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角下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度及路径研究

2019-09-10 07:22梁慧超刘璇
关键词:旅游产业全域旅游京津冀

梁慧超 刘璇

摘 要: 依据全域旅游的理念分析京津冀旅游产业功能融合、产品融合、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的产业融合路径,并针对京津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结合2008—2017年京津冀三地及全国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历年增加值对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度进行分析,测量京津冀三地及全国的旅游业和与之相关产业融合度的大小及融合稳定程度。实证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与各个相关产业的融合程度对比京津冀三地来说较为稳定,京津冀三地旅游产业融合度又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此,从产品功能、技术服务、市场需求三方面提出推进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京津冀;旅游产业;产业融合度;产业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356(2019)-04-0001-08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旅游业以其资源消耗少、产业带动強而成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特别是全域旅游理念的推行,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带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2019年1月18日,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更加需要京津冀三地在整合各自优势要素、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形成区域协作合力。而旅游产业融合本身是一种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对传统旅游进行改良并创新的模式,融合涉及旅游业和其他产业,在融合的过程中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或者进行重组,最终形成新业态,从而优化旅游经济的发展质量,带动其他产业协同发展。

本文围绕京津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其与相关产业融合的状况,阐释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并通过测量比较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提出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建议。

一、全域旅游下旅游产业融合度及路径的相关研究

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促进经济社会资源高效利用,协调发展其他产业,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郝金连(2018)认为推广全域旅游,应加强行业合作、开发创新型旅游产品并且强化政府的指导功能[1]。汤伊乐(2018)认为体育旅游产业作为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的一个新亮点,需通过纵向资源型、横向技术型、交叉功能型、网络社群型等不同的融合发展策略来提升产业融合度[2]。

有关旅游产业融合,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齐坤山(2016)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在一定驱动力下与其他产业之间交叉融合,产生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过程[3]。李树民(2011)则基于共生理念和融合后所形成的新产品获得的市场反馈角度探讨了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提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在共生发展中存在互补、协调的作用[4]。张维亚、严伟(2014)则从旅游产业结构的视角,认为旅游产业结构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方式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5]。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最早从产业角度对旅游融合研究的当属Dimitrios(1998),他提出信息技术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能够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和管理水平[6]。Mato(2016)通过分析克罗地亚农村旅游现状,认为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将旅游业与农业结合,打造新型农产品,以此吸引消费,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并成为乡村发展的驱动力[7]。何素珩(2018)认为旅游业创新至关重要,其中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形成文创旅游新业态,有助于旅游产业的升级[8]。代娟(2019)认为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带动与催生的作用,交通行业应是旅游产业融合的重要元素[9]。张海燕(2010)则认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必然趋势,文化通过辐射效应与渗透效应可以提升旅游资源的品质,丰富旅游的精神内涵并赋予旅游产品差异性[10]。

关于旅游产业融合度方面的研究,Gambandella等(1998)将赫芬达尔指数(HI)引入产业融合度的测量中,利用相关产业内获得的专利数量来衡量产业之间技术融合程度,指出旅游产业获得了因科技进步引发的产业融合所带来的利益[11]。Bally(2005)从广泛技术融合视角对产业融合进行了界定,并从旅游专利技术多寡及其行业分布这个角度反映旅游产业融合程度[12]。王丽芳(2018)利用耦合分析法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程度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时间的变化两个产业呈现出逐渐融合的态势并趋向协调[13]。

关于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研究:何建民(2011)认为旅游业要与当地的形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相关设施、客源地、中转地与延伸地的政府及相关产业融合发展[14]。马波(2011)认为旅游业要从内涵创新发展着手,从追求游离式的超前发展向平衡式的嵌入发展方式转型[15]。周春波(2018)为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出了将需求、技术与协同聚集三种路径[16]。陈芳婷(2019)提出了空间、产业、管理、文化、资源、品牌与市场和政府与支撑体系七中方式来分析甘肃旅游产业融合路径[17]。

学者们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深入探讨旅游产业融合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但在众多学者研究的成果中甚少说明旅游业与各个相关产业之间的融合程度或联系,对不同地区的旅游产业融合度的对比分析的成果也相对较少。而本文将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京津冀及全国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以期对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探讨和推进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

