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赏析

2019-09-10 07:22钱芳邓桂花
收藏家 2019年3期
关键词:白文纸本扇面

钱芳 邓桂花

吉林省博物院藏《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于20世纪60年代收购于北京市文物市场(宝古斋)。册中收录清代“四王吴恽”六家中王晕作品3件,王原祁和恽寿平作品各1件,另有高简、戴熙、徐枋、吴鼐、李育5人作品各1件,共计10帧扇面集成一册。在本院所藏诸多明清书画扇面中,这件《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品相好而画功精湛,汇集名家笔墨,是院藏书画扇面系列中比较重要的一件,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1.高简《江南春色图》扇面(图1)

《江南春色图》为纸本,设色,绘江南春色小景。画面布局疏朗、错落有致,笔触轻灵脱俗,用色雅致。虽是寻常小景,却能令观者神清气爽,犹若游于其中,触目所见,是淡淡的绿柳、点点的桃花;远山近水,空灵而明媚,春意盎然。款署“江南春色,仿赵大年似禹功年兄,高简”。钤“高简”白文印一枚。右下角钤“琅嬛仙馆藏扇”朱文印,为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收藏印。

高简(1634~1707),字澹游,号旅云、一云山人,江苏苏州人。能诗,工山水,画法元人,尤喜倪瓒。高简最擅长作小品画,笔墨间无习气,是清初一位别具特色的画家。

2.王犟《松壑云泉图》扇面(图2)

《松壑云泉图》为纸本,设色,绘高山雄浑、松林茂密,山间瀑布奔流、烟云缭绕,构图饱满,用笔细密沉实,加之用色偏重于青绿,方寸之间似有磅礴之势,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山水画功力和艺术情趣。款署“松壑云泉,仿赵承旨笔,恭祝崇翁老先生大寿。壬申初夏,虞山后学王翚”。钤“石谷”朱文印一枚。题款中的“壬申”年应为1692年,时作者61岁。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王翚是清代著名画家,与王鉴、王时敏、王原祁并称“四王”,属于当时的主流山水画家,影响甚大。其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善于学习古人,功底深厚,并能在某种程度上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评者公认其作品中有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风格。 《松壑云泉图》虽仅是小品扇面,但也时时体现出这种风格特色。

3.王翚《拟赵大年江乡清夏图》扇面(图3)

纸本,设色,绘江南水乡夏季小景。构图别致,以坡岸边的一条小径连接近景和远景,小径旁竹柳摇曳,仿佛清风习习;小径尽头连接着一带茅屋,周围荷塘环绕,杂木丛生,稍远处烟云若有若无,似乎为这随处可见的江南小景增添些许仙灵之气。此图中很少见到程式化的用笔,花青和淡淡的赭石渲染出清新的格调,是王翚小景山水中的精品之作。款署“赵大年江乡清夏,写赠载文年世兄并正之。癸巳清明前三日,海虞耕烟散人王翚”。钤“王翠”白文印、 “石谷”朱文印各一枚。引首钤“上下千年”朱文印。左下角钤“长口周氏鉴藏”白文印,为清代学者周寿昌收藏印。题款中的“癸巳”年应为1713年,时作者82岁。

4 王翚《采菱图》扇面(图4)

纸本,设色,绘江南采菱小景。画面上山峦耸立、巨木成荫,山林间数座亭台屋宇,这些景致虽然占据了大部分空间,但最精彩之处却是一小片湖水之上的三只采菱船,船儿小似圆盆,船中采菱女子仅仅勾勒出身形,已是极为生动,为整幅画面增添了无限生机。用笔设色皆娴熟而有新意,是王翠山水小品中富有意趣的一件佳作。题款“湖州秋水玉泠泠,湖州女儿出采菱。梭船荡浆红泼剌,阿姐唱歌教妹应。隔溪小阁带醉凭,移坐下风宣远听。白石翁题采菱图诗,己丑春仲呈芳洲老友先生正,王翚”。钤“石谷子”朱文印、“王翠之印”白文印各一枚。右下角钤“秋鹤”朱文印。

图中所书采菱诗,为明代吴门巨匠沈周所作, “诗极新艳,音节可歌”,与此图相应,诗情画意,颇为感人。题款中的“己丑”年应为1709年,时作者78岁。

5.恽寿平《国香春霁图》扇面(图5)

《国香春霁图》为纸本,设色,以没骨法绘兰竹。笔墨灵动洒脱,用色清淡明丽,既生动又雅致,寥寥数笔却活色生香,隽秀出尘,彰显一代花鸟画大师的独到之处。款署“国香春霁图,征抑道兄清赏。恽寿平”。钤“寿平”白文印、 “正叔”朱文印各一枚。左上角钤“岳雪楼”朱文印,左下角钤“孔氏”朱文印、“少唐审定”朱文印各一枚;右下角钤“怀民珍秘”朱文印、“庚拜所藏”白文印各一枚。

恽寿平(1633~1690),名格,字惟大,后改字寿平,以字行。号南田。恽寿平是清初著名的花鸟画家,开创没骨花卉一脉的独特画风,在当时和后世都有深远影响。

从收藏印鉴可知,此图曾经是清末广东四大藏书家之一孔氏兄弟的收藏。孔广镛(1816~?),号怀民,广东南海人,实业家孔继勋长子,与弟孔广陶(号少唐)藉父遺绪,好学嗜古,锐意收藏,孔氏“岳雪楼”古籍、书画甲于粤地。

6.王原祁《仿一峰老人笔意山水图》扇面(图6)

