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

2019-09-10 07:22赵银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3期
关键词:脑出血高血压

赵银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均采取手术方法治疗,于术后根据不同治疗方法非常关键,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康复治疗,对比评价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和生活功能(Barthel)评分情况。结果:通过对两组在接受康复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比较,观察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

结论: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期着重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关键词: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康复治疗

脑出血是脑实质的血管破裂出血,多发于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急、病程长、并发症多、恢复慢、死亡率高及致残率高的特点,具有手术指征和及早施行手术,可挽救病人生命。为了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近年来我院除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外,积极开展该病的早期康复治疗,在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和提高劳动能力方面收到良好效果。本文将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相关的康复治疗手段进行评价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术后病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分析对象,其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2.5±6.5)岁。所有患者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语、昏迷现象,严重者还伴有偏瘫。

1.1.1临床表现。评价标准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拟定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对侧完全或不完全偏瘫68例,病侧瞳孔散大22例。病程:发病6h内入院30例,发病7~24h入院40例,25h~5天入院10例。

1.1.2头颅CT扫描血肿部位及血肿量基底区出血60例,出血量40~130ml,其中18例出血破入脑室,丘脑出血10例全部破入脑室,量50~80ml,皮质下出血8例,量50~80ml,小脑半球出血6例,量10~20ml,脑室内出血15例。

1.1.3根据术后康复治疗方式的差异,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经统计学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临床表现、分级、出血量、發病时间等因素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手术方法。本组30例为急诊手术治疗,其中钻孔微创血肿抽吸引流+尿激酶溶解术10例,开颅小骨窗微创血肿清除术25例,开颅大骨窗血肿清除术15例。

1.2.2对照组患者在术后接受的是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即当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进展后进行相应的肢体功能恢复训练,训练内容包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语言能力训练、步行训练、站立平衡训练、坐起训练、床上运动等。观察组除了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外,还进行了相应的西药治疗,即使用维生素、脑复康、抗生素、西咪替丁、20%甘露醇等对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进行预防和处理。

1.2.3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建立数据库,通过t检验分析,P0.05),但在接受康复治疗后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2]。由于脑细胞会在脑出血后受到严重损伤,加之血块中凝血酶的毒性作用以及脑部血流量下降的影响,大多数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都会出现语言、行动能力下降等症状,进而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抢救治疗,病情趋于稳定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可减轻脑水肿,降低颅高压,保护脑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血肿的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神经功能重组的能力。因此,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可以预防压疮、呼吸道和泌尿道的感染、深部静脉炎和关节挛缩及变形等并发症;减轻偏瘫典型的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维持患者的关节活动度;这些对日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好的基础,创造了好的条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1肢体功能的康复。被动运动,病情稳定后,应早期进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韧带弹性与活动度,改善肌肉营养状况,增强肌力[2]。首先对全身肌肉特别是瘫痪肢体关节周围肌力较弱的肌群进行按摩,由远心端向近心端,由轻及重缓慢进行。

3.2主动运动。患者神志清楚后即可开展床上主动运动。鼓励病人加强健肢运动,尽快利用bo2barth握手治疗,以健手带动患手上举30~120度,保持5~10min。下肢靠健手下协助进行屈髋、屈膝及抬离床面运动。健肢协助患肢外展、内收。患者平卧于床,双足抵住床。

3.3语言功能的康复。语言功能障碍导致患者沟通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严重影响病后生活质量。

3.3 改善肌力的训练 在肌力训练中可着重进行健侧肢体的肌力练习,通过健侧抗阻力促发引起的联合反射,诱发患侧无力肌群的萎缩。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上、下肢的肌力训练,并以多轴位、多关节、多组肌群参与多综合肌力练习,取代单轴位、单关节、单肌群参与的肌力练习,也可坐站练习,上下楼练习等。但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旦出现肌痉挛应立即停止训练。

3.4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对全瘫的肌体应帮助患者做被动练习,轻瘫的肌体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1)被动练习进行顺序:上肢为手指--手腕--肘--肩关节;下肢为足趾--踝--膝--髋,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由小关节到大关节的顺序进行练习,3次/天,20分钟/次。目的是防止关节粘连。(2)被动练习时注意事项:在进行被动活动时,各关节活动范围不宜过大,不要牵拉关节,尤其是肩关节很容易发生半脱位和损伤,在做髋关节被动活动时,初期幅度不宜过大,而做曲髋曲膝位时,应防止髋关节向外侧倒,以免损伤髋关节或内收肌群,而且活动时要避免快速用力的牵拉,以免造成关节、韧带的损伤。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术后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但如果在进行肢体功能恢复治疗的同时配合药物治疗,则能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升[3]。总之,早期预防全身性合并症,早期进行运动疗法,早期促进言语功能康复,早期进行心理治疗等,有利于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钛.现代偏瘫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05-264

[2]方燕南,林健雯,黄如训,等.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4):263-266

[3]张兆波,江明庆,王世富.脑内出血的现代处理[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10

猜你喜欢
脑出血高血压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中的预防
教你这样“制服”高血压
颅内减压技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Hold住,你的血压!
高血压界定范围
再发性脑出血25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
高血压病人怎样选择气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