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 呵护生命

2019-09-10 07:22丁皎年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鸳鸯动物园兔子

丁皎年

生命,就要小心翼翼呵护

迪拜建造摩天大楼和新城的时候,对一波一波的海浪冲击,须有良策:既要阻挡海浪对人工堤岸的冲刷,又要不阻挡海水的流动。经过实验,最后建造了很多两个镰刀形对接但口子错开的环形防波堤。为了减缓冲刷力,又从很远的山区开采石头,扑通扑通地倒入海底。不久后,出现了一个奇迹:大石头与海沙间,长出了嫩嫩的海草,随水摇摆;更让人惊喜的是,有了海洋小动物——五颜六色的小鱼游来游去。也就是说,扔进大石头,意外改变了海底的生存环境。

东欧与俄罗斯交界处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种浅灰色翎毛带斑点的鸳鸯。雌鸳鸯孵蛋时,为了安全,要飞到十几米高的大树的树洞里孵化。一个月后,小鸳鸯破壳了。小鸳鸯一般在窝里待一天,就要离开。这时,将出现它一生中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考验:飞到地面上。鸟巢距离地面十几米高,小鸳鸯不会飞,怎么到达地面呢?只见鸳鸯母亲站在树洞边,查看地面,张开翅膀飞下来,边飞边滑翔,稳稳地落在厚厚的落叶上。它站稳,仰头看着树洞边的小鸳鸯,开始嘎嘎地叫。第一只小鸳鸯学着母亲的样子,边“飞”边滑翔下来。娇小的身体在空中摇摇晃晃,快接近地面,身体已经失去平衡。但因为身体轻盈,虽颤颤悠悠,下降速度却慢了,它的身体栽进落叶中,像人跳到蹦床上被弹起。飞落成功了!落叶,堆积千百年后,结成一床厚厚的棉被,接受小鸳鸯的新生。而林场工人知道这个秘密,从不清扫落叶,有时还加厚落叶。

(选自《意林(原创版)》2018年第7期)

素材解读

在生活中,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一个细节、一个事物,都要留意一点,都要小心翼翼点,说不定就是一个呵护生命的举动。

适用话题

呵护生命 生存环境 人与自然彼此尊重

北白犀,还来不及看你一眼

◎范雪机

2018年3月19日,地球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黯然长眠于肯尼亚大地。如今,北白犀家族仅剩27岁的娜金和17岁的法图母女俩,它们均由于健康原因而无法自然生育。

白犀,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象的第二大陆生动物。由于上唇平而宽,呈方形,又被称为方吻犀或宽吻犀。它们喜欢群居,性情温和,行动迟缓。

白犀是唯一的草食性犀牛,几乎以短草为食,但与大多数食草动物的角长得不同,白犀的角长在鼻子上,两只角一前一后,一长一短,颇为独特。白犀的角也是所有犀牛中最长的,据记载,最长的一根犀牛角长达1.5米,高高耸立,庄重而威严。

不幸的是,1900年,自從北白犀首次在刚果盆地被发现,它们的厄运就开始了。犀牛角被误以为可以解毒驱邪,治疗癌症,被人类制成各种药物,还被制作成匕首手柄及饰品,使用在各种仪式上,以象征不同的社会级别。所有这些都导致了贪婪的人类对北白犀的疯狂猎杀。由于人类盗猎猖獗,1997年野生北白犀的数量由60年代的2000多头惊人地减至25头。

为了挽救北白犀,动物学家们带回来其中的几头,分别送到了美国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和捷克共和国国家动物园。

这两家动物园在饲养濒危的哺乳动物方面有着先进的经验与技术。动物园给北白犀创造了极其接近其故乡的生存环境,给其喂食最可口的苜蓿草粒、青牧草、麦片等,并且尝试人工繁殖,但均以失败而告终。

人们只好让捷克共和国动物园中的四头北白犀重返非洲大草原,栖息在肯尼亚动物保护区。希望它们重归故里之后,温暖的阳光,适宜的空气和水土环境,能够唤醒北白犀尘封已久的心,然而母犀牛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

更为不幸的是,美国圣地亚哥野生动物园的两头雄性北白犀相继辞世,紧接着肯尼亚动物保护区的雄性北白犀苏尼也因心脏病去世。到2018年3月19日,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白犀苏丹也遗憾离世。

有人说,北白犀的灭绝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有研究证明,因为人类无限制的干扰,使哺乳动物灭绝的速度提高了100倍至1000倍。正是人类无限膨胀的贪婪与自私,让已经在地球这个美丽的家园生活了5000万年的北白犀走向了灭亡,使其所拥有的一切美好都将不复存在。

(选自《花开不败》2018年第11期)

素材解读

从发现到灭绝,北白犀在人们眼中仅仅存在了短短的百年,人们还来不及好好地看它一眼,它就走了,成了人们心中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大自然完全能够满足我们的需要,却无法满足我们的贪婪”,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人类所有的贪婪及漠视自然规律的行为,终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适用话题

珍稀动物 动物灭绝 人类的贪婪与自私

当我们给动物下毒时,我们究竟在毒杀什么?

