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探究

2019-09-10 16:29王勇
理论与创新 2019年4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策略

王勇

【摘要】引入活动教学,对于丰富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这也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虽然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已经逐渐开始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中走出来,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课上记笔记、课下念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模式,教师们已经有意识地关注活动教学并在实践中尝试开展这类教学,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活动流于形式、内容远离学生的情况,有的教师为了活动而活动,不能正确把握活动的度。也就是说在当前的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中,还存在着质量不高、实效性欠缺的问题,因此,建构初中思想品德课活动教学的操作策略就成了当前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教学策略;有效性;思想品德

1立足三维目标教学,突出活动的教育价值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所做的基本规定,是新课程标准为描述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所提出的三个功能性基本要求,简称三维目标。三维目标的提出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改革思想品德课教学就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知识为本”转向“育人为本”“发展为本”。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为优先目标;过程与方法作为组织教学内容的主导目标;知识与技能作为支撑上述目标实施的基础,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品质的有机整合。正如古希腊有位哲人所言:“对德行只知道是不够的,要力求应用或者以某种方法是我们变得善良。”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注国家和人类的命运,思考自己与周围生存环境、人际交往、制度法规等的关系,增强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坚持对学生正面教育的同时,更多的是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活动主题之中,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体验,促进其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教会学生“怎么样做人,做怎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这样的人”,即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建設。

2把握活动中的动与静,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现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有一种倾向,那就是过分追求形式,忽视了对内容的点播,在追求形式新颖的同时,忽略了活动的目的、效益,导致为活动而活动。活动搞完后,学生听得感动,讲得激动,做起来却原地不动。这些过多的不必要的课堂活动,虽然使课堂气氛火爆,但其中没有学生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投入,仍然有温度没有深度。

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没有时效,不是看活动的形式是否新奇独特,主要看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多少了开发,思维上得到了那些启迪,情感得到了什么陶冶,思想上得到怎样的升华,态度上有了哪些新的改善,认识上有了哪些提高。初中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捷,模仿力、表现欲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心理特点。在活动教学中,通过参与小品、辩论等多种活动方式,使学生的眼、耳、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同时活动,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教师要处理好活动中动与静的关系,有效地调控活动的节奏和频率,才会使课堂更有实效,更能展现活动教学的魅力。

3树立课程新理念,处理好活动中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的本质定位为交往,这意味着上课不仅是教师传播知识,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营造出的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是活动教学价值实现的基本条件和前提。活动教学是教师的教育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教学的内在要求。因而学生只有在师生交往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宽容,同时得到激励、鼓舞、指导、忠告和建议,才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无所畏惧的心态投入到创造性的学习中,从而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格的陶冶和自我的发展。因此活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领悟、探索、创新,让他们自主活动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学生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人。

(2)我们在肯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可定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拨思路,启发学生活动的创新思维;通过活动方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自觉地参与活动和学习;调整教师的期望值,改进评价方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适时调控活动过程,保证活动健康有序地进行。

(3)师生互动是双向交往、双向建构的过程,是素质教育极力倡导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一方式在活动教学中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可以说没有师生的互动尤其是没有学生的参与,活动内容的开展是不可能搞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经常性的思想交互,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建构个体的道德结构。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各种有利机会,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必要的时空平台,经常与学生开展民主性对话,允许学生发表自己对某种现象的评价,并提出具有个性化的策略。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力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创新是很重要的,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地发现、探究、总结、创设新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有主动探究性,创新性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得以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陈云霞.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教学的创新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2

[2]崔亚丽.对创新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新课程:教研版, 2012

[3]鲁雪山.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考试周刊. 2012

[4]安剑锋.关于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创新教学的探讨.文摘版:教育. 2015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有效性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选择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