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研究分析

2019-09-10 07:22胡夏磊
青年生活 2019年36期
关键词:大学生

胡夏磊

摘要: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增长动力发生明显改变,随之而来的是就业岗位减少、结构性失业和创新型人才缺乏等现状。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寒冬”日趋严峻。因此,分析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研究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诱因,探究性地提出应对策略尤为必要。

关键词:经济发展新常态 大学生 就業指导模式

1.引言

所谓经济发展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转换、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的新局面。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及世界众多国家均受重大影响,工厂倒闭、职工下岗等现象频发,众多国家采取刺激消费的方式拉动经济发展。金融危机爆发前,我国以约8%的经济增长率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但是自然资源快速消耗、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等社会性问题不容忽视。面对这些问题,政府部门在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战略,由此,中国拉开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序幕。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大背景下,产业结构升级,社会人才需求在结构及人才素质上发生新变化,居高不下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无业可就、有业难就、有业不就的就业基本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认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及探究新形势下如何引领大学生就业工作成为亟需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1]。

2.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就业指导侧重理论,与就业形势脱节。近年来国内高校相继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从课程内容上来看,主要还是讲解一些就业择业技巧等理论性的内容,过多的关注学生本身。例如强调学生要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参加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才能具备求职竞争力。但是很少结合各个专业,向学生介绍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就业方向,以及公司方面的招聘要求等详细内容。由于就业指导与就业形势不能紧密的结合起来,学生无法提前做好就业准备,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实效并没有显现出来。

现阶段国内高校大部分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同,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差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其一,课时偏少,开课较晚。例如三年制的职业院校,只针对大三学生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并且每周只有 1-2 课时。

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主要因素

高校大学生培养体制改革滞后。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但高校大学生的培养体制改革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培养体系未及时改革创新。课程设置仍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等基础学科和专业课课程为主体,就业相关课程仅有职业生涯规划课、幕课和就业指导课等;二是专职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师配备不齐。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关注理论课学习,缺乏对最新就业形势的了解,在遇到就业问题时,不能及时向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寻求专业指导;

政府部门服务保障缺位。在大学生就业择业过程中,政府部门服务保障缺位主要表现为就业创业培训力度不够、福利待遇的地域性差异过大、失业和特岗补贴效用不强等。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发生重大变化,直接导致就业岗位相对减少和结构性失业,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创新型人才稀缺、普通行业员工过剩,而目前针对高新产业和传统产业员工的专业培训极度匮乏,从而加剧了失业状况;另一方面,由于福利待遇的地域性差异过大,大多数毕业生宁可在中东部和沿海地区从事一份普通工作或者待业,也不愿意到西南和广大农村地区锻炼提高自己。再者,由于某些行业的特殊性,人事部门在选人用人时,往往会歧视女性,侵犯了女性的平等就业权。此外,政府部门对失业和特岗人员的补贴缺乏,很难从实质上解决问题。

4.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推动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化大学生培养体制改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高校要深化大学生培养体制改革,科学设置招生专业,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完善大学生实践教育,强化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培养,完善课程培养体系,将足够规模的就业相关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过硬的人才。此外,高校仍需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观教育与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2]。

组建专职就业指导队伍,实现个性化就业指导。针对现阶段辅导员、思想政治教师等充当就业指导教师的情况,高校方面应当及时调整策略,通过招聘、培训等形式,尽快组建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3]。同时,要结合本校各个二级学院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来配备师资力量。例如像土木工程、电子商务、会计等热门专业,本身学生数量较多,需要配备更多的就业指导教师,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建议[4]。创新就业指导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建立电子档案,生成电子版的职业规划书,动态踪学生的情况,让就业指导更加专业。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充足就业岗位,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国家提出多项经济发展战略,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今后,各级政府部门还需全方位、多渠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尽力破除地域间存在的就业差距,并为毕业生做好服务保障工作,统筹引领,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水平,努力实现人人能就业、人人满意就业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 余琳.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的就业形势及政策改革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4).

[2] 刘瑞瑜,李祖来,黄国雄.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职业发展观引导与教育研究[J].价值工程,2017(3).

[3] 徐昊翔 . 基于新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创新探析——以打造就业微信公众平台为例 [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5(2):85-87.

[4] 吕爽,罗二敏,王樱琳.校企合作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新模式 [J]. 中国市场 ,2015(15):138-139.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微信使用对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浅议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培养路径
浅析大学生校园兼职
暑期近万名大学生兼职送外卖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成立首个村级大学生创业园
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