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歌特主义视角下《夜访吸血鬼》的解读

2019-09-10 20:43徐照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8期
关键词:赖斯吸血鬼孤独

摘要:安妮·赖斯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之一,有“吸血鬼之母”之称。《夜访吸血鬼》作为“吸血鬼编年史”系列中的第一部是她最具代表性的杰作。本文共包含四个部分,首先追溯了哥特主义的起源与发展,并分析了安妮·赖斯小说中对传统哥特小说的继承,从而带读者领略了安妮·赖斯文笔下新哥特世界的色彩。而后介绍了新哥特式的三口之家的成员组成,并从其家庭成员的人物性格和他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探究了其各自的象征意义及心路历程,进而深度挖掘小说暗藏的主题,最后一部分概括全文,并总结了文章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新哥特主义;吸血鬼;孤独;安妮·赖斯;《夜访吸血鬼》

一、引言

安妮·赖斯是当代美国最具人气的吸血鬼小说作家之一,1941年出生于新奥尔良,被吸血鬼粉丝和吸血鬼研究人员奉为“吸血鬼之母”。她在她早在出名之前的服务员,厨师和引导员的工作经验丰满了她后来的创作。二十岁那年,她与斯坦·赖斯结婚,并于1966年育有一女。不幸的是,他们的女儿米歇尔被诊断出患有罕见的白血病并于1972年去世,这让安妮·赖斯的精神世界轰然倒塌。在她女儿去世前的几年里,安妮·赖斯一直试图创作一部吸血鬼小说。《夜访吸血鬼》正是在孕育自这样的文学环境之中。

这部小说是赖斯的处女作,也是“吸血鬼编年史”中的第一部作品,它将吸血鬼的邪恶形象转化为具有复杂情感的良性形象,从人性的角度描绘了吸血鬼对生活的强烈愿望,并展示了吸血鬼的精神世界。它敦促人们审视传统的道德规范,重新认识社会秩序。此外,它的框架属于哥特式小说的文学范畴,因为它遵循吸血鬼小说的基本模式,结合了哥特式传统和作家的个人理念,同时又与古典哥特式小说所描述的内容相反,《夜访吸血鬼》从吸血鬼的视角展开,使读者深入了解不同群体的思想,然后理解甚至最终接受这样的群体。小说中的各种形象自发地充当了普遍性和人格结合的有效载体。赖斯独创性地将舒适温暖的母子形象与吸血鬼的形象联系在一起,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对比效果,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南方女作家赖斯的传统价值和初为人母的生活经历。赖斯的小说由吸血鬼讲述,不仅让这些魔鬼和神秘的人物向读者敞开心扉,而且还与读者联系起来。因此,读者将自己置于吸血鬼的位置,以感受和理解他们的边缘化困境。正是安妮·赖斯使用的非传统叙事手段,使吸血鬼具有更多的人性,展现了人性善恶的永恒主题,探索了存在与死亡的真谛。所有这些都具有现代文明的不朽魅力,给我们的灵魂以震撼和冲击。

新哥特主义

“哥特”一词起源于一个日耳曼部落。该部落曾多次入侵罗马帝国,并以破坏,掠夺,无知和缺乏艺术品味而闻名。因此,哥特人等同于野蛮人,“哥特”一词也成了无知的同义词。它被用作一种艺术风格,以区分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阶段。由于哥特式文学通常将黑暗,恐怖和绝望等艺术主题作为主要内容,因此哥特式文学也完美地结合了恐怖主义和浪漫主义。哥特式文学的背景常常出现在一座贫瘠的城堡,一座破旧的修道院,一座令人毛骨悚然的墓地或一个阴郁的家庭中。因此,在这种文学作品中特别强调了相对宏大的气氛,以预示情节的模糊发展,因此,神秘,浪漫,欲望和恐怖成为这类小说自发的基本要素。

那么,是什么让安妮·赖斯的吸血鬼小说中的哥特主义升华为新哥特主义呢?首先,所谓的邪恶吸血鬼被赋予了人类的道德和特征,被描述为社会偏见者而不是恶棍。其次,小说是以吸血鬼而非人类即受害者的观点来叙述的。第三,赖斯更关注心理探索而不是外部事件。第四,赖斯的吸血鬼诱使读者思考当代社会的问题,而不是害怕他们。在接下来的段落中,本文将结合《夜访吸血鬼》的主要内容,围绕上述四个基本元素解读安妮·赖斯的新哥特主义世界。

