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9-09-10 16:13聂路萍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4期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聂路萍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纳入时间为诶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纳入74例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每组各37例。将实施传统护理管理的孕产妇作为参照组,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孕产妇作为实验组,检验2组孕产妇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孕产妇的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中发生护理纠纷、护理缺陷、意外事件的几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孕产妇的护理质量(操作技能、专业知识、风险意识)评分等与参照组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孕产妇的满意情况(心理、服务、技术、环境)等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安全性明显提升,护理质量随之升高,有效的避免风险事件发生,其孕产妇的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    妇产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249-02

在护理风险管理工作中管理程序十分重要,护理风险管理主要目的为对护理风险进行预估、识别、评判以及处理,将各种风险事件发生率予以降低,使用最低成本为患者予以最高的安全保障[1]。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影响进行研讨。

1    基本数据与方法

1.1 基本数据

纳入时间为诶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纳入74例来我院就诊的孕产妇,依照计算机表法分组,每组各37例。实验组:年龄选自于23岁至3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9.31±2.14)岁,其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有15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22例;参照组:年龄选自于22岁至38岁之间,年龄均值为(29.34±2.21)岁,其中分娩方式为剖宫产的产妇有17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有20例;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检验分析,组间数据经对比后,不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将实施传统护理管理的孕产妇作为参照组,将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孕产妇作为实验组,主要包含:(1)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岗位职责、休息时间,实施老人带新人的制度,合理安排排班时间,在工作量较大的时间段合理增加护理人员的数量,保证护理人员均有较好的睡眠质量,将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默契度予以提升,防止在各项护理操作中出现重叠、慌乱情况。完善产科的操作标准、工作制度、护理流程等,保证在护理工作中,工作人员有据可循、有理可依[2]。充分重视孕产妇待产、住院时的心情,将病区环境予以优化。(2)制定相应的护理风险预案:根据产科常见的不良事件和相关风险事件,制定有效的风险方案,主要针对护理人员和孕产妇实施。孕产妇:依据患者的分娩、年龄情况、是否有明确的妊娠并发症应急预案,例如:子痫、大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相关应急预案、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安全用药预案等。护理人员:将管理预案予以完善,在不同状况下提高风险事件的协作性、配合度等,例如:根据护理人员的职能制定相关的分级培训、高危孕产妇抢救实施预案、突发情况时护理人员的紧急调配预案、定期对护理人员实施相应的考核和应急预案演练[3]。落实各项预案内容、风险管理对策等,根据护理人员的学历、能力、专业能力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将各小组作为单位实施排班管理,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严格指导和把控。各组组长需定期检查小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如存在问题,需及时进行交流,并帮助其进行改进[4]。(3)在孕产妇住院期间,将心理护理工作予以加强,多与孕产妇进行有效沟通,每天定时对孕产妇进行胎心监护,观察产妇情况,对产妇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检测,如情况变化明显,需及时实施预防措施,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并立即上报。有效的保护孕产妇的隐私情况,做到有效回避,使用床帘予以遮挡,在分娩中,注意水分和能量的补充。在宫缩间隙让产妇摄入半流质食物,注意休息时间,保证产妇的体力。在恰当的时间指导产妇用力,避免过早用力,为减轻孕产妇的疼痛感,需实施无痛分娩、导乐,注意在生产时,对产妇的会阴部位予以保护,避免出现撕裂情况,保证母婴生命安全。当护理人员对新生儿佩戴手圈时,需手足同时佩戴,并对其父母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将手圈的必要性告知父母,告知其不要随意摘掉手圈。在住院期间新生儿如需要更换床号、迁床等,要进行详细核对[5]。需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全程健康宣教,将孕产妇存在风险予以指出,将避免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胎儿在娩出后2小时中,属于產后出血高发时期,密切观察护理人员的宫底高度、生命体征、阴道出血量等,对子宫收缩情况予以充分掌握,如出现不良情况需及时上报医生,并采取预见性措施进行处理。

1.3 判定指标

检验2组孕产妇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孕产妇的满意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对计量资料用(x-±s)的形式表示,并用t值进行检验,对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核对数据软件选择SPSS19.0软件,当所有研究指标存在明显差异时,采用p值小于0.05表示。

2    结果

2.1 检验2组孕产妇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实验组中发生护理纠纷、护理缺陷、意外事件的几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2.2 检验2组孕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实验组孕产妇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2。

2.3 检验2组孕产妇的满意度情况实验组孕产妇的满意度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多数孕产妇均具有细腻的心思,极易在待产和住院期间出现不良情绪,如护理人员不能及时发现,极易出现护患纠纷事件。产科工作十分繁重且具有较大的风险性,护理人员面对高强度工作,需予以及时、积极的调节,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6]。在现今对产科护理工作和管理质量十分重视,因此需将各项工作的有效性予以增强。以往护理管理不重视护理细节,其有效性和针对性均较差。风险管理可提前预估风险因素,并制定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将相关风险因素的控制和监控力度予以加强,降低风险系数,将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予以提升,并制定相应的员,将护理工作和相互协作能力予以提升,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7]。

以上数据对比得出,实验组中发生护理纠纷、护理缺陷、意外事件的几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p<0.05);实验组孕产妇的护理质量(操作技能、专业知识、风险意识)评分等与参照组较高,组间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孕产妇的满意情况(心理、服务、技术、环境)等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的预估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风险事件发生。

参考文献

[1]杜海英.探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效果[J].母婴世界,2017(20):111.

[2]罗立.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2):106,112.

[3]樊德玲.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9):183-184.

[4]习秋霞.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母婴世界,2019(10):168.

[5]郭紅霞.风险管理用于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0):1910-1910,1912.

[6]唐红菊.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1):144-146.

[7]阮梦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7):260.

猜你喜欢
妇产科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中医情志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浅谈如何有效避免和处理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
超声在妇产科急诊疾病中的价值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