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019-09-10 19:36陆海香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信任自主学习兴趣

陆海香

摘 要: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的皇后,蕴含着说不完的神秘与精彩。初中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无不例外的具有这样的特点,且与生活密切联系着,数学课蕴含着特有的生活魅力,它应当是学生普遍喜爱的课程,是学生乐意参与的一门课程。可是每当老师激情洋溢的讲解一个知识点或是评析一道数学题时,总有那么一些学生不经意间走了神,问之,则曰“枯燥无味”或是“听不懂”之类云云,学生自己很苦恼,老师也困惑不已。本文正是针对这一普遍现象,重点讲解 “尊重和信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用快乐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习”等五个重要方案,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转被动为自主学习。

关键词:兴趣;自主学习;信任;活动;课外学习

兴趣是一切学科教学的生命力。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他们就有了自发地吸收知识和营养的需求。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他们会在知识的王国里自动地捡起财宝,他们永远不会疲倦。即所谓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生是在一种感兴趣的状态下学习的,就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他们会感到兴奋和快乐的学习,显示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老师:记住,成功的喜悦是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它可以不时地促进学习的欲望,请记住,无论如何不要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任何巧妙的教育措施,都无济于事。

然而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往往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我们应当找到适当的方法激发和唤起学生的兴趣。

一、尊重和信任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情感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与教学效果之间起着潜在的“媒介”作用。调查显示:“学生在学校不喜欢课程的首要因素不是课程的压力,而是师生关系。学生需要老师的信任、鼓励和欣赏。”任何的教学目标只有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没有真正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协调好师生关系,充分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对话,如:“谁想谈谈……”“请告诉我……”“请上台展示……”等许多更多,而且课堂提问我尽量做到公平、公正,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不冷落任何一个学生。课后,我经常和我的学生聊天、运动,寻找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我既及时了解到学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给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壮了胆,可谓一举两得。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与他们交朋友,使这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学依赖于真正的尊重和信任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表达出积极的求知情绪,才能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二、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总是发生在一定的情况下。离开某个场景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就会变成被动的水和没有根基的木头。心理学家已经证明,在中小学中,那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直观、生动、实用的,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理解兴趣。这要求教师使用物理演示、表演、语言描述和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提供文本、图像、动画、图像和声音来创建一个友好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唤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情绪。《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数学教学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中创造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带着生活情境问题进入课堂,让他们觉得我们所学的内容与生活的现实紧密相关,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不等式的性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一位父亲带着上小学2年级的儿子,都从一楼进入同一电梯,父亲的身高为a,儿子的身高为b。顯然,a>b。如果电梯同时上升5米,那么父亲的高度记作a+5,儿子的高度应记作b+5,学生们根据的生活经验得出父亲仍然高于儿子,即a+5>b+5;如果电梯下降4米去地下室,这时父亲的高度记作a-5,儿子的高度记作b-5,他们根据生活经验依然得出父亲高于儿子,即a-5>b-5。通过这样的与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原本较难理解的不等式性质1就得到了简化,通过学生们进一步的探讨,很容易地得出了不等式性质1的内容。学生理解容易了,运用起来也就较为灵活和准确了。

三、动手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类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尤其强烈。它还具有特殊的推广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提供充足的材料、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各种自我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使学生能让眼睛、耳朵、嘴、手和其他感官一起使用。在情绪波动的“一波动乱,一波起伏”中,积极参与,积极发展。

陶行知先生说过手和脑是生命的两大财富。双手和大脑一起工作,这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双手和大脑的使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合作学习的操作和实践,发现规律和方法,实现知识再创造。如,在教学《三视图》一课时,我让学生首先摆放自己准备好的立方体小块,减小问题的难度,再根据直观几何体得出三视图。化难为简,化抽象为直观,这样逐渐形成对几何体三视图的认识。反之,要求根据所提供三视图恢复几何体的原形一例中,学生们利用身边的教学具,更是积极参与动手操作,通常根据一组三视图,他们可以摆放出很多个不同的几何体。学生们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得出答案,他们热情高涨,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了,同时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自发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四、用快乐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常,学生对于数学的看法总是枯燥无味的,不如语文的艺术性,没有历史的趣味性,缺乏物理化学的可操作性。但是在数学教学中,如果创设了一个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情境,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被激活了。在进行《代数式》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大家熟知的一首儿歌“1只青蛙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青蛙8条腿,扑通、扑通2声跳下水……”这首儿歌学生们耳熟能详,热情高涨,再往后,数字越来越大,为了能够明确的表示其中的规律,很自然的引出了一个具有一般性的字母,他们很快地融入了“代数式”的学习之中。

五、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学习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生命的浩瀚,数学教育的浩瀚就应该是广阔的。因此,数学教学应该把课堂拓展到课堂之外,探索各种数学教育的环境,拓展学生学习的世界,让学生在广阔的数学世界中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发布直方图”后,刚好临近期末,我让学生评选出班级中的“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他们就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民主投票,列出准确的频数分布表,合理分析,民主评选产生了班级的优秀成员。这一活动设计,不仅解决了班级的评优任务,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更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了民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心中形成了民主意识,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数学教学就是要不断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科发展意识,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创造力。为学生营造广泛多样的自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自主发展,使每一堂数学课都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新数学课程标准》

[2] 《数学课程标准解读》

[3] 傅道春 《教育学——情境与原理》 教育科学出版社

[4] 黄希庭 《心理学——学习与应用》上海教育出版社

[5]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

猜你喜欢
信任自主学习兴趣
表示信任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