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的现代

2019-09-10 20:46黎慧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6期
关键词:思妇喻体青石

黎慧

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扬牧语),他的名作《错误》就是一首体现这些特点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下面就这首诗在比喻技巧的创新上试做赏析,看它怎样在传统中融铸出现代的风格。

一、取喻创新。自《诗经》以降,比、兴、赋的艺术手法就被一代代的作家沿袭,但如何用出新意,就显示出作家的高下。在传统的比喻中,一般运用自然界中具体的形象做喻体构成比喻,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知几许,满城风絮,一川烟草,梅子黄时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这里分别引用自然界中的“春水”“烟草”“风絮”“雨”“梨花”做喻体构成比喻。但是郑愁予在此诗中摈弃了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另辟蹊径从“人造的第二自然中”拿来事物做喻体表情达意,从而产生了新颖奇崛的艺术魅力。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这是该诗的第二节,完全是一组博喻句子,喻体“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紧掩”的“窗扉”均和传统比喻所运用的喻体有别,它们不是自然界中固有的事物形象,而是“人造的第二自然中”的事物,用这些事物比喻女子的“心”,新颖巧妙地表达出了思妇脆弱、敏感、内蕴的内心世界,使整首诗的语言摇曳着古典而又现代的风韵。

再如最后一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该句已成为流传甚广的名句,用“美丽”修饰“错误”,这一纰缪的说法,产生了高度的戏剧化,更形成了富有张力的跌宕之势。其实仔细品味,该句还是一个颇有创意的比喻句,用抽象模糊表事物性状的词语“错误”做喻体,来比喻具体形象的“马蹄”,和传統比喻喻体大都为实体迥然有别,产生了别具一格的审美效果。这种以虚喻实的手法,在现代诗中广为滥觞,郑愁予功不可没。

二、喻体延伸。我们阅读文学作品,大都看到一般的比喻都是扣住事物间的“相似点”来写,本体和喻体只停留在“相似点”上进行描写说明。但有一种比喻却能突破这种常规,以“相似点”为起点,进一步把喻体展开延伸来写。这种形式的比喻有的称为“联想比”,有的称为“递进比”,其形象的艺术性更强,更耐人寻味,此诗就运用了这种另类的比喻技巧。如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该句不仅仅停留在用“莲花”比喻思妇的“容颜”,写出了江南女子的纯洁与柔美;高妙之处在于紧扣这一喻体“莲花”展开延伸描写,“开落”二字,让读者仿佛触摸到思妇在对心上人的漫长等待之中敏感变化着的心绪,仿佛看到女子的红颜在荏苒的光阴中憔悴衰老!该诗第二节中的几个比喻句,也成功地进行了喻体的展开延伸,细致入微地写出了思妇凄清自闭的哀怨心情,如“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把思妇的“心”比喻成“小小寂寞的城”,但并不是到此为止,而是对喻体“城”进一步展开描写:“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其它两个比喻句“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帏不揭 / 你地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也同样进行了喻体的延伸拓展描写手法。

郑愁予有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他的诗歌语言是中国化的,他能化平凡为神奇,在运用传统的表现手法时,匠心独运地铸造出新颖独特的艺术意境。正因为如此,可以当之无愧地说:郑愁予既是优秀的传统诗人,又是杰出的现代诗斗!

(作者单位:湖北省通城县石南镇中心完小)

猜你喜欢
思妇喻体青石
怎样辨析比喻和拟人
最有意义的生活
苏轼和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对比
同一叙事模式下的不同意蕴
试析杭州方言词中的喻体
院子里的那块青石
大青石圆梦记
喜马拉雅
英语中的明
青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