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进厂打工的大学生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8期
关键词:厂里工友工厂

在深圳、东莞等城市的厂区街道、人才市场,随处可见招聘学生工的信息以及前来寻找工作的大学生。这些进厂打工的大学生大多来自西部地区的县城乡镇,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或是为了打发漫长的假期,他们来到陌生的沿海发达城市,体验新鲜的打工生活,感受独立赚钱的成就感。

无奈的选择

每年春节,那些从深圳、东莞打工回乡的青年,总爱跟同龄人或弟弟妹妹们说起在外地打工的生活,讲些有趣好玩的事情,尽管有时也会吐槽工厂工作的枯燥和劳累。

家在桂北农村的李文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读大一,在他看来,这些年轻人的吐槽和抱怨更像是一种彰显独立自由的炫耀,昭示着他们的工作所在地——那些沿海发达地区和家乡的不同。

对于更多农村地区的大学生而言,进厂打工其实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蒋芸家在桂林市阳朔县农村,父母多年前离家去广东顺德打工,留守在家的她只能趁暑假去看望父母。从初二开始,妈妈便让她利用假期到厂里帮工,还能挣些零花钱。“我觉得家里的经济条件不怎么好,如果放假去玩自己心里会感到不安。”

钱并不好赚

因为是短期的暑期工,很多大学生在面对工厂或是中介公司时,都是弱势的一方,在薪酬待遇和劳动保障方面往往面临很多不确定的情况,甚至会掉进各种“坑”。

田帅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读大一,来自单亲家庭的他为了减轻母亲的经济负担,在亲戚的介绍下进了深圳一家电子厂打暑假工。

在工厂里和多数初中都没毕业的工友一起工作,大学生的身份并没有给田帅带来任何的优势或便利,反而让他感到不自在。论工作能力,他对流水线工作的掌握程度全然不及熟练工;论人情世故,初来乍到的他根本无法融进厂里的熟人圈子,时常会感受到工友对自己的疏离。

“大学生在工厂里,别人会觉得你很另类,会给你‘贴标签’,时间长了你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很差劲。”田帅说。

一次他做工时,车间班长突然着急地跑过来,找他这个大学生帮忙处理电脑上的数据,田帅没几下就帮班长解决了问题。

帮了班长几次忙之后,田帅感觉到工友们开始慢慢地接受他了。

感悟和思考

对于这些大学生来说,进厂打工只是人生中短暂的一段插曲,但这段经历给他们成长带来的感悟和思考,是更为宝贵的财富。

蒋芸的父母在她幼时就外出打工,小时候,她经常因为爸妈生活费给得少、对弟弟偏心等小事跟他们吵架。但是去广东的工厂工作后,她看到了父母的工作环境,看到父亲为了多挣些钱同时打两份工,她逐渐理解了父母,“他们真的是经济压力很大,留我在家外出工作也是迫不得已”。

3年前,蒋芸从家乡的小村庄考上了广西大学,尽管旁人很羡慕她的大学生身份,但她也时常会内心彷徨。大三暑假,蒋芸到电台实习,妈妈听说她实习没有工资,在电话里说她还不如去厂里工作。但蒋芸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反抗这种观念,她拼命读书,就是不想重复父母的命运。

但真正接觸社会后,蒋芸发现:一个大学毕业生刚出来工作,也就能拿到三四千元的工资;而进一家好一点的工厂,月收入高的能达到五六千元。现实有时也会让她感到不自信,让她对自己当初那分坚持感到有些迷茫。

大学生韦丽莹在流水线上工作时,不少同龄的工友常常羡慕她可以在学校读书。刚开始,韦丽莹总是想当然地回应说,只要努力,你们也可以利用休息时间学习提升自己啊。

但在厂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韦丽莹强烈地感受到,工厂会把人的惰性放大数倍。每天经过长时间机械化的劳作,下班回到宿舍,她只想一头躺在床上玩手机和睡觉,完全不像在学校时,会考虑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新的技能充实自己。

在深圳一家工厂里打工的黄燕说,进厂打工的这段经历,让她突然觉得能读书学习是这个世界上最轻松最幸福的事情,也让她对自己的未来选择更加坚定、更加清晰,因为她明白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摘自《中国青年报》,文中大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厂里工友工厂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倪进明
春·工友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生意太差
下坡时会遇见他们
植物工厂
不教技术只要钱
向“桥”里的工友们看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