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普通大学体育课程中的探讨

2019-09-10 07:22杨川川
体育风尚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项素质动作

杨川川

摘要: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起源于康复医疗,发展于竞技体育,我国引入最先进的训练方法后,经过研究成功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结合入中学的体育课堂,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否适合于普通大学生,还在研讨阶段,本文对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普通大学体育课程中的问题做一分析探讨。

关键词: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大学体育课程

1975年Yamamoto和他的同事在将功能训练运用到西点军校的伤病士兵康复训练中,他们把功能训练的重点放在膝关节的损伤治疗方面,内容是针对士兵的受伤膝关节采用动态练习来恢复其灵活性。随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这一概念逐渐明确,训练方法不断得到完善和总结,被广泛应用到康复医疗、竞技体育、大众体育、特种行业等领域。我国为了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国家体育总局专门成立了身体运动功能专家团队,并与美国AP(Athletes Performance国际顶级训练机构)合作,将最先进的系统化的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方法引入中国。2014年5月14日下午,北京清华附中上地学校展示了我国第一个中学生身体运动功能动作操,首次成功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体育教学中。不久,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便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中小学进行试点、推广和研究。但是,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普通大学体育课程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将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实践总结等方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论述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普通大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理论思考

(一)理论基础的了解加深对动作的理解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简称“功能训练”,最早起源于康复医疗领域,涉及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力学、运动医学、动作发展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神经系统功能开发为主导的运动功率与效益相统一的训练体系,是多学科综合性系统工程。它与传统体育教育不同,不是单纯的动作模仿和反复练习,而是重视人体生长规律,有针对性的进行动作设计。在引入中学教学的探索中,研究人员按照人体功能解剖的结构理论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创编了一系列的动作模式,学生通过训练来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但是,大学生已具备了解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条件和学习能力,通过课上老师的讲解和课后资料的查询,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每一个动作设计的原理,有助于提高动作质量,甚至发挥主观能动性,设计出适合自己的训练动作。

(二)丰富的内容使应用方式多样化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核心内容包括:FMS测试、软组织唤醒、肌肉—神经系统激活、动作准备(含躯干支柱力量、动态拉伸)、快速伸缩复合力量、动作整合、专项动作技能、加速与多方向移动、力量与旋转爆发力、能量代谢系统发展、再生与恢复等。美国著名学者Michuael Boy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他在一般身体训练和专项训练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它既是一般身体训练理论的延伸和细化,促使一般身体训练朝着指向性和针对性方向发展,同时它又是对专项训练的拓展和补充,提升专项训练的有效性,缩短一般身体训练效果想专项技能需求转化的时间。尹军在《躯干支柱力量与运动链传递效能之间的关系》一文中提出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本质差异在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的是动作训练而不是肌肉训练,通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提高的是完成专项技术所需要的专门动作质量和竞技表现能力,而不是提高肌肉的力量。普通大学体育课程大多是学生自选专项课程,但是以目前中国大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来看,直接进行专项运动的学习和训练还是存在一些难度的,因此,可以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一门运动基础课程在大一年级开设,进行功能测试、基础训练,作为下一学期进入专项班学习的过渡;也可以在专项班的课程内容中根据专项特点,选择性地添加功能训练的部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专项技能的学习;针对目前大学生腰背疼痛、不良姿态等问题,还可以开设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课程,发挥功能训练的康复医疗的作用。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身体素质产生的影响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核心内容与身体素质的相关性

身體运动功能训练重视对身体运动的功能筛查、动作准备、运动链训练、核心力量和恢复再生等检测与训练。廖婷等在对青少年的相关研究中发现,核心稳定性、功能动作与青少年身体素质表现相关性显著。其中核心区双侧肌力测试的相关性作为显著,分别与50m跑、立定跳远相关;左侧肌力与1min仰卧起坐(女)显著相关、右侧肌力与引体向上(男)显著相关。50m、坐位体前屈与FMS测试中主动直膝抬腿两侧动作模式相关,800/1000m跑与深度、躯干稳定性俯卧撑显著相关。这些相关性表明,FMS测试动作和受试者身体所使用的动作模式是一致的[1]。

(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赵健等在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中学体育课程中的研究中证明,在体育课中进行8周的功能动作训练后,非常有效地提高了中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灵敏素质的水平[2]。他们研究中使用的测试指标包括反映力量素质的1min仰卧起坐,反映速度素质的50m跑,反映耐力素质的800m跑,反映灵敏能力的T-测试,以及反映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除了T-测试外,其它项目都是《国家健康体质测试》中普通高校本科要求测试的项目。陈尧在研究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中对大学生进行16周的教学实验,在传统的训练方法中加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测试指标包括:反映速度能力的 50 米快速跑;反应下肢爆发力及身体协调能力发展水平的立定跳远;反应腹肌耐力的1分钟仰卧起坐;反应柔韧素质的坐位体前屈;反映耐力的 800米跑。结果证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大学生的力量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但对速度素质的提高不太明显[3]。

三、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与传统体育课程的差别及优势

(一)理论与基础相结合,PBL课程的开展

有功能训练专家认为:只有把功能性解剖学的知识和训练中的东西结合起来才是功能性训练。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本身是由康复医疗发展而来,涉及多门运动医学学科,是一门运动与医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可以尝试“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

学模式”用于理论知识的讨论和自主运动的培养,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学生已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用开放式、诱导式的教学方式培养一个良好的运动爱好和运动习惯比单纯的动作模仿练习更具有长远意义。

(二)受环境和条件的影响较小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活动方式多样,对训练场地空间的要求不高。室内训练解决了在雾霾、风雨天气下保证学生体育锻炼的实效性,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满足心肺功能的训练要求;室外训练通过对学生身体动作模式的训练强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能力;器械功能训练,通过小型器械的辅助,增加训练强调,增强核心区深层肌肉的刺激,使功能训练更加有效;在器械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克服自身体重也可以完成功能动作训练内容,达到提高身体灵敏以及平衡能力的效果。通过对训练方法的灵活运用,不断满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的全面要求。

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强调理论知识与训练方法相结合、受空间限制少、训练方式多样、针对性强、趣味性高,这些特性与开放度高的大学课堂匹配度更高,结合灵活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但是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也不是万能的,也要和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有机结合,扬长避短,发挥各自最大的能效。

参考文献:

[1]廖婷,郑伟涛,李丹阳.核心稳定性、功能动作与青少年身体素质表现的相关性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5 (40):37-43.

[2]赵健,王少春.中学体育课中引入功能动作训练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7,1 (39):58-61.

[3]陈尧.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对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5,12 (34):71-74.

猜你喜欢
专项素质动作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下一个动作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同义句转换专项练习50题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