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

2019-09-10 07:22王宏哲
青海湖 2019年3期
关键词:乡政府弹弓

柳村乡政府驻地在紧挨着柳村北边的公路上。从柳村出来,经过收购站,再往西路过农机站、木器厂,紧挨着的就是乡政府了。乡政府的水泥门柱和院子里的老房子一样,在1983年初冬下午的阳光下毫不领情地黯淡着。只有门柱上新换的牌子白晃晃的,衬托得“柳村乡人民政府”几个红字端端正正、喜气洋洋的。

咋不叫柳村公社了?光武听见明理大惊小怪地咦了一声,紧接着就蹦出了这句莫名其妙的話。他把身上的黑布棉袄裹了裹,脖子往过扭的时候头上的棉帽帽耳一忽闪,就像是两只振翅欲飞的怪鸟。他朝乡政府门口的牌子看了一眼,又朝明理看了一眼。明理那时候仰着个脑袋,脚踮着,一会儿瞅瞅那个牌子,一会儿又朝院子里张望着。他的臃肿的棉裤自甘堕落地下坠着,和棉袄的接合部就出现了漏洞,有一绺白肉不失时机地露出来,明晃晃的。光武听见明理说,不是一直叫柳村公社么,咋换成柳村乡政府了?光武朝地上吐了一口。光武说,你管他呢,你就是爱操闲心。明理回过头茫然地看了光武一眼,目光又转向乡政府门口了。你走不走?光武说,你不走你等着老管来收拾你吧。光武一提老管,明理的双脚才动开了。他一边往光武跟前走,一边说,别提老管,你一提老管我就想吐;我能把中午吃的饭全吐出来。光武把明理的肩膀一揽,两个人并排往前走。光武高高大大的,看起来已经像是一个像模像样的半大小伙了,而明理要瘦小些,脑袋勉强能抵到光武的眉梢处。他们在1983年的柳村乡街道上并肩走着,老管的名字就像是一把嗑不完的瓜子,从这边嘴扔进去又从那边嘴吐出来,没完没了。

见过老管的人,几乎没有不把老管当做领导的。他长得高大,身上的蓝布中山装纽子扣得整整齐齐的。尤其是到了冬天,一件黄军大衣在肩上披着,手往腰间一叉,站在门口威风凛凛地盯着进出的行人。那个谁,谁,说你呢,东张西望地胡看啥?走快,走快,慢吞吞的,你以为是在逛会呢?老管脸阔,嘴大,两只眼睛不知道怎么回事,一个大而圆,另一个则反其道而行之,小而眯,一副想睁不想睁的样子。他手叉着腰吆三喝四的时候,被吼的人往往就被震住了,先是一哆嗦,继而侧着脑袋偷偷地往他脸上看。看着看着,就把老管的身份看出来了。看出了就嘀咕,咋呼啥?不就是个门卫么,还手往腰里一叉扎个领导势。

很像领导的老管作为门卫是尽职尽责的。尽管看起来像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谁要是认为他对待工作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他肯定是大错特错了。有一回,公社礼堂放电影,光武和明理躲在人群里往进混。眼看着都踏进大门里了,老管却不失时机地把他俩揪住了。揪住也就揪住了,问题出在光武的求饶上。光武说,进都进来了,你就睁只眼闭只眼让我们进去吧。老管好像是愣了愣,紧接着那只小眼睛就极不服气地往大睁了睁。老管说,咦,奇了怪了,还真是奇了怪。来,来。老管把光武和明理朝一边拽了拽,说,站好,站好,站这里让大家好好看看逃票的好下场。

光武和明理站在大门边,来来往往的人们好奇地朝他们身上看。老管,这俩小子咋回事,是不是溜进来偷啥东西了?有个人这样问老管,老管故意不说话,只是极不耐烦地摆摆手。光武明显受不了了,趁着老管背过身,他给明理使了个眼色,两个人撒腿就要跑。刚刚迈出没一步,老管的两只手就把他们拽住了。老管说,往哪跑?老实点!

