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模式的改革发展

2019-09-10 19:57宋梦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期
关键词:养老模式改革发展

宋梦杰

摘 要: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中国的养老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发展。通过对国外养老模式的研究发现,欧美国家的养老模式逐渐走向成熟。本文将借鉴德国住区式养老和居家养老护理型的养老模式,发展和改革中国养老模式。

关键词:养老模式;住区式养老;居家养老护理型;改革;发展

“养老”一词在最近几年常被提起,究竟其原因,在于全球的老龄人口在不断的增加,逐渐走向老龄化的社会,所谓人口老龄化,国际上公认的定义是指社会中≥60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10%,或≥65岁人口超过总人口的7%。联合国最新统计,目前全球老龄人口总数已达6.29亿,平均每10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或60岁以上的老人。至达2050年,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亿,占总人口21%,并将超过14岁以下儿童人口的总数。百岁老人将从2002年的约21万增长到320万。就中国来说,从2013年开始,每年进入退休年龄的老人数量不少于1700万,而新增的工作人口却不多于1300万,人口红利首次转变成人口负债,并且这种趋势至少持续25年,老龄化速度正在递增。据国内官方数字统计,目前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2.03亿之多,老年人口占比将年均增长16.55%,2040年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将达28%左右。

一、德国养老模式

德国是目前全球老龄人口较多的国家之一,因此该国的养老模式的发展也较为成熟。德国的养老模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在这一点上与中国养老模式一样,但德国的居家养老模式发展的完善度却远超中国。

首先,“居家养老”的模式发展。老人居住在自己的家中,依托周边的养老机构,进行居家养老,养老机构提供上门护理服务,并提供日间护理中心和短期托老服务。例如在护理机构每天早晨派人员上门为护理老人进行日常护理,在洗漱早点完毕后,老人可根据需要去日间照料中心。在那儿通常有针对老年人的不同活动,如朗诵,唱歌,记忆训练,下棋打牌和做蛋糕等。回到家后的晚饭洗漱及上床又由上门护理服务来完成。而部分老人在亲戚朋友不在的情况下(如外出旅游)或自己刚从医院回家需康复阶段,可进入短期托老所,享受为期最多两个月的短期托老服务。

而且,这些老人中,以独居为主,不管是青年还是老年,德国人都有固定的诊所和医生。由于医患关系相对固定,所以医生对患者的情况非常了解,能及时、准确地给患者治疗。而且独居的老人家里一般都安装有紧急呼叫设备,直通救护中心或医院。这种模式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保障,是他们能够更好的享受老年生活,更是讓外出的子女能够安心。

德国的养老还有一大特色——通过“储蓄时间”计划获得社区养老及居家养老中上门护理时间,老年人在不脱离原有社区人际关系同时享受养老院的护理服务。老人生活在社区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每天或者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护理人员上门进行护理,这样老人既享受了服务又不脱离原有社区的人际关系,社会义工也会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各种服务。在德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可以通过到养老机构提供各种无偿护理服务,来进行“储蓄个人护理时间”的计划,以备自己将来需要时可以将这些时间提取出来免费享用,这也是大量德国老人可以享受社区养老或者居家养老的最主要原因,有大量的德国年轻人愿意以义工的方式来进行“储蓄时间”计划,使得德国养老具备大量的义工参与,从而降低专业养老机构的人员压力。

德国的养老模式在居家养老这方面具有先进性,尤其是看护,这也是中国养老模式中所欠缺的。

二、中国养老模式改革发展

从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阶段来看,时间线可以细致地划分为2013年养老产业启动元年、2014年政策密集出台年、2015年消化吸收落实年以及2016年养老产业全面开放年。从养老模式来看,主要分为三种: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的家庭观念较重,因此人们倾向于“居家养老”,然而,据调查大多数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处于“空巢”状态,子女太过繁忙而无暇顾及家里老人。因此三种模式中居家养老占比最高。

从居家养老模式的角度看,自1979年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今,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开始步入老年。他们与自己多儿多女的父母不同,唯一的子女将承担赡养他们的重任。现在,越来越多的家庭将出现4个老年人、1对夫妇和1个孩子的“四二一”结构。而且由于子女的工作等原因会与老人产生距离,导致出现“空巢”老人的现象。况且就目前而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值取向和开放的现代社会里,竞争又赋予了人们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极端追求个人利益促使亲情淡化,自私冷漠,客观上导致家庭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料的能力越来越脆弱,家庭养老功能日益萎缩。子女的看护不周,导致亟需大量专业的看护人员,以保证能够在紧急时刻给予老人的一定的照顾,尤其是家里有半失能或失能老人。在这种情况下,专业的上门看护人员显得特别重要,也是目前中国所欠缺的。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模式各个方面的发展都不健全,根据调查发现,即使存在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但大多数人老年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会选择家庭养老,因此,居家养老的问题亟待解决。

三、如何借鉴德国的养老模式

德国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而中国的养老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德国养老模式在结构上与中国相似,因此,德国的养老模式能够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尤其是居家养老方面。

德国的居家养老是居家养老护理型模式,其中社区养老中的“住区式养老”也有居家养老的一些影子。从居家养老的角度,我国可以在独居老人的家中安装紧急呼叫设备,直通救护中心或医院。而且,安排一些医生定期上门为失能老人检查,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定期免费为他们体检。要有专门的看护人员培训机构,为那些“空巢”老人提供服务。

无论是居家养老还是“住区式养老”,我国需要做的是培养专门的看护人员以及定期有医生对老年人的身体进行检查,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老年人每次看病的都是同一个医生,这样有助于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以保证对症下药,病情得到及时医治。

同时,一个体系的发展不仅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更需要结合本国国情。通过当代社会的发展,更好的布局和促进养老体系的的建设和发展,从容不迫的面对老龄化社会的严峻形势。

猜你喜欢
养老模式改革发展
区域发展篇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图说共享发展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