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逻辑模式在社会工作项目评估中的应用

2019-09-10 23:02赵文丽郭志洪吕琴琳
青年生活 2019年36期

赵文丽 郭志洪 吕琴琳

摘要:本文主要探究了程序逻辑模式在社会工作项目评估当中的应用,以“拾荒跑团”环保主题公益服务项目为例,从项目的处境分析到问题界定,再从资源投入到具体的服务实施干预,运用程序逻辑模式,从3个核心与8个步骤来探讨项目评估的内容,以判断该模式的实际适用性。

关键词:程序逻辑模式  社会工作项目  项目评估

程序逻辑模式源自于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架构,亦即在探究方案的投入、活动、产出、成效及影响力这一流程及彼此之间存在的联结,程序逻辑模式让方案策划者能够理性的探究和处理某一社会问题、设计合理的服务流程与工作,同时又能持续管控服务提供的品質与成效,且可确认服务对象因接受服务而带来的正向改变或受益程度,以及证明问题因服务提供而获得缓和和缩减的程度。

一、程序逻辑模式的3+8架构

程序逻辑模式其自身的架构及基本逻辑,为了更好的理解及探讨程序逻辑模式,我们可以把其分成“3个核心”和“8个步骤”进行探讨。

三个核心:

1.方案的基础:处境分析、问题界定、需求评估及假设/理论基础。

2.方案所规划的工作:资源投入和活动及服务。

3.预期达到的成果:服务成效及影响力。

(二)八个步骤:

1.处境分析:根据现实观察及相关信息对于现实性情景的基础性认识,并且对于该处境进行客观描述。

2.问题界定:对处境分析中出现的现实情况进行问题的思考,界定由现实处境所产生的问题。

3.需求评估:根据问题界定中所呈现问题进行评估,可以较为简单及容易的理解为解决现实处境所产生问题的工作方向。

4.假设/理论基础:从众多假设/理论基础中选取有用的假设/理论基础作详细参考,并用作活动推行或达致成效的理论依据及方向。

5.资源投入:为达致初定的成效及完成一系列有关联的活动,资源的投入包括人力、物力及财力。

6.活动及服务:为达致初定的成效所推行的活动量及形式。

7.服务成效:精细处境分析后可初步设定活动的成效,并可为成效的短、中、长期定位,制定成效指标。短期性成效是主要是知识/技能/态度或引发的关注;中期性的成效是作出具体行动或行为的改变;长期性的成效是情况得以达致整体的改善和产生深远的影响。

8.影响力:除了服务对象的改变外一些更大的成效,通常是在服务结束后进行的。

二、程序逻辑模式在项目评估中的应用,以“拾荒跑团”环保主题公益服务项目为例

项目简介:本项目通过采用plogging“慢跑+捡垃圾”相结合的方式,将健身与环保相结合,发展一支具有绿色工作模式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并开展慢跑拾荒行动,清理社区、城市公共场所的垃圾,通过人影响人,生命影响生命的方式,让更多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队伍中来,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乱丢垃圾行为的发生频率,从而达到美化环境、提升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处境分析(包括问题界定、需求评估和成因分析)

针对深圳生活垃圾排放量逐年递增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有深圳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很多外来人口前来打拼,人口素质参差不齐,环保意识比较淡薄,有乱丢垃圾的习惯,给环境造成了很大压力。如果通过提升人们的环保意识,减少乱丢垃圾的行为频次,可以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量,缓解生活垃圾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二)假设/理论基础

本项目基于绿色社会工作理论,强调社工为了有效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冲击,就必须对人文社会与自然环境予以全面的关怀,视人与自然为一种平等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本以环保为切入点,将人转化为垃圾分类的重要资源,强调人对自然的责任。

(三)预期成效

预期成效是基于问题的关键性成因来制定,具体制定如下:

短期成效:提升至少50名参加者环保方面的知识;提升至少50名参加者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

中期成效:提升至少50名参加者的环保意识;减低至少50名参加者乱丢垃圾行为发生频次。

长期成效:促进深圳至少5个社区、2个公园的垃圾减排量减低。

(四)资源投入

本项目拟投入50名志愿者,50套志愿者衣服和帽子,500张环保宣传折页,拾垃圾道具至少50套,以及其他活动道具等。

(五)项目计划

项目计划的设计是基于项目预期成效来设定的,每一个预期成效均需要有对应的服务计划去回应,具体设计如下:

1.宣传活动2场,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建立微信交流平台。

2.环保宣导活动2场,提升参加者环保方面的知识和处理垃圾的方法。

3.环保主题培训2场,提升参与者环保意识,减低参加者乱丢垃圾的频次。

4.“慢跑拾荒”活动6场,前往社区和公园开展拾荒行动,让参加者体验垃圾清理的难度,提升环保意识,降低垃圾减排量。

(六)活动推行及检视外在因素可能对活动成效的影响

上述各项活动按计划加以推行,周期为一年,有关长期性的成效则在所有活动完成后半年便要作出衡量。各项活动推行期间,工作员须定期检视外在因素可能对活动成效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并在有需要时对活动量、资源投放或活动的成效作出适当的调整。

(七)衡量成效

1.本项目的产出为90%的环保志愿者参加环保宣传和主题培训活动;85%的环保志愿者参加“慢跑拾荒”活动。

2.本项目的短期成效体现为在3个月内,95%参加者了解至少2点环保方面的知识,96%的参加者掌握2个正确处理垃圾的方法。中期成效体现为在6个月内,98%的参加者有意愿进行垃圾分类;90%的参加者乱丢垃圾行为发生频次降低。长期成效表现为在12个月内,深圳的5个社区、2个公园垃圾减排减低25%。

三、程序逻辑模式在社会工作项目评估中运用的总结和反思

1.这个模式更适用于长期的服务项目,能够更好地评估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成效和长远影响力。

2.在使用程序逻辑模式去做项目评估时特别需要注意此模式中各个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此模式强调以需求满足和解决问题为导向,问题、需求、原因的分析极为关键的。基于分析以设计预期成效,而后设计整体服务计划。各个部分环环相扣、紧密相关,这才是“程序逻辑”模式的精髓。

3.“有计划的介入带来有计划的成效”。这是在运用程序逻辑模式时非常重要的体会,程序逻辑模式不只是一种评估方式,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更关注预期的/计划的成效,强调社会工作的服务介入应该是有计划的,这是社工专业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