后来,老管大约想到了一件比让光武和明理老是站着更有意义的事。他扭着脑袋朝院子里看了一圈,就从墙角拿来了两把笤帚。你,你。老管把笤帚给他们怀里一人塞一把。看见没?昨晚风大,树叶刮了一地,去给我扫干净;扫不干净,你们谁也别想走。老管说这话的时候昂着头,背着手,吐出的每一句话就像是一块块冷硬的石头。是明理先屈服的。明理仰着头看了看老管,又侧目看了看光武,就弯下腰在地上扫开了。光武好像哼了一声,唰唰唰,也在地上扫开了。

他还背着手。明理说,他凭啥还像领导一样背着手。呸,恶心,恶心死了。明理朝地上吐了一口,有一些唾沫星被风一吹就吹到了光武脸上。光武在脸上抹了一把,瞪着明理说,你还说?他让扫地你不还是乖乖地扫?我……明理说,我那叫英雄不吃眼前亏。等着吧,有机会看我咋报仇,你看我咋报仇?光武用肩膀扛了扛明理。光武说,行了行了,别只顾着说老管了,你忘了咱们是来干啥的了?明理在嘴角擦了擦,眼睛就朝前方看了看。十字路口那儿没有几个人,卖瓜子的那聋哑人好像是睡着了,他在摆放瓜子的架子车旁坐着,扣着棉帽的脑袋缩在棉衣领子里,隔一会儿点一下,隔一会儿点一下。卖饲料的胖子正在帮一个女人把一袋饲料往自行车后座上绑,不知道他说了一句啥,那个女人嘎嘎地笑了几声。东边小食堂的女老板倚在门框上朝外边探着头,嘴里嘟囔了一句啥,很快地就缩回去了。西边修理铺的门口则仰放着一辆自行车,墙上挂着的车胎车链子在昏黄的阳光下无精打采的,风一吹动一下,风一吹动一下。

你看。光武对明理说,你看见没?明理直了直腰,抻着脖子朝光武手指的地方看了看。明理说,啥,你让我看啥?光武侧过脑袋剜了明理一眼,说,看啥?咱来弄啥来了?你往修理铺看。明理扯着脖子又看了看,说,修理铺,修理铺好着呢,没有啥啊?光武把明理朝路边一棵树下拽了拽,光武说,老冀,老冀呢,老冀不在呀。明理好像这才明白了光武的意思,他看了看光武,说,就是啊,这个老冀,按说这个时候是应该坐在门口干活的,他跑哪去了?光武瞪了瞪明理,说,情况有变,看起来咱们得调整计划见机行事了。调整计划。明理看着光武,嘴一咧,脸上就有笑意了。还见机行事。行啊你,咋听起来文绉绉的。光武推了明理一把,去去去,什么时候了,还这么多闲话。

光武和明理的这一次行动是蓄谋已久的,行动的对象当然是老冀的修理铺。这不是因为他们和老冀有仇,而是因为老冀那里有他们急需的东西。那段时间光武突然对弹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这种兴趣又不可避免地传染给了明理。一阵狂热之后,他们很快就被面临的实际问题难住了。皮子,皮子从哪来?弹弓架还好说,木的上树去找就行;要铁的,找节八号铁丝自己做就可以。可是,皮子就没那么容易了。起初的时候,他们想到了卫生院里输液的皮管,但那些皮管被医生们宝贝似的藏着,他们能看到的就是插在病人身上的,但总不能直接从病人身上拔吧?后来,他们又想起了明理家的那双皮手套。明理妈妈替人接生的时候老戴那双皮手套,明理见过,光武也见过。那皮子好呀,不但薄,韧性还好。光武对明理说,要是用它来做弹弓,那简直是太好了。光武说好,明理却说不好。明理说,我要是把那双皮手套给毁了,你看我妈会不会把我的皮给揭了?不好,不好,再想再想。想来想去,光武就想到了老冀的修理铺。那一天,光武恍然大悟地对明理说,你说我咋就没想起老冀的修理铺,修理铺里有呀。明理说,修理铺?你说修理铺?光武说,对呀,你想想,修理铺是干啥的?修自行车的吧,他要补胎,要换气门芯,你说还能没皮子?明理张大嘴巴说了一声噢,马上就拍着手支持光武的提议了。可是,光武自己却忽然泄了气。光武说,唉,你知道冀红和老冀是啥关系?明理眼睛眨巴着看光武,说,冀红是谁?我管冀红和老冀啥关系!光武摇着脑袋,若有所思地朝四周望了望,说,冀红和我是同桌,她是有名的母老虎。

