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长、最深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完成

2019-09-10 07:22
科海故事博览·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对流左撇子航次

国内最长、最深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完成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牵头的一次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实验已在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陆坡—洋陆过渡带—北部洋盆完成。探测海底电磁场源,再将测量数据进行成像处理,就可以推知海底深部的地质构造。此次探测剖面测线长度超过300千米,最大投放水深近4000米。实验航次首席科学家及IODP 367航次首席科学家孙珍研究员说,此次开展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实验,是为了深入研究南海陆洋转换的岩石圈薄化特点和岩浆活动过程。“为了获得剖面海底以下的电性结构,我们先后沿着大洋钻探主剖面投放了30个实验站点。”实验航次执行首席邱宁介绍,本航次持续42天,中间还遭遇到2019年第9号和第10号台风,但全体科考队员克服困难,坚持完成了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此航次采用的是国内自主研发的海底大地电磁仪器,实验的成功为继续提升海底大地电磁仪器性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本次探测是国内目前为止观测时间最长、观测深度最深、观测剖面最长的海底大地电磁实验。

多晶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可塑性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刘家平团队发现了多晶金属化合物在无错位的情况下存在可塑性。位错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从几何角度看,位错属于线缺陷,可视为晶体中已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分界线,其的存在对材料的物理性能尤其是力学性能具有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对金属的延性和机械强度至关重要。

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找到了一种金属间化合物SmCo5,它可以在没有位错的情况下承受较大的塑性应变:这一发现结果首先在仿真中进行了預测,而后在实验中得到了验证。研究团队深入研究了SmCo5,其空间群为P6/ mmm。通过MD模拟表明,这种材料在没有位错的情况下可以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通过研究晶粒尺寸与强度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SmCo5具有大区间的显著HP反向关系,这与金属系统中的典型观察结果形成了鲜明对比。据悉,这一发现对提高稀土永磁体磁能积和矫顽力有重要帮助。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恒星物理组郭飞、李焱等人通过模型分析,计算了小质量恒星内部的对流核超射。李焱介绍,在恒星内部,浮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的地方会产生对流运动,恒星内部的这种对流运动是湍流运动。对流运动可以使得恒星内部发生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李焱在之前的工作中提出应用k—ω模型来处理对流超射区的物质混合,k—ω模型基于流体动力学方程,因此它不只可以用于对流区,也可以用于对流超射区。

研究团队将k—ω模型用来处理小质量恒星内部的对流区和对流超射区。他们发现在恒星对流核内部,物质是完全混合的。而在对流超射区有两个混合区组成,一部分是完全混合区,一部分是部分混合区,通过k—ω模型分析得到了小质量恒星对流核超射区的大小。郭飞介绍,如果应用k—ω模型进行计算,使用经典模型计算时出现的半对流问题就不会出现了,同时他们也用k—ω模型定标了经典超射模型中的经验参数的值。这一系列的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云南省基础研究项目的支持。

左撇子基因与脑中语言区域有关

据外媒报道,英国科学家首次识别出与左撇子相关的基因区域,而这些基因区域与大脑内的语言相关脑区有联系。在他们发现的4个基因区域中,有3个跟参与大脑发育和结构的蛋白质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蛋白质与微管有关,微管是细胞骨架的一部分。细胞骨架的作用是引导人体内细胞的构建和功能。通过对大约1万名参与者进行详细的大脑成像,研究人员发现,这些遗传效应与大脑中的白质束差异有关,白质束包含大脑内连接语言相关区域的细胞骨架。

研究发现,在左撇子实验的对象中,左右脑的语言区域以一种更协调的方式相互交流,这或许表明,左撇子在执行语言任务时可能具有优势。但他们也强调,这些差异仅被视为平均情况,并非所有左撇子都是如此。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左撇子患帕金森病的概率极低,但患精神分裂症的概率要高一点。但他们也指出,这只是一种简单的相关,没有因果关系,研究这些基因关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严重的疾病是如何发展的。

猜你喜欢
对流左撇子航次
不要纠正左撇子习惯
JG/T221—2016铜管对流散热器
平板电视电源热设计研究
国际左撇子日
左撇子
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法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
巧化糖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