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代保山张氏父子研究”看地方文学研究的价值

2019-09-10 05:30孙丽丽
青年生活 2019年31期
关键词:南园张氏父子

孙丽丽

摘要:对于文学发展相对滞后或者缺乏地缘优势的研究者来说,地方文学的研究反而更具优势和价值。本文试图以“明代保山张氏父子研究”为例,从地方文学研究的价值进行探析,分别从梳理地方文化发展脉络,推动地方文化发展;以诗证史,补充正史中的不足;展现地方文学创作实绩,推动地方文学史与创作成果的研究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希望更多的研究人员参与地方文学研究。

关键词:地方文学研究;明代保山;张氏父子;价值

中国文学博大精深,所以古外今来的文学史著作,没有哪本能做到全面透彻的分析与兼容并包的论述。对于研究者来说,中原主流文学的研究需要诸多有利条件。例如,需要研究者具备系统全面的古典文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累积,需要研究者对研究命题进行穷尽式的资料收集,这一点尤其制约文学研究的成果,因为开展此项工作,需要周围配备综合性图书馆、研究所、档案馆等机构以获取所需材料,需要有相关的学术团体或个人能提供一定的研究方法、学科理论或者技术支持等等。也就是说,需要一定的地缘优势。这些对于文学发展相对滞后或者缺乏地缘优势的研究者来说,相对困难。除此之外,中国文学中重要作家及作品的研究成果趋于饱和,也是需要正视的问题,督促着广大研究者需将研究视角转向更为广阔的地方。所以,现在,已经有很多研究者自觉地转而关注地方文学研究,并越来越多的从中发现了中原主流文学界尚未触及到的有价值的研究课题。本文以“明代保山张氏父子研究” 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地方文学研究的价值。

1、梳理地方文化发展脉络,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进行地方文学研究,必定需要进行地方文化发展的探析,这本来就是地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名人往往会参与一些地方事件,或在某些方面有所作为,也成为我们探究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风俗民情的重要考量。张氏父子从先祖一代戍滇时,本为卫籍(即军籍),但是明代卫籍主要由长子继承,其他子女可以做其他方面的发展,再加上朱元璋时期就加大了边疆地区的文化教育的力度,张家自张志淳父亲张昺一代便走上了读书的道路,这也成为我们研究明代边疆地区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佐证。对张氏父子生平、年谱的研究,也使我们对明代时期社会中宦海沉浮、民生疾苦的社会现实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对明代針对西南边疆地区的“石祸”等重要历史事件有更加清楚的了解,也看到杨慎戍滇后终生未得大赦的悲凉及他戍滇期间对云南文化做出的重要贡献,这些都是地方文化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2、以诗证史,补充正史中的不足。

中国的文学中不乏针砭时弊、关心民生的作品。这些作品本身具有特色,同时还有以诗证史的重要作用,很多历史事件或野史得以通过这些文学作品得以保留,极大地弥补了正史的不足。朝廷史官在撰写史书时,常常要考虑统治阶级的地位与利益,所以很多问题不能秉笔直书,于是很多历史事件并不能进入到正史之中。文人在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常常是对自己所闻所见所感的记录,经过艺术加工后,某些正史中无法记录的时间却在文学作品中得以保留。张氏父子的作品就集中体现了文学的这一重要贡献。张含的诗中多有记录“石祸”的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宝石谣》,杨慎称为真诗史也,并写作《宝井篇》与其呼应,成为反映明代永昌社会现实的双壁。张志淳现存的《南园漫录》(十卷)是随笔式的杂谈,却记录了很多重要的史料,有很多精当的辨析,例如对云南漆齿、金齿、银齿的辨析;对教育读物《千家诗》、《古文珍宝》在明代社会的流传情况等的研究,都足以补史之不足。张志淳的《南园漫录》也因此得以入选《四库全书》,成为云南明代唯一入选的文学家。张合的《宙载》(二卷)记录的也都是交游期间、为官期间随笔式的所见、所闻、所谈,“大之朝廷宪典、人物名器,小之耳目习常、闾阎技术,言言根极理奥,可以挽事态,可以淑人心,可以参往轨,可以范来学”⑵文卷七P10,,文学作品证诗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

3、展现地方文学创作实绩,推动地方文学史与创作成果的研究。

通过研究,梳理出的张氏父子的创作成果极其丰富。张志淳著有《南园漫录》(十卷)、《南园续录》(十卷)、《谥法》(二卷,又称为《宋明谥法》)、《南园集》(六十卷)、《西铭通》(一卷)、《永昌二芳记》(三卷)、《春园诗》等;张含著有《春园诗》、《张子小言》、《禺山诗》(四卷)、《吟遂卷》、《贵精集》、《乙未吟》、《艰征集》(一卷)、《张愈光诗文选》(八卷)、《禺山文》(即《禺同山人文集》)、《禺山癸卯诗》、《遁野荒音》、《张禺山戊巳吟》、《张愈光近稿》(即《张子近稿》)、《潏艇霭乃》、《禺山律选》、《张氏集》、《张含诗集》(四卷)、《铁桥诗选》(一卷)、《张氏诗文选》、《张禺山先生诗选》、逝世前还留无题诗一首;张合著有《贲所诗文集》、《台阁名言》(六卷)、《宙载》(二卷)等。另外在《永昌府文征》和其他诸如《升庵著述序跋》中,还有张氏父子三人的很多散见的文章,其中多是描写地方风物的作品,是地方文学创作的典范之作。张氏父子三人的作品中,有的虽然已经亡佚,但是能展现保山,乃至云南的文学创作情况,以及对后世其他作家及作品的影响,应当成为云南地方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命题,开展相应的学术研究。

综上所述,地方文学研究的开展是好事,但是也要注意其中的诸多问题。一是要注意资料的挖掘,增强保护意识;二是要注意与主流文学的交互融合,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三是要注意对地方文学地位的判定,不宜压制,也不宜拔高,要秉着客观、科学、严谨的态度;四是地方文学研究还缺乏一定的团体与科研成果支持,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可操之过急。但是,地方文学研究是地方研究人员的宝藏,挖掘得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只要方法得当,就一定能出好的成果。作为地方研究人员,有义务主动涉猎这些领域,在能力所及的地方,丰富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永昌府志(杂纪志·轶事)〔M〕.光绪十年(1884年)重修版.

(2)李根源辑.永昌府文征〔M〕.昆明:腾冲美利公印版,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

(3)张福三主编.云南地方文学史(古代卷)[M].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

(4)李春龙,江燕点校.新纂云南通志[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5)孙秋克.明代云南文学研究[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南园张氏父子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晤橘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南园诗社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父子PK秀
“妻管严”沈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