母老虎?明理眼珠转了转,哈哈哈就笑了,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明理抹着眼泪说,就是去年拿着笤帚把你撵得满操场跑的那个?就是那个揪着你的耳朵让你乖乖求饶的那个?哈哈哈,我看你是看上她了,你八成是看上她了。光武脸涨红涨红的,说,我看上她,我会看上她?我看上、看上谁家的老母猪也不会看上她,那么高,那么壮,力气那么大,根本就不像个女的。明理一看光武急了,就止住了笑,说,我看不要紧,咱是偷偷摸摸地去,老冀又不认识你,她咋能知道?光武想了想,还是有些犹犹豫豫的。明理说,你还担心啥?你再婆婆妈妈的,我看你就是看上她了。光武呸呸呸吐了几口唾沫,说,修理铺就修理铺,不说了,就是修理铺。

接下来,他们就这次行动的具体步骤进行了周密的研究。他们的行动方案是,由明理出面把老冀调开,光武趁机进入修理铺找皮子。怎么调开老冀呢?光武给出的办法是,让明理告诉老冀,冀红和别人打架了,好多人都拖不开。反正冀红和人打架也是常有的事,老冀不信也得信。

光武和明理从那棵树下闪出来,快要走到修理铺跟前时,他们突然都停住了。光武把明理往饲料店的房檐下拉了拉。光武说,你看,咋是他!明理朝修理铺那边探了探头,说,这个死老管,怎么跑到修理铺来了?怪不得刚才路过乡政府没见到他。老管和老冀从修理铺走出来,冬日午后的阳光把他们的影子在地上拖得长长的,像是一个奇怪的庞然大物。老冀一边和老管说着话,一边把仰放的自行车放正了,又拿一块纱布子在车座上擦了擦。光武竖着耳朵,他想听听老冀和老管说的啥。老冀说,你试一试?老管说,还试啥,你的手艺我信得过。然后,光武看见老管从上衣口袋掏出几张钞票往老冀手里递。老冀不收,两只手还往外推。老冀说,你装着吧,我还能收你钱?老管说,我是替书记来修车的,该收的你就收。老冀说,那我就更不能收了,开这店还不多亏他帮忙。老管后来就不坚持了,两只手握住车把,屁股一抬就骑到了车上。骑出去有几十米,他还在车上扭过了头,说,利索多了,到底是好手艺。有事情给我招呼噢。

终于走了。光武的视线从老管的脊背收回来,盯着明理说,他走了,你上。明理抬脚刚要走,胳膊就被光武给拽住了。慢着,光武朝修理铺努了努嘴,说,母老虎,母老虎怎么从铺子里出来了。明理朝修理铺看了看,舌头禁不住就吐出来了。我的个天。明理说,母老虎好像发现我们了,我看见她好像朝我们这里瞄了一眼。光武赶紧把明理往进拽了拽,好像是在安慰明理,又好像是在安慰自己。不会的。光武说,咱们一直在房檐下,她怎么会发现呢?

冀红一只手拿着一个洋瓷饭缸,另一只手拎着一件皱皱巴巴的脏衣服。她站在修理铺门口望了望天空又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那时候,老冀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木锉正在一条自行车内胎上锉。老冀扭过头朝冀红说,你回去吧,这里冷。冀红站着没有动,她的眼睛被一辆自行车钥匙上的小挂件给吸引了。小金鱼。冀红说,弯腰就把那个塑料编织的栩栩如生的小金鱼捉在手里了。太好看了。冀红说,我要把它摘下来。老冀呼地站起来,伸出一只油乎乎的脏手把冀红捉着金鱼的那只手打开了。老冀说,别乱动,人家车子放在这里修,你拿走人家东西算什么事?冀红抬起被老冀打过的那只手看了看,眼睛一瞪,嘴就撅起来了。冀红说,不就是一条破金鱼,值得你使那么大劲儿,你看看,你看看,你把我手都打疼了。老冀朝冀红伸出的那只手看了看,扭过头蹲下身又去对付那条内胎了。冀红呼哧呼哧地喘着气,胸脯一起一伏的。她把手里的洋瓷饭缸狠劲儿地往窗台上一蹾,又把夹在胳肢窝下的脏衣服抽出来往地上一扔。你等着我再给你送饭吧。冀红冲她父亲老冀的背影嚷,你的衣服我不洗了,不洗了。老冀似乎被冀红突如其来的怒吼吓蒙了,扭过头来的时候,眼神迷迷瞪瞪的,好像是刚睡醒。他看见冀红跺了跺脚,一扭身腾腾腾地走远了。

