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家贺绿汀

2019-09-10 02:29杨礼铭黄爱圣
档案与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抗日音乐

杨礼铭 黄爱圣

[摘要]音乐家贺绿汀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靠着对音乐的执着和激情,凭着对中华民族的一腔热血和使命担当,勇敢地奔赴抗战前线,创作出《游击队之歌》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抗日歌曲,鼓舞和激励了广大民众的抗日斗志和必胜信念。他为祖国培养出一批批的音乐艺术人才,在传承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事业中做出巨大贡献。

[关键词]音乐抗战前线传承

在中国音乐艺术界的神圣殿堂里,贺绿汀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是杰出的音乐家,一生中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6首管弦乐曲、10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特别是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期间,他奔赴内地和华北前线进行抗日宣传,谱写出《游击队之歌》等充满战斗激情的抗日歌曲,鼓舞和激励了无数将士和人民的抗日斗志。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在自己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为国家培养初、中、高级音乐人才。他一生辛勤耕耘,對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铺垫音乐道路

贺绿汀原名贺楷、贺安卿,1903年7月出生于湖南邵阳一户贫困的农民家庭。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普通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生长在穷苦人家的小贺绿汀自然不可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少儿的心灵总是纯净的,不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洞庭湖畔,家乡美丽如画的山水和优美动听的民歌滋润着少年的心灵,小贺绿汀在青山绿野间放牛、捡柴,视自然为伴,以天地为侣,不谙世事的孩子倒也生活得快乐。牧牛时,遇到小伙伴,就和他们对歌,你来一句,我回一句,小贺绿汀在童子对歌中总能更胜一筹。童声在湖畔山野回荡,再美不过。

父母虽穷,但见孩子的音乐天分极高,不忍耽误,于是倾其所有地送贺绿汀出去考试,把整个家庭的希望押在了孩子身上。贺绿汀不负所望,1923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就读于艺术专修科。作为一名热血青年,作为共产党人的追随者,贺绿汀积极投身革命活动,1926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革命音乐家的人生。1931年,他来到上海,一举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前身),修读钢琴和声学。天道酬勤,在苦苦坚持了好几年,忍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生活和学习的磨练后,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缕曙光。

1934年,在参加俄国杰出作曲家、钢琴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中国征集“中国风格钢琴作品”大赛活动中,贺绿汀的两首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牧童短笛》是音乐界第一首具有鲜明、成熟的中国风格的钢琴曲,刻画了完全不同于西方风格的中国田园音画,将西方的复调写法和中国的民族风格相结合,将欧洲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传统相结合,呈现出独具一格的中国风格特征,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翻开了新的一页,是我国近代钢琴音乐创作史中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范例。贺绿汀震惊了世人,一夜间成为国内外令人瞩目的作曲家,也为自己的音乐学校赢得了巨大的荣誉。学校将他改为公费学生,这才解决了他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1934年,经音乐家聂耳推荐,贺绿汀进入上海明星电影公司,担任作曲股长。作为共产党人,贺绿汀积极参与左翼电影事业,为影片《都市风光》《复活》《马路天使》《十字街头》《胜利进行曲》《春到人间》《船家女》《春天里》《怀乡曲》等20多部影剧作品配乐作曲,其中为《马路天使》谱写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经电影明星、金嗓子周璇演唱后,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成为贺绿汀电影歌曲创作和1930年代进步电影的经典代表作品。

二、奔赴抗日前线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上海文化界紧急行动起来,组织了13个救亡演剧队,分赴内地和华北前线进行抗日宣传,鼓舞激励广大将士和民众的爱国热情和抗日斗志。

贺绿汀放弃了电影公司的优厚待遇,把妻子江瑞芝和3岁的大女儿贺逸秋送回湖南邵阳老家,参加了演剧队,和马彦祥、宋之的、聂绀弩、崔嵬、欧阳山尊、塞克等一批著名文学艺术家一起,经南京抵达武汉,后又陆续前往开封、郑州、洛阳、西安、山西等地进行抗战宣传演出活动。而此行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就是创作了不朽的音乐作品《游击队之歌》。

在山西临汾八路军办事处,连队火热的战斗生活激发了贺绿汀的创作热情。“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在那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着同志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战争是残酷的,打仗是要死人的,但从贺绿汀笔下流淌出的音符却跳跃着英勇、顽强、机智、乐观的情感。艰苦的行军和频繁的战斗使战士们疲惫不堪,但战士们每当唱起《游击队之歌》这支乐观欢快的歌曲,就能消除疲劳,振奋精神,鼓舞和激发革命斗志。《游击队之歌》体现了高度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抗战必胜的信念。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城乡,甚至在敌占区,人们也广为传唱。强烈的社会反响,使贺绿汀激动不已,他从中深刻意识到作为一个音乐工作者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并从内心深深感到只有深入八路军抗日部队,去体验艰苦的战斗生活和了解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才能创作出深受抗日将士和爱国民众喜爱的歌曲。

