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2019-09-10 07:22任晓慧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4期
关键词:车轮创设情境

任晓慧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育手段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教育氛围。创设情境不是教学目的,而是教学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情感、思维,让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乐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在情境中。

一、创设兴趣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激发是很有效的手段。小学生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对动画、故事、游戏等活动很感兴趣,在教学中就可以抓住小学生这个心理特点,创设“趣”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参与到学习中来。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动画的形式创设了如下的情境:动物王国正举行运动会,在赛车道上排列着四辆小汽车,但这四辆车的车轮却是不一样的,车轮的形状分别是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圆形,比赛马上开始。学生一下就被这个有趣又奇异的场景所吸引,这时老师提出问题:这四辆车到底哪一辆车能夺得冠军?为什么?学生进行猜测并简单地说明理由,老师没有进行评判,而是提出:“同学们,比赛马上开始,现在带着你们的猜测及想法来观看这场比赛吧,注意观察车轮的情况。”多媒体演示了这四辆小车的运行过程,学生被装有不同轮子的小车奇怪运动方式所逗乐,兴趣大增。结果是装圆形车轮的小车夺得冠军。这时老师适时提出问题:“为什么圆形车轮的小车跑得最快呢?圆形车轮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进行了说明,但准确理解这个问题就要知道圆的特征,这时学生学习的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老师顺势引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质疑情境,感受知识形成过程

创设质疑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老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要学生参与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解例题,然后让学生练习,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主动参与少,被动接受多;参与意识弱,依附教师强;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容易疲劳或产生厌学情绪,长期下去其创造个性必受到严重扼制。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如果能根据教学需要巧妙地设计一些问题,积极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创设操作情境,提升思维培养能力

《新课标》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双手动起来,在动手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例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节,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在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活动,积极实践,主动建构知识,提升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四、创设实际情境,感悟数学价值应用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应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建立在学生生动的、丰富的生活背景之上,从而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实”境就是创设实际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解決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疑惑,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是达成主动高效学习的重要因素。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创设出有趣、有疑、有思、有情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情境中分析问题和在情境中解决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车轮创设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车轮圆不圆
创设未来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位置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装车轮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修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