看见了吧?光武瞅了瞅明理,说,知道什么是母老虎了吧?你还说我会看上她。呸,呸,呸。光武连吐了三口唾沫,三口唾沫都是冲着冀红的背影吐的。明理眼睛眨巴着,他后来还冲光武吐了一下舌头。呼呼呼,突然起了一阵风,街道上的土被吹起来,一些树叶、废纸也趁机飘到了空中,漫无目的地四处飞。风一起,本来就虚虚弱弱的太阳颤了颤,迅速躲到一片云后边去了。街道两边的那些房子瞬间黯淡了下来,夜色好像是要提前降临了。

光武和明理躲在饲料店的房檐下,1983年冬天的这场突如其来的大风使他们裹紧了衣服眯着眼,一下一下地朝修理铺那边瞅。冀红的出现無疑使他们原先想好的方案流产了,眼下,他们只有再等待合适的机会了。

不久,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就送到他们眼前了。这个机会是屠宰场的老杜送来的。老杜手提着一把明晃晃的尖刀站在距离修理铺十几米远的屠宰场门口冲老冀嚷,他的喊声夹杂着一头猪绝望而又不屈的嚎叫声紧迫地传过来。老冀吆,老冀,赶快来帮帮忙,帮帮忙。老冀望着远处的老杜犹疑了一会儿,站起身就朝屠宰场那边奔去了。

机会来了。光武冲明理挤了挤眼,两个人一前一后就朝老冀的修理铺摸去了。

事后,光武摇头晃脑地对明理说了一句书里的话,光武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你说说,你说说,咋就那么巧,一进去就瞅见了皮子,而且是一块又薄又韧弹性又好的牛筋皮子呢。

皮子的问题一解决,两把弹弓很快就做成了。一个是木架的,一个是铁架的。明理起先想要铁架的,后来又想要木架的,犹豫了一阵儿,最终还是选择了木架的。他用砂纸把木架打得光光滑滑的,还用小刀在上面歪歪扭扭刻了三个字:曹明理。光武则用红绸把铁架上的握手缠了缠,还特意留出了一截神气十足的穗子。上学的时候他们把弹弓藏在书包里,一放学就掏出来了,一会儿瞄一瞄一棵树,一会儿瞄一瞄一根电线杆。后来,他们就不安于只瞄那些不会动的目标了,改成了天空飞过的一只鸟,树枝上栖落的麻雀。当一只只野鸟和一只只麻雀被他们蓄意射杀后,明理才惊讶地发现光武的射击水平已经是相当的精湛了,与此同时,他发现伴随着光武射击水平的突飞猛进,他的左眼越来越小,衬托得右眼越来越大了。我发现你像一个人。明理有一天对光武说,你很像一个人了。光武盯着明理问像谁?明理说,老管,我发现你和老管一样,变成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了。光武说胡说,你胡说。回家偷偷地对着镜子一照,怪不怪?还真是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了。

光武弹弓射击的弹无虚发迅速在男生们中间传播开来,而由此引发的弹弓热也在柳村乡持续蔓延。1983年的柳村乡,小到刚上学的小学生,大到半墙高的中学生,只要是男生,书包里准藏着一把或好或坏的弹弓。而由此引起的抱怨和谩骂也是此起彼伏,绵延不绝。今天是谁家的鸡被打折了一条腿,明天是谁家的猪被打瞎了一只眼,隔三差五总会有不同的男女一边替自家的猪鸡叫着屈,一边咒骂着那个该死的作案者。