二、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复合型、多功能消费型产业,而且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和改善,旅游产业也应在转型的过程中逐渐扩展融合的路径与渠道。实践中将旅游产业的动态发展进行模块化、阶段化分工,旅游产业可通过功能融合、产品融合、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四种路径实现产业融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推进京津冀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一)功能融合

功能融合路径是为旅游提供基本的支持活动。旅游活动离不开“吃、住、行、游、购、娱”,这些活动为旅游带来基本的物质和休闲支撑。提供旅游活动的相关产业如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与快递业、批发零售业,这些产业正是旅游产业中基本支持部门,支持旅游基本活动并提供基本资源,是旅游产业完成融合发展的基础部分。与旅游业与这些产业以重组的方式进行融合,生成具有旅游元素的经济消费活动,优化旅游产业内在结构,促进旅游产品的创新,赋予旅游业基本的活动功能,形成复合型旅游综合体。

(二)产品融合

产品融合路径主要涉及农业、林业、工业、建筑、医疗、体育与文化等产业的融合。旅游业通过产品融合将农林渔牧业、工业等其他产业进行产业间交叉,在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产品策划的过程中,将各个产业的内在资源进行创新型开发和利用,加入旅游元素,有意识地融入旅游功能,使之在保持原有产业形态的前提下,赋予旅游新的属性,产生更加吸引游客观光与体验的旅游新型产品,形成旅游新业态。旅游业与这些产业融合形成工农旅游、体育旅游、医疗旅游、养生旅游、文化旅游等时下流行的旅游产品、项目和新业态。产品融合不仅促进融合产业的产品生产的质量改善,还有效促进了当代旅游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三)技术融合

不同的产业可以共享相同的知识和技术手段,技术融合路径是通过技术扩散和技术渗透来实现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点,将资源、产品与市场充分结合。在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中,技术融合亦作为基础条件,将网络应用和信息服务等高新技术产业的融入,加速了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在优化旅游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手段和方式,有效融合高新技术来改进和优化旅游业的生产流程。在新业态的生产管理阶段,高新技术与旅游业进行产业间渗透融合,如携程、去哪网和途牛旅游网等,技术融合可扩展旅游应用渠道、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有效地將旅游产品推向旅游市场。

(四)市场融合

市场融合有利于扩大旅游业涉及的范围,通过产业关联将不同产业市场融入一体,市场融合的过程中,通过旅游业与房地产业、金融等新型服务业的深入融合,产业之间的融合过程形成协同联动,拓展旅游产业发展新市场,提升旅游服务体系,形成范围经济。旅游业通过市场融合的路径,生成商务旅游、旅游地产等新业态。市场融合更能增加旅游产业的效益,提高旅游品质。

旅游产业融合是一种动态的、多样化的发展过程。多种融合路径全面实施,综合高效利用社会经济资源,改善旅游产业内在结构,升级旅游价值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如图1。

三、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度的测量和分析

(一)方法的选用

在选择对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度测量的分析方法中,考虑到为研究近几年旅游业与多个相关产业的融合状况和采集数据的密集性,选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研究。依据灰色关联分析法测度出因素之间发展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诠释产业间的融合程度。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旅游产业融合本身就是一种促进市场结构优化升级的模式,通过将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交叉、渗透或者重组的方式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关联带动效应来提升相关产业的效益,以融合的方式形成新业态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旅游业与不同的产业融合,形成不同的旅游业态,以创新的手段来达到改良技术资源、高效利用自然资源、扩大旅游市场、打造新型旅游产品、提供多样化旅游功能的目的。为了方便分析京津冀旅游产业现阶段的融合状况,本文根据各个产业的特征和技术经济联系,从产品融合、功能融合、技术融合和市场融合四种融合路径将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进行剖析和归类。文中为了既能体现与旅游业联系最为密切的“吃、住、行、游、娱、购”活动产生的效益,又能准确划分归类相关产业,将餐饮住宿业、交通运输与仓储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从三次产业中划分出来单独说明,详见表1。

