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2019-09-10 20:55尹越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8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社会保障京津冀

摘要: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半小时经济圈逐步形成,人口流动促进了京津冀地区的资源流动和共享,社会保障的良好发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并促进社会高效运行。但在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顶层设计欠缺,政策落实困难;二是统筹层次低,多层次的缺失;三是资源共享意识薄弱,阶级利益固化。作者通过对近两年来关于京津冀发展的文献研究,提出了几点出路:一是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同的管理机构;二是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提高管理水平;三是树立资源共享意识,破除群体利益固化的藩篱。

关键词: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是必经之路

1、半小时经济圈逐步形成

京津冀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自古以来有着紧密的联系。京津冀地区于20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了区域合作。这时期的协作集中于经济协作、物资协作、信息交流以及成立日常工作机构方面。自习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以来,北京尽快将其非首都功能转移到河北等地。作为中国一大重要经济圈,京津保唐率先实现了联动发展,曹妃甸、新机场、燕郊、雄安新区等区域为深化合作、重点突破地区。近年来高铁线路互通正在逐步实现半小时经济圈的宏伟蓝图。京津冀政府为半小时经济圈做出的努力小有成效,力争将其作为全国其他经济圈可复制的范本。然而在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的壁垒却还没有破除,作为社会上人的基本保障政策,无法跟上经济协同发展的步伐势必会造成阻碍经济发展的局面。所以社会保障的协同发展也是迫在眉睫的,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紧跟经济发展的步伐。

2、人口流动推进城镇化进程

当今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大趋势就是人会自发的去资源更加丰富的地方生活,京津冀区域尤其明显。河北区域环绕着京津两大直辖市,在政治和经济上却有着显著的差距,势必会有大量人口流向京津两地,而京津的进入条件却有其特有的门槛,阻碍了城镇化的进程,尤其表现在了流动人口享有的社会保障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在2016年已达到2.45亿人。在京津冀区域内,城镇流动人口至少参加一项社会保险的比率为35.0%,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参保率均在20%-30%之间,城镇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仍处于较低水平。很多跨域跳槽的人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不能有效衔接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放弃。若想推进人才流动首先要消除京津冀社会保障政策的壁垒,做到有效的衔接。

3、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保障高效运行的必要手段

社会保障的初衷就是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人人能在社会上享受稳定持久的社会政策,才能保证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是核心的指标。社会保障制度要充分体现权利公平和规则公平,从公平的角度出发为人类谋福利。京津冀地区社会保障制度的融合和统一也能促进社会的高效运转,节约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去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的现状和困境

1、顶层设计欠缺,政策落实困难

社会保障的一系列问题应归于政府的政策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法律的强制执行容易造成不近人情的一刀切状态,并且法律条文如若涉及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一定是错综复杂不易圈定范围的。因此,中央政府应制定好协同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方针,京津冀的地方政府尽快落实。但是政策的制定到落实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政府的支持充分协调京津冀三地的各种政策,制定协同发展战略计划,研讨可持续发展的方案。今后还需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服务、劳动关系等方面还需更加进一步的合作。

2、统筹层次不高,多层次的缺失

由于各地政府的职能属性使其不具备决策和管理的性质,调控能力有限,京津冀的统筹制度的制定要充分协调各地经济发展和人口等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省级以上的统筹政策不好把控。如何做到京津在用到河北人才、环境等资源的基础上又能够让河北人民享有与京津同等的社会保障政策,是个需要深究的问题。社会保障缺少的不只是顶层设计,而是各层政策的承接和协同治理,在管理上不够完善,无法使得社会保障公平有效的运转。

3、资源共享意识薄弱,阶级利益固化

京津冀政治和经济的红利有明显偏差的存在,势必会造成人民心中的不平衡。而既得利益者在已有的阶层会本能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发展不能建立在牺牲河北经济和环境的基础上,同时对河北人民的医疗教育和人力资源等拒之门外。各地区相互分割的社保制度非常不利于人员的跨地区流动。

三、京津冀社会保障协同发展的出路探究

1、加快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区域协同的管理机构

要消除城乡的壁垒,中央政府须承担起主要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在不同社会保障项目中的责任,明确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力求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需建立专门负责京津冀社会保障事务的机构和京津冀异地社保缴纳和结算平台,加快区域间的协同治理,建立事务决议机构,专职专责。二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投入,可对流动人口,失业工伤人口,异地就医人口采取倾斜措施。三是加强监督管理,监督社会保障基金的发放和落实,监督城乡统筹进程的发展。提高管理效率和能力,保障民众依法享受社保的权利,增强社保基金运行的透明度。

2、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提高管理水平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发展不均衡导致社会保障的政策暂时不能实现全国范围的统筹。由于京津冀的特殊地理位置和互相渗透的经济发展的问题,导致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完全割裂开来看待,需建立高于省级的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一是建立社会保障异地就医的医保政策。有效衔接京津冀区域的政策制度、技术标准、手续规程等,尽快实现异地常驻人口、异地务工人员、旅游急诊患者的异地就医不用愁,医疗保险报销便捷。二是统一社会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和计算办法,建立社会养老金统筹账户,优化养老金异地支取政策。三是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的转接手续,清理京津冀间互相冲突的法规政策,创新社会保障异地转移接续办法。发挥政府对京津冀社会保障资源的统筹协调功能,平衡三地的社会保障资源配置。

3、树立资源共享意识,破除群体利益固化的藩篱

京津冀区域作为全国政治权力中心和经济共享重点示范区,应首要解决人的本位主义思想。政府应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工作,各地各部门要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宣传京津冀社会保障一体化带来的福利会惠及每位民众,准确解读各项政策,回应群众关切,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舆论氛围。还应组织业务培训工作,各级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对不同层次的业务人员展开培训,有效资源共享,协同管理京津冀三地的社会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蕙芸.京津冀签署合作协议——三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实现深化合作[J].中国工人,2016(12):46.

[2] 杨健.京津冀社会保障协作:制约因素与策略选择[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18(02):49-54.

[3] 郑功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消除社会保障服务的政策壁垒[J].中国人大,2017(15):42-43.

[4] 周波,张文玲,张国栋,余艺.京津冀社会保障区域一体化研究[J].知识经济,2017(24):23.

[5] 单丽,曾珍.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城乡一体社会保障共享研究——以医疗保险协同发展为例[J].决策探索(下半月),2017(04):24.

作者简介:

尹越(1991.10—),女,汉族,籍贯:河北唐山人,华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學位,专业:公共管理,研究方向:社会保障。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社会保障京津冀
新时代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
京津冀协同发展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模式探讨
四种社会保障体系生命周期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