二、新哥特式的“三口之家”

大多数具有吸血鬼主题的电影倾向于将它们描述为孤独的猎人,但与此不同的是,吸血鬼小说经常将它们作为家庭或群体的一部分呈现。安妮·赖斯通过选择以吸血鬼为主题的核心家庭,进一步扩展了这种模式。毫无疑问,建立吸血鬼家庭是对传统家庭结构的极大颠覆。吸血鬼使他的情人成为他们的女儿之后,有一种奇怪的乱伦关系,显而易见的是,占主导地位的吸血鬼同时扮演父亲,母亲和丈夫的角色,而其他人则充当儿童或情人,这提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路易斯和莱斯特——两个年轻英俊的男性吸血鬼创造了一个女儿,一个叫做克劳迪娅的吸血鬼,而从外表上来看,她是一个永远都不会长大的孩子。这样一个“家庭”幸福而又和谐地持续了大约60年,绝对超过了大多数人的婚姻时间。莱斯特和路易斯经常把克劳迪娅称为他们的女儿,他们认为自己是她的父亲,甚至是母亲。路易斯曾计划离开莱斯特,就在那时莱斯特创造了克劳迪娅,以便为路易斯提供一个可以陪伴他的伙伴,这个情节也反映了当时现实生活中试图利用孩子来挽救逐渐恶化的夫妻关系的现象,这种方法不是最好的或最理想的,却是在短时间内最有效的。另一方面,克劳迪娅的思想已经趋近于成熟,即使她永远被锁在一个小女孩身体里,她也不可阻挡地变得越来越像路易的情人,这为该人物增添了一种乱伦的魅力。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吸血鬼家庭逐渐解体的过程中找到一些关于小说中青少年逆反心理和消极行为的暗示。导致莱斯特家族矛盾激化的原因是克劳迪娅随着她的成长而逐渐成熟,因为她开始问起一些关于她的家庭背景和整个吸血鬼种族的伦理起源的问题,就像孩子们总是问他们的家庭同样的问题,他或她来自哪里,并且克劳迪娅的心中出现了越来越激烈的抗拒情绪,因为路易斯和她都怀疑莱斯特在这个关于吸血鬼的天性问题上隐藏了什么。因此,莱斯特和克劳迪娅之间的纠纷变得越来越频繁,但莱斯特无法像大多数青少年的父亲一样理解它的核心原因。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情节似乎存在于一个超自然的家庭中,但类似的模式也经常会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

(一)超我的象征——路易斯

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人格结构的道德部分,它代表个人理想,并以良心或内疚的形式发挥道德审计功能。因此,当我们违背道德标准时,我们会有一种内疚感,也就是说,道德是人类不可避免的选择。在小说中,路易总是用人类的道德规范来衡量他的行為,并且一直被限制在人类社会的各种道德观念中。然而作为吸血鬼来说,吸血是身体的需要,甚至是和他渴望与之相关的人类进行交流的唯一途径。尽管如此,每次杀戮都是路易斯的灾难,每次违反人类道德的行为都会让他感到内疚和自责。当他得知吸血鬼可以靠动物血来谋生时,他仍然选择开始寻找像老鼠这样的动物,即使动物的血液远远不能满足他的生理欲望。从中可以看出,正是这种残余的人性与吸血鬼的性质之间的冲突使他的性格处于分裂状态。虽然本我已经改变,但道德已经成为一种本能。行为准则和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构成了路易斯的自我理想。作者假借莱斯特之口打破了秘密,那就是路易斯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当他回顾童年时,发现他并不珍惜过去作为宝贵的财富,成年人不可能回到幼儿园玩玩具,就像路易斯不可能回到人类社会享受温暖一样。但是路易斯无法理解这些,在他看来,正是因为他成了吸血鬼,他开始比以前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果吸血鬼可以依靠动物的血液生活,他们应该摄取动物的血液,而不是进入人类世界,给人类造成困难和死亡。路易斯拒绝接受莱斯特成为他自己的一部分,他依附于自己作为吸血鬼的本性。因此,对于路易斯来说,吸血鬼天性和人性之间存在着无法逾越的鸿沟,它们永远不会相互妥协,以至于他根本无法达到完全的个性。只有当路易斯接受莱斯特作为他自己的一部分和他的吸血鬼地位并遵循吸血鬼世界的秩序,一方面接受自我,另一方面是超我,他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

