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的几点思考

2019-09-10 07:22孙小春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9期
关键词:财务风险事业单位思考

摘要:本文以事业单位为例,以其财务风险问题和防范措施为研究对象与研究目标。首先,对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也分析了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其次,重点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措施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带来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思考

作为我国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部门,事业单位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而且其对国家经济建设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作为事业单位一个十分重要的职能机构,财务管理部门同时也是其开展社会公共事务服务的基础保障,在事业单位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体系的不断革新,其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多,这对于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来说十分不利。因此,如何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并不断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有效防范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这就成为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将以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问题为研究对象,重点探究其财务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

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一)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主要类型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类型主要有五大类,即内部风险、外部风险、管理风险、支付风险以及核算风险。本文仅从支付风险和核算风险这两大类来进行讨论。

首先,从支付风险方面来看,事业单位经常因为制度性部门预算改革等问题而出现这一方面的风险。在进行预算指标安排工作时,很多事业单位会出现公用经费、专项经费分散或者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为了确保预算收支平衡,部分单位经常对挤占专项经费,并通过各种手段去弥补资金缺口问题,从而使得事业单位财务部门面临着违规支付的风险。其次,从核算风险方面来看,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培训条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的核算水平逐渐落后于相关会计制度的更新步伐,尤其是在新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的应用方面,很多相关工作人员会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财务核算出现错误,最终给事业单位带来了核算风险。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1.事业单位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且管理不到位

现阶段,我国很多事业单位都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对于风险方面的认识,部分事业单位认为单位的经营主要是会受到资金风险的影响,而其他的风险不会对单位产生太大影响,因而忽略了其他财务风险对单位经营的影响。另外,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于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认识不到位,其单纯地将财务风险定位为资金风险,认为事业单位仅仅面临这一种财务风险,从而导致事业单位没有重视支付风险以及核算风险等这些财务风险对事业单位经营状况的影响,最终导致单位经营受到不利影响。

2.事业单位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是客观性的,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总会存在这方面的风险,其中财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是引起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因素。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缺乏主要表现为没有考虑到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会受到财务风险的很大影响,而且很多工作人员认为将资金管理工作做好就是做好财务工作,这种错误的意识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着较大的财务风险。

3.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就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来说,其多数在进行财务决策时都是盲目根据经验来处理财务问题,即在进行决策时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同时在处理财务工作时,注重速度而不注重质量,再加上财务监督工作不到位,从而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的财务风险越来越大。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措施分析

(一)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体系,并构建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首先,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完善其财务风险管理,就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一套较为系统的和全面的财务风险体系,同时也要强化单位内部管理层的风险管理意识,让其充分认识到单位当前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问题,并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通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结合相应的管理机制,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其次,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由于事业单位正面临着较为复杂的财务风险环境,因此,在进行财务管理时,一定要对其出现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和预警,从而借助这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强化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的效果。

(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并不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首先,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为了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一定要强化对他们的培训和教育。例如,事业单位可以通过邀请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来对本单位的工作人员开展讲座,或者也可以定期为其开展相关方面的专业课程培训,并在培训过程中将财务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也贯穿进去,不断提升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和专业技能以及综合素质。其次,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来说,其自身也要加强对财务风险管理以及风险控制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强化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对于最新财务和会计制度以及相关财务处理方法的应用,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对于财务风险有效防范和控制的能力。

(三)细化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管理,并强化其财务监督工作,明确监督的程序

首先,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风险问题方面的管理,应该严格按照风险管理四个阶段来进行,即设定管理目标、识别、分析和控制风险。从目标设定方面来看,一定要做到目标的具体化,明确单位资金等业务的目标侧重点:从而识别和分析风险方面来看,应当通过对当前单位面临的风险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准确的预测出或者计算出风险发生的概率以及其得到有效控制的可实现性。按照风险控制的这几個阶段,确保事业单位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其次,强化财务监督工作,并明确其监督的程序。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财务监督需要明确其具体的程序,要对单位的资金状况进行严格掌控,同时还要关注其分配问题,做到各层次的监督,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资金的具体落实。

(四)注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完善事业单位问责机制,从而实现财务决策的优化

首先,作为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一种措施,强化预算管理非常重要,因此,事业单位一定要注重预算管理,在财务收支计划的制定上一定要根据事业单位发展计划来科学进行,同时还要结合其自身的业务特点、国家财政政策、发展计划、经济实力以及往年的收支状况来进行预算管理。此外,还可以根据往年的预算计划以及通过对收入增减因素的综合分析来对本年的财务预算进行科学制定,以便于能够编制H{科学合理的预算。其次,完善问责机制,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决策的优化。针对因工作人员失职而引起的财务风险,一定要通过运行问责机制来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从而通过这种监督机制优化财务决策。

(五)针对事业单位的关键性财务风险环境进行严格把控,从各方面实现对其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

事业单位应当对其经营活动、财务工作以及其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找到单位当前面临的关键性财务风险,从而便于深入到这一关键风险中有针对性地找到防范和控制措施,进而避免或者减弱其对事业单位的影响。另外,强化对财务风险的监督能力,加大对财务管理活动的检查力度,将动态监督引入到财务监督中去,从根本上确保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有效防范和控制。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由于涉及内容较多,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因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风险因素。这就要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针对其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强化监督、完善风险评估以及做好风险预警等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复杂市场环境下的财务风险防范能力,避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问题的出现。

参考文献:

[1]林玉华.财务内控制度与财务风险防范的探讨[J].财会学习,2015(16):89.

[2]钱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6(8):114-115.

[3]戴绍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J].会计师,2017(5):169-170.

作者简介:

孙小春,甘肃省公路局,甘肃兰州。

猜你喜欢
财务风险事业单位思考
财务风险预警研究综述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及控制研究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