有不少人就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光武和明理。其实,这些事确实和他们没关系,他们才不会干这些鸡嫌狗不爱的烂事呢。明理那一天对光武说,是时候了,你忘了咱们说过的话了吗?光武摆弄着手里的弹弓,扭头看了一眼明理,说,你什么意思?明理鼻子里哼了一声。明理说,哼,就知道你忘性比记性大,你忘了,咱们说好的要教训教训老管的。光武朝远处打出一弹弓,光武说,忘不了,我说过的话我怎么能忘呢。你等着,这事情我记着呢。

来年开春的一个周末的傍晚,明理在自家屋里听到了几声惟妙惟肖的驴叫。谁家的驴叫声这么难听啊?明理听见母亲一边刷碗一边扭头冲门外嘟囔了一句。明理说,谁知道呢?我去看看。抬脚就往门口走去了。不出所料,果然是光武。光武靠在门口的槐树上,仰着头正在一心一意地学驴叫。明理说,别叫了,别叫了,难听死了。光武低下头看着明理笑了笑,说,学得还像吧?以后我要是找你我就学驴叫,这是接头暗号好不好?明理说,行了行了,你说啥事吧?光武的脑袋在暮色里转了转,嘴巴就凑到了明理的耳朵边。光武说,不是要教训老管吗?我观察好了,今晚就动手,咋样?明理说,好,就今晚。

明理和光武怀揣着弹弓,就像是两个怀揣着匕首的刺客,壮怀激烈而又心怀忐忑地出了村子,拐上了乡政府所在的那条街道。暮色愈来愈浓,天际的弯月目睹着他们诡秘的行踪,身边的微风聆听着他们急促的呼吸,而街道两边房子里的灯光星星点点,忽明忽暗,一副恹恹欲睡、浑浑噩噩的景象。

看到那个水塔了吗?绕到乡政府西边那个粮站的后院时,光武冲院内的水塔指了指,说,白天我看过了,爬到水塔顶正好可以瞄准乡政府门卫室。明理望了望夜色里的水塔顶,又望了望身边的光武。光武仰着脖子,出气声呼哧呼哧的,看不清脸上啥表情。明理说,水塔顶?那么高,咋上去?光武说,里面有铁踏步,我白天溜进去看过了。明理就不说话了,看眼前的围墙。光武拉了明理一把,说,往前走,前边有个豁口。两个人朝东走了几步,果然就看见有一截墙塌了半边。走。光武带头跨进了院墙,扭回头像模像样地朝明理挥了挥手,说,快!明理跟着光武,本来想夸一句光武侦察得细,可是,突然传来的一声狗叫把他的话堵在了嗓子里。明理说,狗,有狗。光武显然也被吓着了,他猫了猫腰,伸长耳朵听了一会儿,说,远着呢,胆小鬼,是远处的一只狗在叫。

爬上水塔顶的时候,两个人都出了一身汗。笨死了,你爬得那么慢。明理听见光武说,你咋爬得那么慢。明理在脸上抹了一把,说,你还说我,你在前面磨磨蹭蹭的,我咋快?嘘。明理很快听见光武嘘了一声,说,你看,看见没?明理看见乡政府门卫室的门打开了,一缕灯光明晃晃地射出来,照亮了门口一大片。老管站在明亮的灯光下,手提着一个铝壶正在往窗台上的热水瓶里灌水。快,快动手。明理听见光武说了一句,就看见他已经把弹弓握在手里了。糟糕。明理叫了一声,我的弹弓呢?光武手握着弹弓扭头看了一眼明理,说,咋搞的,你再找找。明理慌乱地在身上又摸了一遍,声音显得虚弱而又沮丧,没有,还是没有,可能是刚才爬水塔的时候弄丢了。行了行了行了。光武极不耐烦地说,弹弓都能弄丢了,你还能弄啥?明理还想说句啥,光武已经装好弹在瞄准了。丢就丢了,你一会儿就负责给我供子弹。明理说,嗯。

明理看见老管已经把一壶水灌满了,他提着水壶站在门口,头伸到外边不知道在说着啥。明理说,快,快,打呀,你还等啥?光武说,用你说。“嗖”一颗石子就射出去了。紧接着,他们听见了一声尖利的惨叫,就看见冀红手捂着头在门口蹲下了。谁?谁狗日的打黑枪!老管一喊,从几个房子里冲出来七八个人,大惊小怪地询问怎么了?哪打枪?谁打枪?