(二)本我的象征——莱斯特

根据弗洛伊德的学说,本我由所有天生的冲动组成,这些冲动本质上是无害的,旨在避免不利,寻求幸福及自我保护。在小说中,莱斯特是一个没有理性,道德和伦理观念的形象,是一个冲动,盲目,沉迷于快乐的吸血鬼。首先,他是残忍和冷漠的,对生命本身极其不尊重,并且在没有任何道德谴责和内疚感的情况下与人类一起玩耍,并通过实际行动证明了他对吸血鬼的定义——凶残、冷漠、吸血虫。其次,路易斯实现了对享乐主义原则的追求,并满足了他的深切欲望。他从不厌倦将吸血鬼的生活法则一点一点传递给路易斯,试图引导他接受吸血鬼的本性,希望路易斯本能地像他一样杀人。与此同时,他也是一名旁观者,看着路易斯的生活如何随着他的细致安排而改变。当他给路易斯一种杀戮感时,他开始期待路易斯如同酒瘾发作般地觊觎每个人的生命。当他看到路易斯忍不住吸了克劳迪娅的血时,他欣喜若狂,因为路易斯个性的每一次改变都宣告了他的想法的胜利。如果莱斯特想要找到真正的自我,他必须正确控制自己的直觉,但莱斯特对路易斯的人性情感视而不见,甚至不屑一顾。因此,就像莱斯特最终发现他从未控制过路易斯的思想一样,他没有意识到超我对自己的重要性。

(三)自我的象征——克劳迪娅

无论是像莱斯特一样犹豫不决地追求享乐主义,渴望找到满足和快乐,或者只是遵循路易斯所做的完美原则,保持自己的道德感,都不会获得自己的个性。莱斯特和路易斯之间的冲突不仅在自我和超我之间反复较量,而且在他们对女儿克劳迪娅的培育中也有分歧。路易斯和莱斯特都希望根据他们自己的想法影响克劳迪娅。路易斯试图以他的理念引导克劳迪娅,而莱斯特则希望克劳迪娅按照自己的直觉行事。因此,克劳迪娅是本我和超我试图控制自我的存在。克劳迪娅在小时候接受了莱斯特和路易斯的影响。路易斯尽可能地唤醒了克劳迪娅的良知,所以他通过教授她如何拥有发现美的双眼,如何看待人类创造,以及教导她永恒生命的意义。他渴望用道德影响克劳迪娅,他努力地捍卫超我对克劳迪娅的自我的控制,这样她就不会受到莱斯特的影响而摆脱本能的冲动。另一方面,莱斯特带着克劳迪娅到处寻找猎物,引诱猎物,将人命玩弄于股掌之间。莱斯特对克劳迪娅施加的影响实际上是本我对自我的影响。本我要求自我理解本能的欲望,并想通过自我来原谅本能的冲动。然而,正如Valisoft所说,过度平静的思维和冲动的感觉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精神疾病。一个完整的自我应该能够容纳本我和超我,以便与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互动。作为莱斯特的女儿,尽管克劳迪娅的谋杀事件是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事,但她也选择了回归,并学习了路易斯教授的音乐和绘画知识。对克劳迪娅而言,莱斯特教她如何杀人,但路易斯教她如何发现世界的美。然而,更重要的是,与路易斯和莱斯特不同,克劳迪娅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熟,尽管她的肉体仍然躺在孩子的躯壳里。因此,对克劳迪娅来说,她明白本我和超我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本我和超我的综合效果使她成为一个完全品格的人。