五十年前,以色列人决定给胡狼下毒。

亚洲胡狼也叫金豺,是犬科动物。它是杂食动物,上能偷鸡鸭杀小牛,下能吃水果蔬菜,给农民带来了不少损失。它还热衷于翻垃圾堆,所以随着人类倾倒的垃圾增加,它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1964年,以色列政府开始大规模剿杀胡狼,目标是将胡狼的数量减少一半。农业部起初的计划十分合理:把氟乙酰胺注射到死去的鸡体内,放置在农场附近,上面用网遮盖,防止猛禽误食,掩埋毒死的胡狼尸体,如此等等。

但是实践中大部分的毒饵是农民自己放置的,而他们对这些安全措施要么不知道,要么不在乎。重点是把该死的胡狼都干掉,管其他的干吗?

结果相当成功,甚至是过于成功:两年的时间里,胡狼数量从10万只减少到了接近0。但是没人管理毒饵的使用情况,没人掩埋尸体,没人回收未被吃掉的毒药,也没人阻止其他动物误食。原本到处都是的小嘴乌鸦几乎消失,连喜欢把卵产在乌鸦巢里的大斑凤头鹃也不见了。狼、丛林猫、红狐、獴,还有很多猛禽,在毒药的冲击下也一同崩溃,然后兔子爆发了。

“胡狼战役”结束后仅仅两年,以色列的野兔数量就破了历史纪录。人们发现,兔子给农业带来的损失比亚洲胡狼更大。毕竟,一只胡狼消失,就意味着很多只兔子活了下来。

为了对抗暴增的兔子,有些农民布设了毒丸,结果不但收效甚微,还进一步伤害了鸟类。虽然鸟和兔子都会中毒死掉,但兔子发育快、繁殖快,很容易把数量补上;鸟类却多半没有这么快,大型鸟类尤其容易遭殃。

本来,吃兔子的除了胡狼,还有埃及獴。这是一种凶猛的小动物,裂齿高度发达,专擅吃肉。可惜,面对人类下的毒,它受到的伤害不亚于胡狼。

而埃及獴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身份:捕蛇者。獴是自然界里不多的会主动攻击毒蛇的动物,它皮毛很厚,不易被咬穿,又有特殊的乙酰胆碱受体,令很多毒蛇的毒液效用大减。特别是,实验证明埃及獴对一种剧毒蛇——巴勒斯坦蝰拥有极高的抗性。

同样并不令人意外的是,随着獴的离开,巴勒斯坦蝰数量爆发,被毒蛇咬伤的人数也连年增加。如今,它依然是以色列蛇咬伤的头号原因,每年导致100~300例中毒;虽然各大医院都备有专门针对它的抗毒血清,依然偶有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

不知道这些死者中是否有人曾经参与了对胡狼的毒杀——也许会有。因为巴勒斯坦蝰喜欢偏潮湿的环境,农田对它而言比荒野更宜居。

亚洲胡狼的故事似乎有一个还算好的结局,因为胡狼种群在周边各国还存在。以色列立法禁止了私下投毒,迁入的胡狼重新建立了种群,大部分其他物种的数量也已经恢复。但是每年还有数百起小规模的非法投毒,好几个猛禽物种还在死亡线边缘,蛇咬伤案例依然比五十年前高出好几倍,损失的财产和死掉的人不会再回来,不过,至少大动荡已经停歇。

(选自微信公众号“科学松鼠会”)

素材解读

伴随着以色列胡狼消失的有小嘴乌鸦、大斑凤头鹃,狼、丛林猫、红狐、獴,还有很多猛禽,这简直就是一场动物大扫荡。兔子、巴勒斯坦蝰的猛增,又给以色列人造成了更大的危害。当我们给动物下毒时,又何尝不是在毒杀人类自己呢?然而这些都不算什么。毕竟这都只是些小打小闹的物种消除工作,人类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清除,是针对他们自己展开的。

适用话题

自然法则 人为破坏 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鸳鸯动物园兔子
住在动物园里的“闪电”
摆摊后,一个喷嚏两个亿
你的新年flag是什么?
兔子
我家的动物园
守株待兔
想飞的兔子
可爱的兔子
“作秀”的鸳鸯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English Abrid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