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社会影响力调查研究

2019-09-10 07:22程炳铭李瑞浩楠
炎黄地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会影响问卷调查

程炳铭 李瑞浩楠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善终需求和临终关怀发展不充分间的矛盾日益凸显。过往的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经验表明社会公众对认知会影响该事业的发展路径。本文以公众对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认识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获取研究样本,以研究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发展。

关键词:西安大兴善寺医院;临终关怀;社会影响;问卷调查

1 现实背景和问题提出

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人,占总人口17.3%(一般认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达到10%,即意味着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快速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加之癌症的高发、慢病谱的改变,导致我国终末期患者生存质量和死亡质量指数相对落后。在这样的情况下,人民日益增长的善终需求和临终关怀发展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临终关怀实践起源于英国,具有浓厚的基督教背景,1967年7月英国Dr.Ci-cell Saunders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临终关怀机构。[1]2018年5月,西安大兴善寺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合作的大兴善寺医院正式对外开诊,中国本土化的临终关怀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就我国以往的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经验来看,公众对大兴善寺医院的感知会对其发展路径产生影响。故而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对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社会影响力进行研究。

2 调查结果分析

本次调查最终回收到调查问卷334份,共收得330份有效调查问卷。本次调查主要针对的是普通大众对于类似于西安大兴善寺医院所提供的临终关怀服务的第一印象与假象抉择,并涉及到普通人对于生死观念的一定思考。这330份问卷的对象以陕西地区人士为主,其余地区人群占到调查总数的48%,受访对象的年龄分布主要以15至25岁的青年人群为主。在330份样本中,回答总共8个问题的最短用时为36秒,最长用时为562秒,用时少于300秒(5分钟)的人群所占百分比为88.7%,证明了回答问题的人群基本都是以第一直观反应对问题进行作答,可以保证此分析中所用的样本回答具有实际价值。

以下则分析样本对象对于问卷的主要回答状况:

2.1在第一条询问样本对象是否了解或听说过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问題中,只有11.3%的受访者表明自己了解大兴善寺医院的相关状况,可见对于受访群体来说,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知名度并不高。

2.2在第二个问题中,就关于听说或了解西安大兴善寺医院的途径的回答中,只有大约24%的受访对象表示自己曾经通过某些渠道知道了医院的存在,在这大约24%的群体中,只有约21%的群体表示只是曾经路过或者偶然看见宣传而知道其存在。

2.3在第三项问题中,我们简要向受访对象说明了医院的运作模式的状况,以及其所开展的独特的临终关怀项目,有将近47%的受访者对于这种佛医结合的临终关怀方式表示了正面的赞同倾向,在剩下约53%的人群中,几乎没有受访者表示对于此类操作的反感或是厌恶,这部分群体中的主要观点在于担心其所能达到的实际作用以及其流程费用对于普通患者的阻碍,也有约4%的人群表示这种操作可能会引发较大的社会争议的担心。从整体上分析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有63%的群体明确表达了认为这种做法极有特色,基本上是肯定了这一做法的创新性,也间接表明了此类型临终关怀在我国大众群体中的相关普及还是较为稀缺的。而在具体操作上,67%的回答者重点在于对这一操作中的宗教元素的看重,而相比之下只有32.3%的回答者更加偏重于认可这一疗法中所带有的人情味以及对临终病人的心理舒解作用,这也部分反映了我国大众群体中有着较为明显的对于纯商业化医疗行为的不满意以及对人情味的呼唤,同时也反映出此类型的临终关怀对于大众的触动还是主要在于宗教层面,而在人文关怀这一层意味上还较为不足。而在这一栏的回答中也有11.2%的人群直接表达了自己愿意接受此类临终关怀行为的取向,而本调查中的样本主题以年轻群体为主,可见在不久的未来,临终关怀产业的社会需求会不断提升。

2.4在第四项问题中,我们询问了回答人在假设临终的状况下,在家与临终关怀的医院之中更愿意选择何为其所处地方。54%的人群表达更愿意在家,而其余人则选择在医院。这更进一步反映了临终关怀在这样一个家文化盛行的国度的迫切需要,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可能放映出了一种更为负面的社会状况,即这一群体可能无法在原本的家庭环境中得到足够的心理治愈从而才被迫需要选择医院作为临终场所,此处仅因缺乏相关深入调查,故仅为一猜测。

2.5在第五项问题中,我们询问了被访者其是否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临终关怀,仅有约9%左右的回答者回答说他们接触过临终关怀,这一方面固然与我们在以上分析已经提到过的临终关怀在中国的相关普及并不完善有关。在另一方面,这也可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所关联,中国人一般并不愿意直接将死亡这件事情说出口,而死亡通常也会首先被看作发生于家庭或是家族中带有“私”属性的时间,这一点在东西方之间的对比尤为明显,欧洲人选择在教堂中公开举办葬礼,而中国人通常会先将遗体在家中停留几日,所以中国的普通大众未必会选择将死亡这件事直接曝露于一个临终关怀的公共场所中,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种观察视角,未必绝对。

3 结语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看到:大兴善寺医院自创立运营至今仍属于起步阶段,其临终关怀服务虽宣称有着“佛医结合”的特色,但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公众关注,社会知名度较低。相比过去社会公众对“临终关怀”的恐惧感(或者说不理解),大多数受访者对该医院的临终关怀的服务感到好奇,但并不反感这一做法。这或可表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好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众开始更多有精力去关心那些以前难以照顾到的事情。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西北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9012

参考文献

[1]海波.佛说死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3页.

作者简介:

程炳铭(1997-),男,汉族,贵州大方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7级历史学(基地班)本科生,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社会影响问卷调查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关于当代大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性分析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从浦东新区老年医院发展看地区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