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创新:电影合作添动力

2019-09-10 07:22AbhishekPratapSingh
中印对话 2019年4期
关键词:宝莱坞印中两国

Abhishek Pratap Singh

在政府和电影界的共同努力下,印中两国在艺术和电影领域的合作蓬勃发展,正在催生双边文化合作的新机制。

印度和中国是地处亚洲的邻国。在这个多元而富饶的大陆上,两国在艺术和文化领域互动频繁。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印中两国树立了不同文明间交流的典范。

印中往来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佛教交流时期,中国的法显和玄奘不远万里拜访印度。19世纪,印中贸易推动了地区经济发展,为孟买成为印度的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抗日战争时期,以柯棣华大夫为首的印度医疗队援华;1924年访华后,泰戈尔又于1937年邀请谭云山在西孟加拉邦的圣迪尼克坦(译者注:梵文意为“和平之乡”)建立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这些历史事件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从事印中关系研究的学者认为两国之间的交流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无论在艺术和文化领域,还是在价值观、精神层面,印中都有十分相似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早在许多西方国家创立前,印度和中国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繁荣富强。

在政府和電影界的共同努力下,印中两国在艺术与电影领域的合作蓬勃发展,促进了两国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了文化产业合作。新的合作机制也进一步加强了民间往来。印度电影汇聚了舞蹈、音乐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娱乐产品,而且能让中国观众产生文化上的共鸣。

1950年印中建交后,两国一直在拓展和加强文化领域的合作。上世纪70年代初,由拉兹·卡普尔导演的著名宝莱坞电影《两亩地》《流浪者》《乡巴佬进城记》等在中国上映,打动了许多中国观众。电影载歌载舞的表达形式,也在诸多中国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印中于1988年签署的文化交流协定框架下,两国不断寻求在艺术和电影领域的合作。印度信息和广播部与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已经签署了多项广播电视合作协议。2010年12月,印中进一步修订了文化交流协定,为两国表演艺术家交流互访,以及双方合作举办文化节、电影节等活动奠定了基础。

此后,印度和中国在艺术和电影领域开拓了多层级的文化交流合作,中央音乐学院、北京舞蹈学院等知名机构也参与其中。宝莱坞剧团多次在中国举办巡回演出,受到了中国观众热捧。2011年11月和12月,以“你不属于”为主题的印度独立电影节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昆明等城市举办巡展。另一个里程碑事件发生在2014年,当时两国政府签署了促进中印电影合拍的协议。2016年,在印度举办的金砖国家电影节放映了四部中国电影。双方在艺术和电影领域不断建立着新的联系。

2011年《三傻大闹宝莱坞》在中国上映,掀起了新一轮印度电影热潮。这部影片揭露了在当下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印度教育制度陷入误区,许多中国年轻人对此深有共鸣。随后,知名中国影星成龙访问印度,阿米尔·汗主演的电影《我的个神啊》在中国首次大规模上映,都进一步推动了这轮热潮。中印合拍的《功夫瑜伽》是跨国电影合作取得的一次成功。此外,尽管中国对进口电影实行配额制,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和《神秘巨星》在中国吸引了大批观众,收获了高额票房。2019北京国际电影节上,印度电影再次成为一大亮点。同期举办的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也增进了双方在电影领域的合作。

中国的新一代青年对“以内容为核心的电影”更感兴趣,特别是探讨女性赋权、教育改革等主题的影片,这为印度电影提供了市场空间。印度电影的情感基调能够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同时,中国持续增长的电影市场对于印度电影业来说也极具吸引力。电影产业蕴含的增长潜力和无限机会将促使两国在艺术和电影领域加强合作。

总之,印中电影业的合作不仅增进了两国的友好关系,也成为了双方展示各自文化和艺术,促进民心相通,增进相互了解的捷径。

猜你喜欢
宝莱坞印中两国
宝莱坞打响名誉保卫战
宝莱坞被爆吸毒泛滥
宝莱坞名人被指“通巴”
印度期待印中领导人会晤
莫迪:印中边界40年没开过一枪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两国”演义
本 期 导 读
印度的外交政策与印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