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视角下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对策研究

2019-09-10 07:22李妩祎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任课教师辅导员

摘 要:按照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对实践教育的要求,提升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从实践育人视角出发,进行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对策研究,探索实践育人共同体视角下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有助于凝聚教育合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对任课教师、辅导员的培养和选拔、晋升和职业能力的培育以及知人善任等问题的解决均有一定的拓展、补充与落实。

关键词:实践育人;辅导员;任课教师;协同育人共同体

一、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是基于党的领导和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具体要求下,凝心聚力,形成的有组织、有系统的育人队伍和资源。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模式对 “真人才”的培养,对高校育人队伍的补充、协调、教育模式的改进和完善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高校实践育人队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力量,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明确队伍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才能更加针对性地进行改善,广泛凝聚教育实力,发挥高校人才资源优势,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努力创造政策有保障、管理有制度、育人有方法、队伍有活力的创新协同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国家培养新时代可靠接班人贡献力量。实践教育工作至关重要,实践能力是学生社会竞争力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将实践育人、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的建设归入到日常工作的运作模式当中是必然的,既能够提高师生的重视程度,同时也有助于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的成功运行。

二、高校实践育人队伍的构成、功能及存在问题

高校实践育人依赖各级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老师的共同努力,整合校内外资源合理利用,各级领导引领实践育人模式围绕党的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展开,重视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成立并监督相关组织机构;对任课教师来说传道受业是职责所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引导和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是教师这个职业赋予的任务;高校辅导员老师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健康和党团建设等九大工作职能的具体推进及实施。虽然两者工作的职责和特征有所不同,但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德才兼备、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高素质人才是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老师的共同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奠定了两者通力合作、协同育人的良好基础。

目前,部分高校在实践育人工作中存在教育教学资源分散、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老师缺乏沟通、学生内在动力不足等问题。加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形成聚合效应、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教育模式创新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全校上下统一思想、加强交流、统筹兼顾,优化教育环境和结构以达到任课教师与辅导员老师形成合力的目的,从实践育人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构建完善的高校协同育人的工作制度与体系,将协同育人纳入到学校工作的重要环节。

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在学生教育上分饰着两种重要的角色,在各自的岗位和教育领域,都对实践育人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同时,两者的有机融合,形成协同育人局面,能够极大地提升教育效果。将任课教师第一课堂教育与辅导员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可以赋予第二、三课堂身份的有效延伸,除了第一课堂之外,还要以班导师、班主任、科研导师、实践导师、代教老师等多重身份来展开实践育人,半数以上的学生表示需要有辅导员辅助任课教师身份的导入,转接和融入;另一方面,从辅导员的角度来说,可以在任课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展微课、系统课,借助任课教师的影响力来树立权威性和话语权。

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机制的构建有效增加了共同体建设的针对性、时效性,提了实践育人队伍的理论素质和专业知识,提升了运用相关理论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同时也促进了实践育人队伍从经验型向研究型發展,成为既能深入思政教育实务、又懂思政教育理论,既能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又能在理论层面做研究的“双料”实践育人工作者,两者相融相辅,形成“协同伙伴”关系,达了到最优的实践育人效果。

四、构建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对策及建议

(一)思想引领,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撑和制度保障

首先,要统一思想。从高校层面看,只有统一思想,勠力同心干实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教育模式的改革和优化。高校应时刻谨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把学生作为主体,把培养社会主义优秀青年大学生作为时代使命和历史担当,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在全校范围内搭建广阔的实践培育载体以及交流互动平台,以思想为引导统筹兼顾,分门别类进行支持,进而推进协同育人相关工作。组织机构根据举办的活动目的、侧重点和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给予帮助。优化形成共同体的环境和条件从而达到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形成合力,自上而下建设维护教育、管理、服务机制。

其次,要制定完善的政策。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要从根本做起,做好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使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融入辅导员、任课教师的教育培训、管理考核、职称评定等体系,并逐步实现制度化。相关政策的实行推动教师团队对于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更加深层次的学习和领悟,技能和方法,将新的教育模式更好地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最后,还要做到机理契合,实践育人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同育人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十三五实践育人的指导思想机理相契合,在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开拓发展新模式,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国家要求迎难而上,做好高校教育的基层工作。

(二)完善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的应用机制

将辅导员、任课教师协同育人融入于高校育人体系的链条中,建立高校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作管理机制,让高校教育的两股中坚力量加强沟通是协同育人的前提条件,同时建立起辅导员与任课教师协作管理机制规范了运行模式,建立育人队伍连续培训制度,定期汇报制,举行座谈会,认可教师与辅导员进行及时、有效沟通,提高了效率和效果。

(三)创新实践育人和协同育人的载体和渠道

创新教育模式需要创新载体,实践育人渠道。打破理论教学和与实践活动的二元对立,使其相辅相成。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课本和黑板,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服务、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也可以是掌握专业科学知识的优良途径。同时问卷调查中学生也明确表现出对于新媒体的倾向,90%以上的学生更乐于选择网站平台、微信等交流载体。学校要在课堂、实践活动当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将手机、APP、报纸、广播等同时利用,丰富教育教学形式,使优势互补,有利于多方沟通。

(四)设立专项经费

设立专项经费,保障了高校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后期维护和持续发展。专项经费的设立为实践育人各项活动的宣传、培训、实验等提供经济支持。专项经费提供育人体系常态化、系统化的可能,排除了高校在践行实践育人模式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有利于实践教育充分、稳定的展开,确保学生能够接受长期稳定的实践相关教育。

(五)树立三位一体的责任理念

从国家教育管理部门来说,一是明确政策规定和指导思想;二是统筹兼顾,优化外部环境凝聚思想共识;三是重视辅导员、任课教师两支队伍建设,营造两者协同育人的良好外部环境;四是建立以一整套制度措施为内容的交流机制和办法,保障不同高校之间、不同主体之间得以有效交流;五是大力推广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的成功经验。

从高校角度出发,可以通过宏观政策要求、高校育人理念、管理平台建设等进一步支持和引导高校育人共同体的形成和建设。同时,做好在教育模式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的工作,保证政策、理念的准确下达和落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抓好辅导员、任课教师两支队伍的建设,发挥两者在大学生实践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辅导员与任课教师而言,作为实践育人一线工作者,铭记责任担当,强化角色意识,要提高自身素质,做好本职工作,发挥引导作用,加强沟通,落实协同育人共同体在基层的建设。总之,各主体应相互融合、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形成合力,使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具有全面性、过程性、共融性。

参考文献

[1] 罗亮.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实践育人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探析[J].实践研究.2019

[2] 徐源,王伟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高校实践育人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汇.2019

[3] 王帅.協同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优化路径研究[J].法制博览.2019

[4] 陈步云.高校实践育人质量评价机制的构建.思想教育研究[J].2018

[5] 吴月齐.试论高校推进“课程思政”的三个着力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

[6] 滕智源.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

[7] 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J].2017

[8] 金惠怡.论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政工作路径的拓展[J].科技资讯.2018

[9] 孙琳.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机协同——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17

[10] 胡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历程、价值意蕴与发展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8

作者简介:李妩祎(1980—),女,辽宁铁岭人,大连医科大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任课教师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班主任要做好任课教师的推介工作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联手经营 形成合力
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