三、小说的暗藏主题

在《夜访吸血鬼》中,赖斯以第一人称的观点介绍了路易斯的心理活动,描述了主人公路易斯转变为吸血鬼的過程,这实际上等于生与死之间的犹豫过程。吸血鬼莱斯特在苦难中使路易斯成为吸血鬼,甚至由于他的兄弟的死和他的家人(包括他的母亲和妹妹)的误解而失去了生存的勇气。路易斯从人类变成了一个“永生”的吸血鬼,他在无尽的生活中一次又一次地失去直到完全丧失了爱的能力,他最终理解了“永远不会死去”对他来说是最严重的惩罚,在这个过程中这种惩罚将是无止境的。毫无疑问,路易斯获得了“永生”的能力,但他心中仍然存在的顽固的人类良知和嗜血的性格发生了猛烈的冲突,所以这种“永生”让他陷入了无尽的苦难和困惑之中。虽然路易斯一直在寻求灵魂和存在的意义,但他知道它没有结果,他必须承受永恒的麻木和孤独。

安妮·赖斯所写小说的主题总是关乎于历史视野下人们的隐居和对自我的追求,小说中的人物总是来自于与社会不相容的物质世界或非物质世界的孤立群体。赖斯笔下的吸血鬼形象只是一群追逐真实自我和美好生活的漂流的鬼魂,但却从故事的开始到结尾个个被无情地被击退。路易斯不仅与亲属无法相容,甚至与人类不相关联,因为人性和吸血鬼的天性在他的性格中并存,使他处于极度孤独中。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了经济停滞甚至衰退以及通货膨胀共存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上最初的货币体系彻底崩溃,致使大量工人失业。作者从假借吸血鬼之口表达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困惑以及大多数知识分子和年轻一代对社会秩序主流的抵制。它也反映了20世纪后期西方人潜意识中打破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的欲望。

四、结语

在安妮·赖斯的《夜访吸血鬼》中,新哥特主义既是一种写作手法,也是一种表达方式。安妮·赖斯用这种手段来描绘社会“现实”是创作《夜访吸血鬼》的目的和意义。在小说中,作者依靠现实社会来分析非现实社会,目的在于强调即便是吸血鬼的世界也存在与现实世界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即使吸血鬼已经从生理结构中摆脱了“人”的概念,但也无法真正摆脱人类的情感,思想,甚至思维方式;即使吸血鬼拥有超越人类能力的超自然力量,也无法摆脱人们所拥有的矛盾。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也表现出面对许多社会条件和问题时的无助和绝望。安妮·赖斯用小幻想来表达小说《夜访吸血鬼》中弱势群体和现实社会中的自由群体的艰辛。他们就像路易斯一样,不被主流接受和理解,被排除在所谓的正统社会关系之外。在《夜访吸血鬼》中,作者在读者面前绘制了令人难忘的场景,包括对生活的迷惘和灵魂的迷失。安妮·赖斯利用吸血鬼家庭来暗示人与社会或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呈现与吸血鬼有关的人文历史。而在创作中,安妮·赖斯对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和赋予作品的深刻意义也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文献:

[1] 苏耕欣:《吸血鬼小说——另类自我化的挑战》,当代外国文学,2003年第2期,第67-72页。

[2] 郝珏:《论布拉姆·斯托克<德库拉>中吸血鬼及其隐含意义》,中国创新导刊,2007年第19期,第108-109页。

[3] 胡晓华:《安妮·.赖斯吸血鬼系列小说中的回归意识》,外国文学,2009年第6期。

[4] 钱云华:《吸血鬼王国和它的缔造者——安妮赖斯及其吸血鬼系列》,译林出版社,2007年。

[5] 周淑茹:《关于<夜访吸血鬼>的几种读法》,鄂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7期,第99-100页。

[6] 李兰:《论论文学对社会特殊现象的表现——谈吸血鬼爱情之同性恋》,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第7期,第99-100页。

作者简介:

徐照君(1996.6—),女,汉族,籍贯:黑龙江海伦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英语语言文学,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赖斯吸血鬼孤独
双重救赎
危险的小小“吸血鬼”
吸血鬼——蚊子
邪恶的吸血鬼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善良的德哈吉
赖斯要出3本回忆录
赖斯因故取消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