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策略

2019-09-10 01:17俞红琴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41期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策略

俞红琴

摘 要: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应是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智特征。由此,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方式应是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这是符合“发展适宜性教育”理念和《指导纲要》要求、有效开展课程教学的方式。为此,务必使幼儿教师增加对于游戏教学的认识,帮助他们掌握多种游戏的组织步骤及方法,并将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提高幼儿园的游戏教育水平和游戏教学能力,使幼儿走上健康的身心成长之路。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区域活动;策略;幼儿园教育

以游戏形式设计幼儿园课程,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可以满足多方面的幼儿教育需求和幼儿成长发展需求[1]。幼儿年龄小、认知模式不成熟、对各种事物和现象充满好奇、注意力不集中,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得出一项重要结论:只有在游戏化的幼儿课程中同步在美工区、阅读区、科学区等幼儿园学习区域中开展区域活动,才能最大化实现游戏之于幼儿教育的效益。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要依托于个人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对结合幼儿园课程和区域活动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关的有效策略。

一、以幼儿需求为基本依据,设计游戏课程及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的重心,并不在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而强调对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只有与幼儿需求相符的游戏化课程,幼儿才会主动参与其中,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与此同时,也只有匹配幼儿需求,才能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游戏、活动环境,进而在环境中实现氛围渲染,让幼儿积极参与。为此,在推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与区域活动结合的进程中,教师不能以主观预设作为设计依据,而应转变设计理念和思路,将幼儿的实际需求作为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开展的根本参照。为了全面地了解幼儿的实际需求,教师需要与幼儿本人、幼儿家长分别展开沟通,学会倾听幼儿之心声与家长之意见,多维度地考察幼儿的个性和个体间差异,从而使游戏课程兼具趣味性和层次性,并提高幼儿选择游戏课程和区域活动的自由度,让每一个幼儿都能从自身兴趣出发,在游戏中高效学习。由于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具有多样性,因此,活动区域也应该具有齐全的功能性,以此充分满足幼儿的各项需求。为此,幼儿园务必在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材料,同时保证这些材料的可操作性,比如在阅读区投放绘本时,就要充分考虑绘本内容是否能为幼儿所理解,绘本故事及其所包含的道理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段、是否能为幼儿带来心灵的启发。幼儿主要以形象思维进行思考,因而选择游戏和活动材料還要重视直观性,不能过度抽象,而应让幼儿可以动手操作。例如,为了让幼儿认识生活中的各种动物,并使幼儿把握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教师就可以在美工区放置橡皮泥这一材料,组织幼儿园使用橡皮泥捏出某一指定动物,从而提高幼儿对于动物的感知力,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或者教师也可以在美工区放置各类彩色折纸材料,并开展动物折纸课程,这样幼儿就能通过折纸所呈现的具体动物形象,记住各类动物的名称和特征。再如,为了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各种植物,教师可以在实验区投放各类植物盆栽,让幼儿在其中对植物进行观察,同时在阅读区投放植物图鉴,使幼儿获得形象感知,突破时空局限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的植物。

二、以一日生活为教学载体,开展游戏课程及区域活动

生活是幼儿所学习知识的基本来源,因此教师不能割裂课程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间联系,而要将幼儿的一日生活作为游戏和活动开展的基本载体,从生活中提炼适合进行游戏和活动的要素,反过来又将游戏和活动融入生活之中。幼儿往往缺乏生活经验,因而通过这样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从小树立独立意识。此外,通过生活化的游戏与活动,还能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生活中的各类事物和各类现象,使幼儿对自己所生活的世界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教师要特别注意在这样的游戏化课程和区域活动中对学生给予科学指导,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吃饭是幼儿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许多幼儿都不能只靠自己独立吃饭,同时也为了让幼儿掌握使用筷子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吃饭工具的方法,从小培养幼儿的文化心理认同和文化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区开展“喂‘小动物’”的游戏,具体做法是准备颜色不同的玻璃弹珠。筷子以及不同的动物模型,先教给幼儿筷子的使用方法,再让幼儿将不同颜色的玻璃弹珠“喂”给不同的动物,这样幼儿就能掌握使用筷子的方法,进而能够在生活中自己用筷子吃饭,而不再需要父母来喂饭,其自理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提高。不过,教师也要注意让学生认识到玻璃弹珠并不是一种食物,防止幼儿吞食玻璃弹珠现象的出现。在一日生活中融入游戏和活动,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验证自己的想法。例如,当教师提出“水果都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后,幼儿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猜想,这时教师就要与家长开展合作,使家长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并收获对于水果的进一步认识。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亲自在实验区进行西瓜种植,为幼儿提供观察水果生长的机会。

三、以小组合作为重要方式,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如果教师仅将游戏及活动的主体定位为幼儿个人,那么教学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这种限制不仅体现在课程内容向游戏转化的过程之中,也体现在游戏种类和活动种类上。因此,教师只有重新定位游戏和活动的主体,不仅从幼儿个人主体出发组织游戏和活动,还将小组这一形式作为考虑因素纳入设计过程之中。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也是幼儿应该从小培养的一种优良品质,在游戏和活动中体现对于这些方面的重视,能够使幼儿教育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理念。此外,要想许多活动得到有效实施,也必须以幼儿的合作能力作为基本保证,例如,教师要想在体育区通过“两人三足”这一活动培养幼儿的跑步能力、使幼儿形成强健体魄,就必须让参与“两人三足”的两名幼儿领会合作之于这一游戏的重要性:如果不能与另一名幼儿展开良好的合作、协调好前进速度,那么就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摔倒,同时也很难取得游戏优胜。因此,教师要教给幼儿一些有效的合作技能,比如认真倾听他人想法、准确表达自身想法等。教师的协助是幼儿小组合作、共同开展游戏和活动的重要条件。同时,教师还要对游戏的开展步骤进行优化和完善,使其更具趣味性、更能适应小组合作的现实需要,例如,教师可以将上文所提及的“两人三足”游戏进一步拓展为“三人五足”的形式,或者直接改成“十人集体跑步”的形式,基本方法都是让幼儿并排站立,然后绑住中间的两条腿,但进行难度有所增加,对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之相适应,教师还可以将这些游戏分散在幼儿教育的不同阶段,从而逐步提高幼儿的集体意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离不开课程游戏化和区域活动的开展。为了进一步将两者相结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多方面需求、需要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游戏教学和活动教学的基本载体,需要将游戏和活动的参与主体由个体幼儿拓展为幼儿小组,同时注重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提高。只有将这些方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才会真正成为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陈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J].成才之路,2017(10):70-70.

猜你喜欢
幼儿园教育区域活动策略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