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歌自苦,垂老漂泊恨

2019-09-10 07:22朱志林
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悲秋岳阳楼杜甫

朱志林

一、通过图、联、诗,了解诗人。

师:同学们,读一则对联。(展示: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部沫若)

师:一幅画,两副对联,一看便知是谁。(板书:杜甫)读了这副对联,你们一定觉得杜甫的一生都是非常苦涩艰辛的,其实不是,他有一个天才的童年。(展示: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壮游》)

师:他有一个快乐的少年时代,那时的杜甫和你们一样天真、快乐、顽皮。(展示: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百忧集行》)

师:其实杜甫还有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时代。他二十五岁漫游齐越,至山东兖州探望父亲,登临泰山,曾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师:杜甫的艰辛从他壮年35岁开始,困居长安,受尽屈辱,他曾在诗中这样写道: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师:诗人真正的灾难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公元756年8月,杜甫闻听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只身投奔,中途被安史叛军抓获,押至长安,从此与家人天各一方,他在诗中这样写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

二、学习《登高》

师: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诗,是“安史之乱”后,诗人漂泊西南,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所作。请看第一首: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谁来给大家朗读一遍?谁再来朗读一遍?想一想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杜甫怎样的情感?

师:其实,如果同学们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首诗中有两个字最能表达诗人的内心世界。(板书:悲)

师:孩子们,九月九日重阳登高,杜甫悲什么呢?请看前四句,想想杜甫悲什么?

生:从“万里”看出诗人悲自己远离故土,远离家乡。从“常作客”,可以看出诗人悲自己长年漂泊在外,居无定所。“百年多病独登台”,悲自己年老多病孤单寂寞。“艰难苦恨繁霜鬓”,悲自己生活艰辛,才五十多岁竟然满头白发。“潦倒新停浊酒杯”,悲自己身患重病,虽然满腔愁绪,竞不能借酒消愁。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生读)

师:两句话,28个字,句句是悲,字字是泪,谁再来读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读,一起感受一下杜甫那无尽的悲伤。(生自由试背此四句,再齐背。)

师:“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悲秋,公元767年秋天,这一天是重阳节,长年漂泊在外的杜甫独自一人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望远,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读读后四句诗,你头脑中浮现出秋天怎样萧瑟的景象?

生:那又大又急又冷的江风吹乱了杜甫的白发,诗人不由得打了两个寒战。听到了山中猿猴那催人泪下、令人不寒而栗的声声哀鸣;看到了那在大风中艰难飞行的鸟儿、那一望无际的树林中漫天飞舞的枯黄落叶、那波浪翻滚,一去不复返的滔滔江水。

师: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风急天高,猿声哀鸣,诗人感受到的是——风大浪急,鸟飞难进,诗人感受到的是——万物凋零,落木萧萧,诗人感受到的是——滔滔江水,一去不返,诗人感受到的是——

师: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诗中的悲哀,读出诗人内心的凄凉。(指名读)

师: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兩句抒情,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悲哀、凄凉。让我们一起连起来读读这首诗。

师:能背吗?自己在下面试试。(生自由背,再齐背。)

师:安史之乱之后,尤其是晚年,杜甫远离故土,到处漂泊,艰难苦恨,他为自己的苦难而悲哀。(板书:悲己)

三、学习《登岳阳楼》

师:杜甫自己生活艰辛,但他绝不仅仅哀叹自己命运的坎坷,他时刻关注着自己国家,为自己苦难的国家而担忧。(板书:忧国)

师:公元768年12月,杜甫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到了湖南岳阳。一天,他登上岳阳楼,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八百里洞庭。他吟出这样的诗句,一起读: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师:神往已久,今天终于如愿以偿,诗人心境如何?

生:开心,兴奋,欣慰。(师指名读。范读,再次指名读。齐读。)

师:“吴楚东南坼”,怎样一幅景象?

生:浩瀚的洞庭湖向东南延伸,硬生生地把本来连在一起的吴楚大地撕开,分成了两块:吴地和楚地。

师:诗人怎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同学们想象一下,当时诗人站立在岳阳楼上,登高望远,到处都是无边无际的洞庭湖水,天地万物都好像漂浮在水中,日夜浮游。

师:谁来读读?读出诗人的兴奋,读出八百里洞庭的气势磅礴。

师:诗人登高远眺,心境何等之畅快,但这种畅快很快消失了。(展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

师:孩子们,“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人想到了什么?

生:亲朋好友各奔东西,音信全无,自己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相伴。

师:但最让诗人伤心的是什么?(戎马关山北)孩子们,要想理解诗人的内心,一定要了解那段历史。安史之乱从公元755至763年结束,整整八年,大唐帝国元气大伤,唐朝西部边境的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乘虚侵扰,攻城略地,烧杀掳掠,无恶不作。公元768年,吐蕃又派重兵攻打大唐西北边境,连陷数州,进逼长安,大唐王朝风雨飘摇。西北地区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饥寒交迫。想到苦难的国家、苦难的人们,诗人还有心情欣赏眼前的美景吗?他站在窗前,眺望京城,老泪纵横。

师:下面,我请两个人读,一个人读一二两行,一个人读三四两行。看看他们有没有读出诗人心境的变化。(师指名读。范读,再次指名读。齐读。)

四、信念坚定

师:不管自己的经历多么坎坷,生活多么苦难,也不管国家经历多么磨难,人民遭受多么艰难,诗人心中有一种信念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他坚信自己的国家是不可被征服的。(展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师:这是诗人坚定的信念,再读。

师:大唐王朝就像北极星一样不可动摇,西山的吐蕃、回纥,你们这些强盗,不要来侵扰我们了。诗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也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对自己的祖国,对祖国的人民,他永远充满了信心。(展示: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登楼》)

师:今天我们就学到这里。下课!

(作者单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猜你喜欢
悲秋岳阳楼杜甫
孙高华
古人为什么喜欢“悲秋”
新语
登高
诗“画”岳阳楼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观五朝岳阳楼
绝句
不经意诞生的经典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