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联合肠外肠内营养序贯疗法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血糖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2019-09-10 19:37贾英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3期
关键词:序贯疗法肠内营养脑出血

贾英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序贯疗法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血糖变化及营养状况的研究及影响。方法:采用54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序贯疗法)和对照组(根据医疗工作者的经验自行调整肠内肠外营养的应用),每组27例。治疗30天后对其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1)常规监测患者09时.13时-17时-21时-01时-05时各时间点的血糖数值;(2)患者的营养状况的评估,包含营养监测组合:血红蛋白(HGB)、白蛋白(ALB)、及血清总蛋白含量(STP)、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三头肌肌围(MAMC)。结果:观察组的血糖监测结果显示比对照组血糖监测结果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观察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血糖治疗及管理中,早期肠内肠外营养序贯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减少血糖升高引起的并发症,并且使患者营养状况得以提高保证其良好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序贯疗法;脑出血;肠内营养;血糖

严重脑出血患者常伴有神志不清,不能自主进食,需行肠内和或肠外营养支持,维持和病情相符的营养代谢。而在应激状态下此类患者肠胃功能降低,营养耐受能力差,常合并消化道并发症。在脑出血昏迷初期,本身就会导致机体基础代谢率升高,以及负氮平衡代谢紊乱、应激性高血糖、脱水等,所以更加需要得到良好的营养支持。与此同时,有研究表明,序贯肠内营养疗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调整负氮平衡和机体内稳态的稳定,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神经和机体功能恢复以及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脑出血昏迷患者进行肠内肠外营养序贯疗法,对54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分析研究来观察其血糖的变化及营养状况的效果观察。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4例,平均年龄(56.5±6.5)岁。随机分为肠内肠外营养序贯疗法观察组27例和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27例。观察组,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6.3)岁;对照组,男性9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55±6.7)岁。人选病例条件:①患者GCS评分<8分且昏迷時间超过24h;②既往无糖尿病病史及其他影响代谢的内分泌疾病;③不能自主吞咽;④患者血液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无急腹症以及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两组的年龄、性别组成和脑出血量及人院后血糖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研究方法观察组第一天使用肠外营养支持(PN),第二天开始使用肠内营养(EN)1/6量,逐渐加量,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每天增加1/6量,其余则通过肠外营养(PN)补充,至治疗后第14天完全肠内营养(EN)支持。对照组开始采用肠外营养(PN)支持,至治疗后14天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

营养支持详情:a、肠外营养方法:采用脂双能源方式,糖脂比例为1:1,静脉用氮0.15g(kg·日),氮源为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脂肪液体应用脂肪乳注射液(C6-C4);所给的含糖(包含羟乙基淀粉)及盐液中按比例输入含有胰岛素、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等各种液体,静脉留置通道输注。b、肠内营养方法:治疗前期24到48h内留置鼻肠管或胃管并二次固定,确定鼻肠管或胃管位置后开始输注肠内营养混悬液,每日晨7时开始,最开始40ml/h,500ml/d;由专用营养输注泵和专用营养泵管24h持续注入,逐渐增量至120ml/h,2000ml/d。能量的需量根据Hams-Bencdict公式推算静息消耗(RME),根据患者GCS评分、心率(HR)和病后天数(DSI)用Clifton公式推算出每天的热能需要量(GCS≤7分,%RME=152-14GCS+0.4HR+7DSI;GCS=8分,%RME=90-3GCS+0.9HR。

营养监测组合:治疗后第1天、第13天、第15天、第28天,检查血生化一次(包含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3统计学方法数据用x±s表示,用t检验。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血糖变化结果,在经过30天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较为稳定且维持在正常水平范围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观察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主要对其常规查血结果中HGB、ALB、STP治疗前后的对比,以及对TSF和MAMC的监测来判断患者的营养状况,在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2例腹泻,对照组发生9例腹泻,其他无明显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且腹泻发生率相较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有研究显示,脑卒中发生后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15%,1周后可上升至30%。低营养状态往往进一步造成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患者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因而,对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应早期行鼻胃管肠内营养,纠正患者负氮平衡,改善营养状态,同时,可降低脑卒中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脑出血昏迷患者合理应用EN有很重要的意义,也是最优先选择。另外,大量研究表明,危重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情况直接与其预后有关。脑出血是重症疾病的一种,多数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血糖水平升高的情况。此研究表明,合理应用肠内肠外序贯疗法对脑出血昏迷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得到有效控制,甚至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水平,能有效预防因血糖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昏迷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肠外序贯疗法,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更好的维持并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积极影响,能提高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猜你喜欢
序贯疗法肠内营养脑出血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中成药序贯疗法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床边胃镜下置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护理
消化道肿瘤术后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效果研究
经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应用及护理体会
循证护理在严重烧伤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