1938年6月,贺绿汀到武汉中国电影制片厂工作。武汉失守后他撤至重庆,任职于中央广播电台音乐组,兼任育才学校音乐教师。

1941年皖南事变后,贺绿汀奔赴华中抗日根据地的盐城。盐城地处江苏沿海中部区域,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194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泰山庙成为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机关和中共中央华中局驻地。同年,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也在这里建立,学院以“培养文化艺术人才,适应抗战建国需要”为宗旨,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文化堡垒,新四军的文化摇篮。贺绿汀得知江苏盐城有个华中鲁艺分院,难掩激动的心情,决定奔赴盐城,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

贺绿汀化装成一名音乐教师,手里提着个小提琴盒,悄然登上一艘开往苏北的小火轮,一路艰辛,来到了新四军新军部驻地江苏盐城泰山庙,在华中鲁艺担任音乐系教师。他辛勤为敌后抗日根据地培养抗战艺术人才。

贺绿汀抵达盐城的时候,正是日军即将对盐城实施大“扫荡”的非常时期。华中鲁艺等一批非战斗单位正开始陆续撤出盐城。7月,鲁艺二队在转移途中与日伪军遭遇,丘东平、许晴等30多位师生为国捐躯。本应随二队转移的贺绿汀由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不适合长期游击转移,被另行安排埋伏而幸免于难。面对这样的局面,华中局和军部决定停办鲁艺和抗大,并安排贺绿汀回到延安去。延安是贺绿汀朝思暮想的地方,但是他千辛万苦来到盐城,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怎能就此离去?他要求在这里至少再留些时日,帮助鲁艺工作团培养音乐干部。刘少奇同意了贺绿汀的请求,将贺绿汀分配至军部鲁迅文艺工作团。很快,创作歌曲,教唱歌曲,讲授音乐知识,成为贺绿汀的工作重点。军部鲁艺工作团在贺绿汀的指导下,创作出《新四军万岁》《苏北进行曲》《保卫夏收》《军民团结一条心》《打胜仗》等大量抗战歌曲,在根据地广为传唱。

1941年底,日军加紧准备对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扫荡”。为了鼓舞抗日军民的士气,贺绿汀创作出《一九四二年前奏曲》,又名《和平光明前奏曲》。贺绿汀采用四部混声合唱的形式,以气势磅礴的旋律,反映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坚强决心和抗战必胜的信念。此大合唱后来在部队演出时,产生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争士气。这一作品的问世也标志着贺绿汀的音乐创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在音乐创作的同时,贺绿汀还努力为军地培养音乐干部。在资料匮乏的条件下,贺绿汀亲自编写出乐理学、作曲法、和声学和对位法等讲义,发到军、师的宣传部门和各文工团、宣传队。他经常背着一个小提琴盒子,一到驻地,首先是打开琴盒,边讲授乐理和琴谱,边拉琴示范,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贺绿汀在盐城的工作和生活忙碌而充实,同志们把他这位从国统区来的“大音乐家”当成一位尊贵的客人,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特殊的照顾。贺绿汀发现后,很不高兴:“我不需要照顾,我不老也不病,要是照顾我就不到根据地来了。”于是谢绝了特殊待遇,各方面都坚持和同志们一样。

1942年底,日军又开始策划对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二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得到情报后转移到淮南黄花塘。根据军部安排,苏北文化名人亦开始分散转移。贺绿汀和邹韬奋一起被安排在老黄河口八滩杨庄的开明绅士杨芷江家中隐蔽。不久,“扫荡”日军渐近。一日,伪军徐继泰率部抵达杨宅。贺绿汀、鄒韬奋已经无法隐藏,唯有直面以对。面对大名鼎鼎的两位文化名人,徐继泰并不敢放肆,最终率部而去,这便有了贺绿汀、邹韬奋大杨庄历险记的故事。化险为夷后的贺绿汀与邹韬奋被紧急送往苏中新四军一师师部。在一师师长粟裕的精心安排下,经南通乘船前往上海。在一阵汽笛声中,轮船徐徐离开码头。贺绿汀站在甲板上,眼望渐渐远去的江北,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两年前,正是从上海北渡苏北,拟转道前往延安,未料战事风云变幻,他竟又折返回上海。但苏北之行的日日夜夜以及与根据地军民一起的战斗生活留给他一段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