(三)模型的建立

1、挑选反映系统要素特征的相关数据序列,即参考序列,一般记为

2、将时间序列的原始数据作初始化或者均值变换处理,消除量纲,增强各因素之间的可比性。因为相关数据的量纲及数量级都不相同,比较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之前应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初始化、均值化等方法进行处理。

3、计算关联系数,并从中找出极大值与极小值。先求参考数列X0(t)与各比较数列Xi(t)之间的差列。即

4、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5、计算灰色关联度:

(四)研究范围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范围是京津冀三地和全国的旅游产业融合度测量与比较,通过采取各产业增加值来测量旅游产业融合度,产业增加值反映了旅游业与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整体规模水平,产业增加值内在反映了该产业或行业对经济的贡献水平,是衡量产业或行业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数据来源为国家统计局、京津冀各地的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五)实证分析

第一,确定参考序列和比较序列。以2008—2017年中国旅游业增加值为参考序列X0(t),以农业增加值为序列X1(t),以工业增加值为序列X2(t),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X3(t),以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为序列X4(t),以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为序列X5(t),以金融业增加值为序列X6(t),以房地产业增加值为序列X7(t),以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为序列X8(t)建立产业关联模型,据此诠释产业融合程度。

第二,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由于数据信息复杂、数据的量纲会影响测算结果的准确性,采取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目的是消除各个因素的量纲,加强各个因素之间的接近性,以此增加不同变量之间的可比度。本文用统一数列的所有数据除以第一个数据后得到无量纲数据,见表2。

第五,分析得出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借此说明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程度,见表4和图2。其中,北京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比较情况为:批发零售业>信息服务业>工业>农业>金融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天津市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比较情况为: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工业>农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河北省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比较情况为:信息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农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工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全国范围的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度比较情况为:批发零售业>农业>工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服务业。

(六)比较分析

根据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每个产业有自身资源禀赋,在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都有一定的融合基础。京津冀三地与全国的旅游产业融合现象大体上成轻微的“M”型发展趋势,每个地区的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程度大多都在较高的水平,融合趋势平稳,发展态势良好。农业和工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度相似,而且京津冀三地和全国的旅游产业融合程度也大概一致,由此可以看出,在形成旅游新业态的环境中,呈现出相似的旅游融合方式和路径。

但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各地区拥有的经济资源也存在差异性。从全国范围来看,旅游业与各个产业的融合水平均比较稳定,无论各产业历年发展情况如何,都与旅游业保持着平稳的承接和关联;北京地区经济水平虽然高,但根据近十年的数据观测,相对旅游产业,房地产业与旅游业的承接力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是比较低的,批发零售业和信息服务业相对来说与旅游业的承接融合情况比较高,融合发展的状况也处于良好状态;天津市的住宿和餐饮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水平较高,同样用作生产经营活动的批发零售业处于不高的融合水平,可见天津市旅游业与批发零售业融合度并不高;虽然河北的各个产业发展水平低于北京和天津,但是与旅游业的有机融合水平比较稳定,旅游业对各个相关产业发展的依赖度相近。

四、结论与建议

鉴于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要素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社会经济发展也有较大的差距,因此,依托全域旅游的理念与模式,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京津冀三地需要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深化产业之间的融合来制定差异化的旅游产业支持政策,为提升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新型的路径。为此,根据旅游产业融合路径的分析、基于旅游业及与之融合的相关产业的特征,应着手从产品功能、技术服务、市场需求三个方面加强京津冀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1. 开发产业融合化项目,打造功能性旅游产品

功能融合、产品融合的路径均在旅游服务中体现出产业增赋的作用。可以利用京津冀地区农林畜牧渔业、工业及文化产业的特色结合旅游业深入开发农旅、工旅、文旅等功能旅游专区,京津冀三地协同合力打造多样化、新型化旅游产品。同时为促进旅游产品深度融合,推进旅游产品品牌一体化,将对旅游产品的积极开发深入到旅游企业之中,大型旅游企业强强联合,依靠京津冀区域特有文化、历史、人文、地质和自然资源,推出浓郁的特色旅游项目,如“户外冰雪主题”、 “民俗文化体验主题”、 “草原森林度假休闲主题”、 “革命圣地教育主题”、 “海滨度假主题”等项目。鉴于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还有住宿餐饮业等在与旅游业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功能增附的作用,这些行业为游客在旅游体验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便捷式服务,因此,便利交通、宣传当地特色美食与产品、开发新型旅游服务产品,亦是京津冀地区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的必然选择。

