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林学基础研究及其发展

2019-09-10 07:22郭春娟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32期
关键词:我国发展

郭春娟

【摘 要】现阶段,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林业工程的发展也突飞猛进。林学专业是我国森林保护专业的重要内容,它肩负着新时代实用性林业科技人员和技能型管理人才培育的重担。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开始对人才的综合性素质、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创造能力都给予更高的标准。根据国家最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当前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首先培育学生掌握林学基础理论知识、基础操作技能,其次,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功底强、技能操作熟练、思想政治素养高,且具有创新实干精神的技术性人才,同时,还要加强培育具有能适应农林业、生态环保业和城镇建设管理等行业内进行森林培育、林木资源经营和管理、经济林栽培、资源开发及利用、森林生态建设等工作的综合性人才。

【关键词】我国;林学基础研究;发展

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林业与生态建设的重视,林业工程项目相继实施,林业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不断拓展,研究队伍渐趋壮大,研究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规模扩大,林学学科得到迅速发展。由此提出制定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开展重点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重点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建立品牌与特色学科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学术交流,加强涉林学科信息化管理等学科体系建设思路和具体措施。

1当前林业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林学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运用功能,它面向基层组织和企业培养具有可指导农林业生产的应用型人才。当前我国的林业专业实践教学因受制于传统教学理论和现实条件的制约,还有诸多明显的不足。

1.1政策因素,专业受限

因受国家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影响,林业专业课学时受到较大压缩。例如,新的林学专业门类增多,但专业学习时间却出現大幅缩减,而缩短的学时又较多的集中在实验、实践等环节,造成林业专业学生实践参与机会减少,实践能力无法获得有效提高。

1.2教育观念陈旧,阻碍专业发展

传统教育往往比较注重应试培养,很多地方存在只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的教学偏差,对于实验用的教学器材和设备投入较少,即是实践课程有所涉及也只是老师的一人讲评,学生依然不能动手操作。由此导致出现很多的“高分低能”毕业生,无法满足专业技术行业的人才需要。

1.3实践教学方法上的缺陷。

首先,实践教学中惯用的单科实习法,让实践教学受制于孤立的知识学习而无法做到多学科知识的交融,使得学生的学习面非常狭窄,知识点很少,学习缺乏系统性和外在联系,非常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实用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中因采用比较死板的教学模式,造成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学习积极性大受打击,严重阻碍了林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学科的发展。

2优化措施分析研究

2.1我国国情变化对学科体系发展的影响

从一定层面上概括,我国国情变化大致有:一是在经济与环境的冲突性选择中越来越倾向于环境以及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选择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二是中国正在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大了林业服务于城镇化的比重。三是中国地域和地带的多样性和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各地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将长期存在。但国家战略和总体趋向是缩小“三大差别”平衡地区发展。四是更加关注国家理性和发展观念的重建,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依法治国等。五是市场经济体制和全球角色定位。六是我国资源短缺、人口众多,经济发展阶段性高能耗、高污染等特点,生态环境脆弱问题多样化等情况对林业及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加强涉林学科信息化管理

在新的发展阶段,学科建设出现人才汇聚、技术集成、知识汇聚、资源汇集等新的显著特征,学科体系的结构正从以学科单元为主向以学科单元、学科交叉、学科会聚的多元结构转变;学科建设的管理正在从单一垂直管理模式向垂直、横向、交叉并存的多元化管理模式转变。随着涉林学科类型、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于学科建设管理工作的高效性和规范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国家林业局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大量数据的重复采集与不共享,学科建设数据难以实时动态掌握,致使对涉林学科建设的指导工作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开发涉林学科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建立起涉林学科建设信息管理系统,将有利于提升对学科建设,特别是局重点学科建设指导和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开展学科评估工作;有利于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水平的提高。

2.3加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革新

实践教学及实习运作模式革新是提升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革新需要加强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需要广大教师认真分析教学事例,学习和引入优良的教学模式以丰富课堂内容增加教学品质,促进学生知识理解,提升教学成效。比如,实行“教习-学习-实践-反思-检验-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递进式模式,或者,采用多学科、多层级、多方位的立体教学,已达到关联更多,获取更多的实效。同时需要恰当的运用研究性实验教学方法,重点针对植物病理学、林木危害防治、植物管培等课程内容的知识进行有机组合、演示和验证。从实际的研究结论来揭示知识的内在真理,以结果指导教学设计指导教学方向。让学生明白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其次要注意深入实地,践行实践。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入林木病虫害重点区域,进行调研,采集病害标本,通过分析和实验检测论证病害发生的原因和特点,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病害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实践,借助生物技术科技或者化学药剂以及高新技术防治装备进行林木护理实践。以此丰富教学内容,体现实践精神,培育实际动手能力,也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深化。

结语

教学改革最终是要体现在教学实践里才有意义,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在传统灌输式教学中是无法实现的。林学专业的研究性实践教学目标是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即,在培养学生学习林学和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林业技术训练,使其具有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勘查规划、森林培育、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管理等实践方面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金超.林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科创前沿,2016(5):23~25.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

猜你喜欢
我国发展
区域发展篇
智能网络电视机顶盒对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