怎么会是她?光武手握着弹弓眼睛直直地盯着乡政府方向,嘴里嘟囔着,我明明瞄准的是老管,怎么冒出来个她。明理拽了拽光武的胳膊,说,别啰唆了,快撤。光武好像没听见明理的话,他一动不动地趴着,嘴里还在嘟嘟囔囔的。明理说,你听见没,赶快撤,你没看见有几把手电已经在四处照呢。撤,撤。光武好像突然意识到了某种危险,失魂落魄地说,撤,撤,撤。

第二天,发生在乡政府的弹弓袭击案就在柳村乡一带传开了。

一定是我的铁面无私得罪了谁。老管后来是这样对大家叙述这件事情的,他们一定是想置我于死地,才处心积虑地要刺杀我;我死了就死了,那是为工作而死,为革命而死,死得其所;可是,我闺女有什么错?她只是在那天傍晚去给我送衣服,她要是出现了啥意外,你说该怎么办?怎么办?老管最后发狠说,我一定要把刺客找出来;我一定会把刺客找出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老管不知道动了多少脑子,跑了多少路,最后,终于找到了一把遗落在粮站后院的弹弓,并且通过这只弹弓顺藤摸瓜地锁定了凶手曹明理。老管锁定了曹明理却没有直接捉拿曹明理,而是将电话打给了在县公安局工作的老战友曹爱国。我一说曹爱国你一定知道了,曹爱国就是我父亲,而我,就是曹爱国的儿子曹明理。

我父亲曹爱国在一个中午急急慌慌地赶回家,不管三七二十一,揪着我的耳朵就把我带到了老管的门卫室。他们一个坐在床上,一个坐在椅子上,极富心计地对我进行了威胁恫吓和甜言蜜语兼而有之的奇特审讯,目的就是要我交代出同党和动机。我当然不会上他们的当。我已经13岁了,我知道怎么对付他们。我自始至终不承认有什么同党,我只供述事情是我一个人干的,我一人做事一人当。至于动机,我顺口胡诌了一句,我说我嫌他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样子特别凶。我父亲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我父亲说,不知深浅,你管叔那是在部队苦练射击练的,他是神枪手你知道不?

结局你一定想到了。我父亲请他的老战友老管喝了一顿好酒,说了一堆好话,除过承担了冀红治伤的医疗费,还外加了一笔营养费、误工费。那天,我还见到冀红了,她左鬓角贴着一块纱布,几乎把半个眼睛都遮住了。她用一只半眼睛瞪着我,还狠狠地朝地上吐了一口。

光武不知道跑到哪去了,一连几天没有去上学,直到我们家农转非搬到县城的那一天他也没露面。

多年后,我师范毕业在不同的学校混了好几年,最终又被分到了柳村乡中学。对了,柳村鄉已经不叫柳村乡而改叫柳村街道办事处了。街道两边的旧房子全拆了,整整齐齐地矗立起了一排排楼房,街面上人呀车呀来来往往,吵吵嚷嚷的。在十字左边原来老冀开修理铺的地方新开了一家宏发电器行,地上散落的鞭炮纸屑和两排花团锦簇的花篮渲染着开业的喜庆。有两个男人站在门口说话,一个三十岁左右,另一个已经老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我走近看了看,我感觉我都要叫出他们的名字了,一个高壮的女人却走出了店门吼,我爸来了你不让店里坐,站在门口说啥话?

阳光照在她的脸上,我看见她左鬓角有一条疤,在阳光下亮闪闪地蠕动着。

作者简介:王宏哲,男,西安市长安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百优计划”入选作家,陕西省文学院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陕西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供职于媒体。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和杨旦没完》《空场地》、散文集《旧光阴》等。

特邀责任编辑 李 羌

猜你喜欢
乡政府弹弓
我是村里弹弓王
道光玩弹弓
误会引发的争吵
弹弓手击碎医院十几块玻璃只为好玩
弹弓飞盘
加强乡政府计生办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方法分析
记账式的消费构成合同关系吗
最佳位置
最佳位置
远去的弹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