2. 深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

在技术融合路径中信息服务业等高新技术行业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便利化管理、个性化服务等技术支持。在旅游业发展的庞杂系统中,将信息技术作为旅游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动力,通过网络服务技术的创新来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和升级。京津冀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为旅游产业提供的资源展示、信息分享平台和技术服务手段,加强京津冀区域旅游网络平台合作,打造“旅游资源信息共享”、 “旅游服务一体化”平台,以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优化旅游服务质量[18]。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和旅游产业供需双方有效连接,促进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和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扩大旅游市场的需求,引导旅游消费的升级

在市场融合路径中,要大力发展旅游关联产业、扩大市场规模、促进范围经济。加强关联产业的融合,还包括依托金融服务、会议会展和建筑地产等产业开拓新市场、丰富旅游功能。还要不断宣传绿色旅游、文化旅游,拓宽旅游发展的途径,深化京津冀三地旅游产业的合作和市场融合,以拓展旅游市场、扩大需求,如打造“京津冀一体化旅游供应链”、“京津冀无障碍旅游区”等,在拓宽游客旅游范围的同时,也均衡了京津冀区域旅游消费。同时,要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对旅游市场的良好发展建立“绿色通道”,起到促进和引导作用,打造公平合理的旅游市场竞争环境,优化市场并扩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参考文献]

[1]  郝金连. 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杏花村镇为例[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17(8):58-64.

[2]  汤伊乐,张永辉. 全域旅游导向下的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 商业经济,2018,36(5):60-62.

[3]  齊坤山,师守祥. 构成、融合、符号化:旅游产业界定的三重概念[J].旅游论坛,2016,9(01):14-19.

[4]  李树民. 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协整发展[J]. 旅游学刊,2011,26(6):5-6.

[5]  张维亚,严伟,汤澍. 基于苏北地区的知青文化旅游开发实证研究[J]. 商业经济,2014,32(5):57-59.

[6]  Dimitrios B. Strategic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J]. Tourism Management,1998,19(5):409-421.

[7]  Mato Bartoluci,Zvjezdana Hendija,Mateja Petrai.(2016) Prerequisit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in Continental Croatia[J]. Acta Economica Et Turistica,2016,2(3):29-45.

[8]  何素珩. 文化創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南宁为例[J]. 旅游纵览,2018,7(12):126.

[9]  代娟. 湖北“交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研究[J]. 当代经济,2019,34(5):22-24.

[10]  张海燕,王忠云.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26(4):322-326.

[11]  Gambandella A,Torrisi S.Does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implyconvergence in markets? Evidence form the electronics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1998,27(5):445-463.

[12]  Bally N.Deriving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from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along the Innovation Process:A Case Study o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R]. Switzerland: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ETH Zürich),2005:223.

[13]  王丽芳,王冠孝,屈学书. 山西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时空耦合分异研究[J]. 江苏商论,2018,11(13):42-45.

[14]  何建民. 我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形式、动因、路径、障碍及机制[J]. 旅游学刊,2011,26(4):8-9.

[15]  马波. 中国旅游业“潮涌现象”的预警与预防[J]. 旅游学刊,2011,26(1):12-17.

[16]  周春波.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与产业升级:机理与路径[J]. 旅游论坛,2018,11(6):12-21.

[17]  陈芳婷. 全域旅游视域下甘肃旅游业发展路径研究[J]. 旅游纵览,2019,8(4):85-87.

[18]  李百华,卢雪婷,张皓月.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发展成效与提升路径研究[J]. 科技视界,2018,7(01):46-48.

猜你喜欢
旅游产业全域旅游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
延安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探析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我国沿海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量化测度
基于全域旅游产业集群背景下的旅游专业群建设思考
对旅游产业供应链构建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