此图为纸本,墨笔,绘仿古山水。画面虽小,但笔墨苍劲浑厚,皴染自如,意境渺远。款署“庚寅秋日,仿一峰老人笔,为履老年道兄寿,王原祁”。钤“王原祁”朱(白)文印、“麓台”白文印各一枚。引首钤“峭倩”朱文印一枚。题款中的“庚寅”年应为1710年,时作者69岁。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原祁是王时敏之孙,于习画一途上得天独厚,家学渊源,又精研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擅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在“四王”中影响较大,且受皇室青睐,政治地位显赫,是清代早期画坛正统派中坚人物。 《仿一峰老人笔意山水图》为仿黄公望笔意所作,虽是小品,但笔力淳厚无比,是为其特色。

7.戴熙《秋陂萧爽图》扇面(图7)

《秋陂萧爽图》为纸本,墨笔,绘秋山小景。纯以水墨皴写,润泽浑厚,与隐现金黄色的鱼子金纸面相映,别具风韵。款署“秋陂萧爽,拟董思翁生辣之作,少梅仁兄属,醇士戴熙”。钤“戴熙”白文印、“醇士”朱文印各一枚,左下角钤“何必见戴”朱文印。

戴熙(1801~1860),字醇士,号榆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当时的“四王”派系山水画已渐成衰微之势,戴熙被认为是“四王”以后的山水画大家。主要师法王翠,布局稳妥,干笔皴擦和水墨渲染都颇有功力。

8.徐枋《仿关仝笔意山水图》扇面(图8)

《仿关仝笔意山水图》为纸本,墨笔,绘山水小景。通篇以淡墨绘出山石、树木、流泉、茅亭等常见景色,水面泛起层层波浪,皴写细致。虽用淡墨,但笔力劲健。款署“甲子夏日,仿关仝笔意画于涧上草堂,俟斋徐枋”。钤“徐枋之印”白文印~枚。 “甲子”应为1684年,时作者63岁。

徐枋(1622~1694),字昭法,号俟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明末清初画家,入清后隐居于天平山麓“涧上草堂”。其山水画取法董源、巨然、荆浩、关仝,亦宗倪瓒、黄公望。

9.吴鼒《枯木竹石图》扇面(图9)

《枯木竹石图》为纸本,设色,绘枯木竹石。湿笔淡墨写竹树石,绿竹点缀,有隽雅之致。款署“元人本,抑庵作于邗上西园待鹤径”。钤“吴鼒之印”朱(白)文印。

吴鼒(1755~1821),字及之,号抑庵,安徽全椒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工书画,擅花卉,笔意清挺,有明代陈淳笔意。

10.李育《雉鸡图》扇面(图10)

《雉鸡图》为纸本,设色,绘野雉一对,旁为山石流水,绿草茵茵。构图自然得体,用笔灵动松爽,草叶禽鸟均以没骨法为主,略加勾勒,用色清灵淡雅,生动有致。虽为小品扇面,但布置精巧别致,用笔亦妙,充分体现了李育在花鸟画上的造诣。款署“己丑秋曰为荫山一兄雅正,竹西弟李育”。钤“梅” “生”朱文印各一枚。

李育(生卒年不详),字梅生,江苏甘泉(今扬州)人。光绪三十年(1904)尚在。工人物、花鸟、杂品,“其写意花卉木石,能综各家所长,脱略高浑,下笔甚捷,有心手相和色墨并施之妙”。

关于李育的生卒年《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愈剑华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注明其生于1843年,卒年不详。但本院另有一件李育的《山中试茗图》扇面,落款署“道光乙酉岁,为麓庵仁弟疋正,梅生育”。按“道光乙酉”为1825年,则李育不可能出生在1843年。本件<雉鸡图》署“己丑”年款,查1825年上下,最接近的己丑年为1829年。结合本院所藏另一件李育作品《溪汀垂钓图》落款: “乙亥秋色平分之月,江都李育画并题”,最接近1825年的“乙亥”年为1815年。据此,推算《雉鸡图》的创作年代为1829年,比较合理。

明清两代文人用扇以折扇居多,在其上题诗作画、应和往来,是传统“扇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古代成扇,不乏扇面扇骨俱佳者,但成扇频繁开合或长期折叠,皆不利于其长久保存,故流传下来的成扇很多以“扇面”的形式保存。以吉林省博物院为例,院藏数百件成扇中,绝大部分为近现代,极少古代成扇;而装裱成扇面的则数量不少,基本可分为书法和绘画两种,其中《吉林省博物院藏明清扇面展》是本院交流展经典项目之一。藏品以單件扇面为多,扇册较少,扇册有集一人作品者如《清顾麟士山水扇面册》,也有集各家作品者,如本文所述的这件。

《清代画家山水扇面册》汇集了清代几位著名画家的扇面佳作。其中王荤的《松壑云泉图》《拟赵大年江乡清夏图》《采菱图》和恽寿平的《国香春霁图》,堪称是两人小品画中的精绝之作。王荤的3件山水,皆作于60岁以后,笔法精熟,于咫尺之间营造出高山大川之势,气度非凡。 《国香春霁图》虽笔墨简淡,但特色鲜明,独树一帜,充分体现了作者脱尽习气、淡然天真的绘画理念,是一幅有代表性的花卉小品,彰显出画家在花鸟画领域的卓越之处。高简的《江南春色图》整体笔调轻快,画面上青山绿水,清新明媚,与其惯常所见深稳、冷隽风格略有不同。徐枋、吴鼐和李育的画作流传不多,此册中收录的作品,无疑是可供研究的一手资料。

猜你喜欢
白文纸本扇面
《岩高千尺虎》
扇面山水
有趣的羽扇
精巧扇面画
《鹿语系列之二》 纸本设色
张顺琦作品
郭诗奇美术作品展示
扇面等式
“新金融商品教父”跳海:照搬“喜新厌旧”走向绝路
十个骨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