1943年7月,贺绿汀随身带着《游击队之歌》的原稿,历尽千难万险,辗转数万里,终于到达他日夜思念的革命圣地延安,同时也与妻子和女儿团聚。在王家坪八路军总部礼堂举行的文艺晚会上,毛泽东亲切接见了他,并高兴地赞扬他说:“你的《游击队之歌》写得很好啊,你为人民做了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在延安,贺绿汀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

解放战争期间,贺绿汀历任中央管弦乐团团长、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等职。1949年,全国即将解放,贺绿汀从北平坐火车返回他分别整整12年的上海母校。火车途径昆山时,遭到国民党军飞机的轰炸,他随身所带衣物、乐谱全部散失,唯有《游击队之歌》原稿被他贴身牢牢珍藏着,非常幸运地躲过了劫难。

贺绿汀的四女儿贺之之说:“文艺家们的宣传,也是全民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的,贺绿汀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人,更是一个意志坚定的革命者。不朽的音乐作品《游击队之歌》正是贺绿汀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和深入了解游击战术的条件下创作出来的,不仅传唱于那个战争年代,更流传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各个时期。

三、传承民族音乐

1949年,贺绿汀任北师大音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中国成立后,贺绿汀肩负着党的重托和人民期望,一直在自己的母校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院长。他对音乐事业充满着激情和希望,从校舍建设到教学设备,从聘请教师到录取学员,他都精心组织、辛勤操劳。他还创办了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附小,为国家培养初、中、高级音乐人才,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他的音乐创作也进入新的高峰期,谱写出大量的优秀歌曲。

他独立创作了大合唱《十三陵水库》《上海第三次武装起义》《人民领袖万万岁》《军旗颂》《长征》等歌曲,出版了《贺绿汀歌曲选》《贺绿汀合唱曲选集》《贺绿汀管弦乐曲7首》《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等书。在长期的实践创作中他不断总结经验,并上升到音乐理论高度,著有《我对戏曲音乐改革的意见》《论音乐的创作》《民族音乐问题》等等。贺绿汀的音乐旋律美妙,音符动人,始终流淌在人民的心里。

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为悼念冯玉祥将军,受周恩来的委托,贺绿汀根据一首民间曲子创作了曲名为《倒卷珠帘》的哀乐,震撼人心,动人心弦,后修改成常用的《哀乐》。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贺绿汀惨遭造反派的关押殴打。面对造反派颠倒历史,肆意诋毁《游击队之歌》的无知举动,贺绿汀理直气壮地反驳道:“《游击队之歌》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以后,是千千万万的人在那里唱的,如果它不能鼓励敌后军民抗日,就不可能长时间广泛流行。‘由于国民党军队唱了这首歌所以它是反动的’,这是用玩弄形式逻辑的办法来歪曲事实真相。你们对国民党军队的看法也是典型的主观唯心论。把国民党军队看成铁板一块,如像每个国民党士兵血管的血都是反动的,这种看法也是和毛泽东思想针锋相对的……1945年毛主席在《论联合政府》中还说,‘我重说一遍,不管什么阶级,什么党,什么社会集团或个人,只要是赞成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我们就要加以联合’。你们打出响亮的旗号,抛出一顶顶又臭又长的帽子,只能证明你们是玩弄极端愚蠢的吓人战术。”十年动乱中,在“四人帮”的淫威下,贺绿汀铁骨铮铮,大义凛然,被人们誉为“硬骨头音乐家”。粉碎“四人帮”后,贺绿汀得到平反,他重返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院长,并任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继续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辛勤耕耘在音乐创作和音乐教育事业上。

1999年4月27日,贺绿汀因病在上海逝世。

为纪念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贺绿汀,2017年,在上海音乐学院建院90周年之际,上音师生专门创作排演了歌剧《贺绿汀》,得到国家艺术基金、上海市教委“校园大师剧”项目、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等支持。在2018年第35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隆重首演,后在全国巡演,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歌剧在研究贺老史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通过截取贺老一生中最具戏剧性的片断,既真实地反映了他的主要经历,又巧用人生转折点,形成戏剧张力,真实再现了人民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老院长贺绿汀从青年时期开始便把个人融入大时代,始终向往光明,奋进不止,成长为时代的歌手、人民音乐家的感人故事,表现出贺绿汀承先启后,融会中西,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传承发展民族音乐的伟大精神。

上海音乐学院现任院长林在勇说:“把一个人的奋斗放进一个大时代,放进一个大的价值中,个人的价值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我们的艺术应该挖掘掩藏在历史深处的精神去鼓舞人、激励人。”这正是对贺绿汀音乐生涯的概括和总结。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人民会永远记住他,贺绿汀的音乐将永远流传下去,并鼓舞激励着后人继续发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开创中华民族新的光辉时代。

猜你喜欢
抗日音乐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奇妙的“自然音乐”
东北抗日义勇军与东北抗日联军
我们有力量抗战
音乐
音乐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