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析

2019-09-10 07:22王静
学业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高校

摘要:有效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办出特色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转型高校内涵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是双师认定标准及政策不明确,教师实践能力欠缺,对此,有必要探索和创新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市场需求的导向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认可,这对高校的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新形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

(一)“双师型”素质认定标准参差不齐

高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于“双师型”素质教师认定有一定的偏差, “双证型”的教师只不过在“实践”理论上有所提高,但是还未达到“双师型”中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要求。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也不一定具备有“双师型”素质。教师在企业完成实践锻炼之后并没有相关的考核,因此很难断定教师是否锻炼了较强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师来源单一

高校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直接进入。这些教师没有真正接触过该专业的实践工作,在实践动手能力较为薄弱。即使是进行“双师型”素质培训也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必须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否则所有的培训都是形式。实践技能的获得是在岗位上经过长期、反复的练习,不断积累经验而获得的能力。而高校的“双师型”素质培训远达不到上述标准。

(三)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欠缺

虽然有些院校从企业引进部分兼职教师。这部分兼职教师有着较强的基础理论和丰富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由于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教学理论知识、欠缺教学能力,不能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和互动,不能将自己深厚的知识理论和超强的实践能力有效的传递给学生,达不到教师应具备的教授能力。

(四)政策条件引导有偏差

高校教师职务评审条件引导有偏差。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评审过分强调论文发表、课题研究及其他学术成就,而且还要求要满足一定的数量。因此高校教师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科研论文的撰写上从而弱化了教学实践环节。在职称考核时,实践能力往往容易弱化甚至是被忽略,从而造成了教师没有意识去提高实践能力。

(五)学校缺乏长远战略考虑

高校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考虑。一方面,学校开设一些专业有时是因为一时热门,没有进行长远的战略考虑。急于完成专业开设的条件,盲目引进相对应的师资,当热门专业“降温”后,生源减少时,这些专业就面临着转型等情况,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培养就没有坚实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随着高校愈来愈受到重视,生源规模扩大,但是师资队伍却没有得到扩大,专任教师承担繁重的教学工作,很多教师表示已经没有精力在花费大量时间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

(一)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与制度

国家或者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尽快明确并建立认定“双师型”教师的标准,高校也可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现已出台的政策,制定适合于本校的标准,为教师提供努力的方向。

在高校内部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与行业企合作,建立不同产业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规定教师利用寒暑假或者学期中的时间,保证教师能够定期到企业一线进行实践性培训,深入了解行业需求、岗位要求。为落实这一制度,可建立企业实践考核制度,在职称评定岗位晋升上作为必備条件之一。

(二)拓宽人才引进机制

应该坚持学历加实践的标准,从行业企业一线招聘经验丰富、实际操作水平高的技术人员任专职或者兼职教师,聘请行业企业有影响力的专家、大师、工匠为兼职教师,对于特别优秀的能工巧匠可以降低学历门槛,拓宽高校的人才引进通道。

(三)调动企业积极性,深度校企合作

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深度校企合作,建立教师实践基地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推进教师和企业人员双向交流合作,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企业人才到学校进行兼职任教,让学生具备社会需求跟得上时代步伐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师应终身学习,紧跟时代步伐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问题,就要从源头着手,让教师主动情愿地成为“双师型”教师,变被动为主动,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主动适应新形势,弥补知识的不足,加强培训学习,定期参与企业实践,掌握前沿动态,丰富和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双师型”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决定了高校必须培养复合型的应用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充分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没有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施教学,高等教育在教学教改课堂教学、实践性教学、招生、就业、设施建设等方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空中楼阁。只有真正培养和发挥“双师型”教师的作用,才真正抓住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切入点和龙头。

参考文献:

[1]左瑞红.论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继续教育研究,2017(6):87-89.

[2]关颖婧,邹林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06-108.

[3]欧小军.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身份焦虑及其文化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 (2):107-110.

作者简介:王静(1988-),女,北京,北京联合大学,本科,初级职称,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高校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