

最后,投资者入彀后,不法分子就会要求拉人头发展下线。

區块链的应用场景广阔

譬如万福币的回报分为静态奖和动态奖,静态奖是只要万福币价格上涨即可躺着拿钱,一年收益率稳赚3倍左右,如果发展得好也可能达到5至10倍,而动态奖是根据会员发展人员的多少分为1~5星、1~5金、1~5钻的三阶十五级,每个级别对应不同的奖金回报,发展了下线就能获得提成,并可层层提成,最低一星级会员可获得下线会员交纳资金10%的提成,发展的会员达到一定数量还可晋升级别,获得更多提成,5钻级会员获得下线会员交纳资金提成比例则高达80%。

再譬如亚元币,也是鼓励拉人头升级,采用5级会员模式,最高等级的会员可以瓜分一级会员14%的钱。

认清披着区块链皮的“传销陷阱”,你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猜你喜欢
算力比特黑客
杭州“算力小镇”
智能计算浪潮迭起
边缘计算与算力网络专题导读
计算万物 算力之下要有坚实的地基
《彭博》比特币有多贵?
比特币分裂
比特币一年涨135%重回5530元
黑客传说
神秘的比特币
最黑客等3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